科协工作调研报告今天小编提供给大家的是科协工作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
篇一:近三年来,市科协按照市委、市政府人才工作要求,主动将科协人才工作融入全市人才工作全局之中,充分发挥科协系统人才优势,实施人才战略,把发现、培养、凝聚、举荐、用好人才贯穿在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决策咨询和组织建设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在学术交流中发现人才。
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有利于同领域或交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擦出创新提高的“火花”,也可展示出他们的研究成果,释放出聪明才智。
因此,我们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
XX年,围绕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景德镇生态、农、林、水、土地、旅游等资源,积极促进鄱阳湖经济区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的保护和发展,举办了“景德镇市生态环境对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影响”学术研讨会。
为进一步促进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振兴,对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的科学传承、有效保护、充分利用有一个更高、更准的把握,举办了“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学术沙龙”,沙龙活动得到了时任市委书记许爱民同志的肯定和批示:“论文很有价值,活动很有意义,怎么使有关部门转化成果还要做工作”。
XX年,围绕如何打造好乐平江南菜乡品牌这一主题,举办了“‘生态乐平、绿色蔬菜’学术沙龙”。
XX年,为促进了陶瓷工艺的科技进步,会同省工艺美术学会举办了“陶瓷艺术的继承和创新学术研讨会”。
同时,科协所属学会也围绕各自行业特点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如市医学会协办召开了首届中国赣鄱心血管病讨论暨江西省医学会第十四次心血管病学术年会,市气象学会在全市组织开展了预报技术交流会议,市医学会妇产专业委员会举办了第二届妇产科医师学术交流会,市林学会多次组织专家深入农村为油茶种植户、林农做专题性的技术讲座。
二、开展决策咨询和建言献策活动,努力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用好人才。
积极发挥学术交流主渠道的作用,组织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开展学术交流和建言献策活动,展示才华,体现价值。
XX年,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一主题,在全市开展了“‘落实三保’、促进发展”建言献策论文评选活动。
XX年,以“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为主题,在全市开展了“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建言献策论文征集活动。
XX年,围绕“科学发展、兴市惠民”主题在全市深入开展建言献策论文评选活动。
活动得到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踊跃参与,三次活动共收到论文250多篇,经评审80篇获评为优秀论文。
活动结束后,我们及时将优秀论文编印成册,分送到市、县(市、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及部门主要负责人手中,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
论文评选活动的开展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经济社会搭建了平台,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一致好评。
三、大力举荐和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在评先争优中激励人才。
把进行科技评价、举荐创新人才作为科协及所属学会的重要职能,推动建立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完善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核心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帮助中青年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
XX年,推荐六○二所吴希明同志、陶瓷学院周健儿同志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推荐602所为江西省“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先进集体,昌河的陈刚同志为江西省“讲理想、比贡献”的科技标兵。
此外还推选了优秀科技工作者进入市政协科协界别;推荐施新民、郑乃章、刘浩元、刘棋明、周景俭、洪美珍、曹铭华、秦永斌、余钢成等9名专家入选了首批江西省科协专家库;推荐了程真奇、叶长明、程美丰、肖金水、袁宝兰等同志为中国农函大先进工作者;推荐了袁军、袁宝兰、童健生、江汉模、袁晓玲、何俊、聂荣卿、洪古荣等同志为全省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推荐了刘浩元、肖宇生、李猛、吴锦梅、利心志、严剑等同志为江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同时,动员和组织企业科技工作者立足本职岗位作贡献,广泛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开展技术创新方法培训,引导企业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科技攻关、科技立项,促进科技人才成长。
对优秀科技人才进行大力宣传,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和自办刊物《瓷都科协》、“景德镇科协网”,广泛宣传优秀科技人才的先进事迹,扩大了我市科技人才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在全社会倡导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风气。
四、建设好“科技工作者之家”,在贴心服务中凝聚人才。
加大学会建设的工作力度,加强对学会组织的规范管理,提高学会组织的服务水平,增强学会对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一是通过定期召开学会秘书长座谈会和市科协分管领导不定期深入学会进行调查研究等形式,广泛听取各学会对市科协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了学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二是做好学会组织建设工作。
组织所属学会开展年检登记,先后完成了26个市级学会年审工作。
市林学会、市地学会、市通信学会、市图书馆学会、中医学会、消防等一批学会陆续召开了会员代表大会并进行了换届,调整充实了理事会人员,把一批热爱学会工作的人员选入理事会。
通过我们的督促安排,大部分学会有了一个较健全的组织,确保了学会工作的延续和活力,保证了学会工作的进展。
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市科技人才库的建档工作,加强对科技人才库的管理。
目前已对31个学会建档,建档科技人员近万名,并不断细化分类。
建档工作系统运用动态管理,随时掌握科技人员流动和变动问题。
在此基础上,正在积极研究建立市、县(市、区)人才需求信息互联共享机制,在我市企业与人才之间牵线搭桥。
值得一提的是,XX年5月邀请了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教授来到我市为年轻科研工作者作了题为《年轻科研人员如何走向成功之路》的专题学术报告。
此次报告会规格高且反响好,与会研究生们表示更加明白了自己今后在科研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为如何把握自己、如何成功夯实科研基础指明了方向,为将来走向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做好农函大工作,在继续教育中造就人才。
把农函大培训工作作为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途径,摆上科普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主动对接科普惠农工程,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一是组织农民走出市外充电,XX年3月下旬,组织乐平和浮梁的40多名优秀村干部到鄱阳党校参加省农函大举办的无公害稻米生产技术与绿色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学员全部获得了省农函大绿色合格培训证书,其中10名学员还被评为全省农函大优秀学员。
二是狠抓一年制长效班的办学,仅在乐平市乐港镇黎光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科就为粮农举办了两期集中辅导,参加了培训人员200人次,培训中免费发放学习用品200多套,教材400多本,农技资料800多份。
三是积极开展联合办学,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了受灾党员群众生产自救培训班,培训人员1000余人,联合农业部门举办了“绿色证书”班,培训农民4000多人次。
XX年,农函大办学工作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不断创新农函大培训模式,开展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实际的技术培训近百期,培养农民学员6000余人。
昌江区农函大积极拓宽办学渠道,与昌江二中职业教育中心联合成立了昌江区农函大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并于9月23日举行了揭牌仪式。
四是引导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发挥好带头示范作用,牵头建立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培养造就一批扎根基层、素质优良的农村科技带头人。
六、广泛开展群众科普活动,在提升素质中培育人才。
充分发挥科技团体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大力开展科普活动,努力提高社会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优化科技人才的“源头活水”。
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科普活动。
以贯彻落实《纲要》为抓手,开展经常性、社会性、群众性的科普活动。
充分利用“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送科技下乡”、“广场科普夜市”“流动科技馆进农村校园”等主题活动,以科普展览、知识讲座、科技报告等形式,针对未成年人、城镇劳动人口、农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开展科学知识普及活动,受到广大市民的普遍欢迎。
二是开展内容丰富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
XX年,先后邀请到602所研究员陈怡枢、省地震局工程师魏清亮、《航空知识》杂志社主编助理王亚男来我市中、小学作科普讲座。
XX年,先后开展了纪念汶川“”地震3周年暨防震减灾科学知识展进校园活动,中小学生进“茶叶科普基地”接受科普教育、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等活动,让青少年切身体会到科学知识的无穷魅力,极大增强了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同时,积极组织青少年参加全国、全省科技交流。
近三年,我市选送的项目获国家级奖项5个,获省级奖项29个,培养挖掘了一批科技人才苗子,为瓷都科技事业的发展培养后续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二:科协所属学会、协会、研究会(以下简称学会)是由科技工作者按照不同学科自愿组织起来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科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组织基础。
为摸清学会发展现状和学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学会改革的途径,研究增强学会活力的方法,更好地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笔者于今年年初对区科协所属学会的组织建设、活动开展、存在问题等情况进行了调研,并认真听取了学会对主管部门的意见建议。
形成如下调研报告:一、学会现状区科协所属学会共24个,有会员2千余人。
区属学会以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为主,涉及医疗卫生、农业、工业、教育、城市建设等领域。
近年来学会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不断推进。
1、组织建设情况区科协所属学会基本上都有较健全的组织机构,即有理事会(有的学会还设有常务理事会)、理事长和秘书长。
有4/5的学会组织机构运转正常,但有1/5的学会不能够按时换届改选,有的学会连续多年没有换届,同时,理事会成员变化大,调离、退休等情况均有,学会领导机构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学会工作处在停滞半停滞状态。
2、制度建设情况制度建设是学会各项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前提和基础。
完善的学会制度体系包括组织章程、组织制度、人事制度、财务制度、学术活动制度等。
从调查看,区科协所属学会在制度体系建设方面还不完善。
有完善的制度体系的学会仅占1/4,而且有学会章程但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仍普遍存在。
3、队伍建设情况学会常设机构即理事会,专职机构人员即日常工作负责人(秘书长)和一般工作人员。
根据调查,区科协所属学会绝大多数没有专职工作人员。
设有专职工作人员、固定办公场所的只有区农产品质量研究会、区果品产销协会、区中医药学会等几家,其中区电力学会、区农产品质量研究会有固定的经费来源。
在学会常设机构中最重要的岗位就是秘书长。
在很大程度上,秘书长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与学会的运作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在座谈和走访中了解到,几个有专职工作人员的学会,即便有专职工作人员,也主要依赖于挂靠单位或退休返聘人员,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本应是专职日常工作负责人(即秘书长)岗位,目前多数为兼职或退休人员返聘。
这种情况既不利于对学会日常工作负责人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也不利于学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