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黄栽培管理技术

大黄栽培管理技术

大黄种植技术
】大黄又叫香大黄、川军,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根茎及根加工干燥后入药,有泻实热、下积滞、行瘀、解毒等功效,主治实热便秘、急性阑尾炎、不完全性肠梗阻、积滞腹痛、血瘀经闭等症。

一、生长习性
大黄喜欢凉爽气候,怕高温,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5-25度,气温超过28度生长缓慢,持续时间过长会被热死,在海拔1500米以上山区生长良好,4-6月生长较快,7月生长缓慢以至于停止生长,8-9月以后恢复快速生长,植株生长到第三年才开花结果,种子发芽湿度10-13度,最适合15-20度,只要土壤湿润,温度适宜,经过两昼夜可萌发。

种子寿命在自然条件下只有一年,怕积水,高温多雨季节易烂根。

二、栽培技术
1、适种范围: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区种植,生长表现良好。

2、整地施肥: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腐殖质土、中性微碱性沙质土壤培植。

在春季解冻时,按亩施优质农家肥5000公斤以上,把肥料均匀撒入地表,然后结合整地进行耕翻入土,耕地深度30厘米左右,耕平整细。

3、种子处理:大黄主要采用种子繁殖。

选择三年生大黄植株上所结的饱满种子,在20-30度的湿水中浸泡4-8小时后,以2-3倍于种子重量的细沙拌匀,放在向阳的地下坑内催芽,或用湿布将将要催芽的种子覆盖起来,每天翻动二次,有少量种子萌发时,揭去覆盖物稍晾后,即可播种。

4、种植方式:有直播和育苗移栽
.繁殖方法
①种子繁殖。

在植株生长良好的留种地,待果实变褐色尚未完全成熟时剪下花茎,晒干并脱粒精选后,贮放在通风良好的竹筐或布袋内。

种子最好在当年或次年播种,在室温下贮存2年后的种子发芽率降为58%,超过3年发芽率明显下降,不能作种用。

②播种期。

春播在4月初至6月初;秋播在8月末至9月初,采种后即可播种。

③播种方法。

分为直播和育苗两种方式。

(1)直播方法:在整好的地内,按行距60厘米,株距45厘米,挖深度为3厘米的穴点种,每穴点籽5-6粒,覆土厚度1-2厘米,稍做镇压,使种子与土壤密接,然后在地面撒施敌百虫粉剂,防止害虫危害刚出土幼芽及幼叶,亩种量2-2.5公斤。

(2)育苗移栽:育苗时先把地整成100厘米宽的平畦,向畦内灌水,待水下渗后表土稍松散时,在畦内按行距15-16厘米,开3厘米深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撒施于沟内,覆土厚度以不露种子为宜(春播于清明至谷雨期内,秋播在大暑至立秋时,但以秋播为佳,因种子新鲜,发芽率高,幼苗栽后植株生长健壮,产量高)。

春季育的苗在次年春分至清明期间移栽,秋季育的苗在次年秋季移栽。

移栽时按行距60厘米,挖24厘米宽,深30厘米左右的沟,将挖出的土培成垄,施用农家肥5000公斤以上于沟内,再用铁锹翻一遍,
使肥料与土均匀混合,整平低沟,待栽苗子。

当清明前幼苗刚开始萌动时,先从育苗畦内挖出药苗,选健壮苗,削去侧根及尾稍移栽,芽头向沟壁平放沟内,离沟壁3厘米左右,株距30-45厘米。

摆好后覆土。

三、田间管理
(1)间苗锄草:直播田当植株长出2-3片叶时,出苗后于4~5月间可结合培土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7~8月进行第2次。

要求种植地内无杂草,根头不露土。

去弱留强,去小留大,实施间苗定苗,当叶片长出15厘米高时,中耕锄草培土施肥。

(2)培土施肥:移栽后当年6月份进行培土,把垄上的部分土培于沟内,8月份实施二次培土,追施肥料。

大黄喜肥,种植后每年应追肥2~3次。

第一年的6月末,每亩施厩肥3万公斤,第二次于8月末,每亩施15公斤左右磷、钾肥或适量草木灰。

第二年的2~3次追肥,每亩可施过磷酸钙5公斤,硫酸铵10公斤,在根侧开沟施入。

(3)割除花苔:种植两年的大黄,应于5月间及时摘去从根茎部抽出的花茎,当大黄长出花苔时,除留种者外在花苔刚刚抽出时,选择晴天用镰刀将花苔割去,并培土到割苔处,用脚塌实,防止雨水浸入空心花序茎中,引起根茎腐烂。

四、防治病虫害
(1)轮纹病受害叶片上病斑近圆形,红褐色,具同心轮纹;病斑上密生小黑点,发生重时叶片枯死。

病菌以菌丝在病叶病斑内或子芽上越冬,次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扩大危害。

防治方法:①冬季清除枯叶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菌源;②增施有机肥,适时中耕除草,促进植株生长健壮;③出苗后两周开始喷1∶2∶300波尔多液或井冈霉素50毫克/公斤防治。

(2)炭疽病叶片上病斑近圆形,中央淡褐色,边缘紫红色,以后生有小黑点,为病原菌分生孢子盘,后期病斑穿孔。

防治方法:同轮纹病。

(3)霜霉病叶片上病斑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黄绿色,无边缘,叶背生有灰紫色霉状物,发病严重时叶片枯死。

病原菌以卵孢子在病叶的病斑上越冬。

低温高湿有利发病。

防治方法:①轮作;②雨后及时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③发病初期喷40%霜疫灵300倍液或25%瑞毒霉400~500倍液。

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

(4)根腐病根腐病是大黄毁灭性的病害,当年7-8月高温高湿季节最易发病,栽培上防治此病除实行轮作,及时排水等措施外,当田间发现中心病株时应及时拔出,带出田外做深埋处理或集中烧毁,并用5%的石灰乳浇灌病穴。

对尚未发病的药苗用1:1:100波尔多液或50%代森锰锌800倍液灌根,7-10天一次,连续三到四次,进行预防。

发生时对症防治;蚜虫是常出现的虫害,在开花期发生较重,可喷洒40%乐果乳油1000倍液。

四、采收与加工大黄栽后2~3年即可采收。

在9~10月地上部枯萎时,中秋至深秋当叶子由绿变黄时刨挖。

挖出根茎及根,除净泥土、茎叶及小根,用碗片刮去根茎及根周围的栓皮,对过粗的根纵劈成6厘米厚的片,小根不切,切成段或小片后用绳串起悬挂房檐下阴干或用文火烘干。

此外,可根据出口要求,分“箱黄”、“包大黄”、“根黄”及“大黄渣子”等不同规格要求进行加工。

以质坚、气清香、味苦而微涩者为佳。

一般每亩产鲜根0.1万~0.2万公斤,折干率3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