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要点(最新整理)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要点(最新整理)
是在哪儿安家。
( 2)不管是荒无人烟的沙漠,不管是繁华无比的城市,总是能见到农民工的身影。
三、词语
1、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襟飘带舞 栩栩如生 不计其数 浩浩荡荡 五彩缤纷
崇山峻岭 美轮美奂 浑黄一体 斗志高昂 七零八落 不翼而飞 晴空万里
劈头盖脸 始料不及 杯水车薪 废寝忘食 夜以继日 银装素裹 严阵以待
丘的线条比作一幅中国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句话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 花。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原景色的美丽。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
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一碧千里:形容草原十分宽广。一,全、都的意思。
翠色欲流:形容翠绿的颜色很浓,就像水要流动一样。欲流:将流而未流的意思。
3、近义词
清鲜——清新 明朗——晴朗 勾勒——勾画 奇丽——美丽 飞驰——飞奔
热闹——喧闹 响亮——洪亮 天涯——天际 矗立——耸立 飘扬——飘荡
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在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
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他的表白正是无数边疆建设者身上的奉献精神。
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
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在课文的结尾处,作者再一次通过父亲神情的变化,来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爸爸自己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记叙了西部建设者在(环境极其艰恶劣)的情况下,用(智 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歌颂了西部建设者(富 有智慧和力量)、(勇于吃苦奉献)的精神。 二、重点句子
《草原》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 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 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翠色欲流” 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这句话中,作者用上了比喻的手法,把小
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反映了老一辈的西部开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
4、本文写作特点: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7、造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
(1)哪儿需要我们,就在哪儿住下,不管是荒凉的草地,不管是繁华的都市,我们总
2、《丝绸之路》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 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 各国和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3、《白杨》一文用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将(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 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交融在一起,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是(服 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建设者化身。赞扬了一代又一代(扎根边疆)、(建 设边疆)的建设者。
凝望——凝视 繁荣——繁华 清晰——清楚 沉思——深思 分辩——争辩
软弱——懦弱 确实——确凿 关键——要害 高昂——昂扬 提供——供应
迅速——快速 威胁——要挟
高傲——骄傲
4、反义词
明朗——阴暗 舒服——难受 洒脱——拘束 迂回——径直 团结——分裂
大方——害羞 典雅——粗俗 鲜艳——素净 漫长——短暂 丰富——贫乏
3、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 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像一阵风”写出了草原人民 来的快,表现出草原人民迎接远客的急切心情,“像一条彩虹”表现出草原人民的热情。
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蒙汉人民情深似海,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大 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里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表现了蒙汉人民之 间的深情厚谊。这句话在全文的结尾,起点明中心、总结全文的作用。
清晰——模糊 粗壮——细小 坚强——软弱 凝固——融化 狰狞——慈祥
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外在的特点,这段话介绍了白杨的外在特点 1、高大挺秀 2、适用 性强 3、生命力强。一方面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 坚强执著。这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
无私奉献地建设边疆。这是人与树的神似处,也是以物喻人的连接点。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这是一个设问句。表白,解释说明。一个“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就是说人。爸爸看到戈
5、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 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 摇。这段话是全文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作者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 总是……”这样的关联词语,一气呵成地刻画了戈壁上的白杨树。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一、主要内容
1、《草原》一课记叙了(老舍)先生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内 蒙古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描写了(草原秀美)的景色, 又写了(远迎宾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的四个场景。通过这些画面, 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表达(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抒发了 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2、解词。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
劈头盖脸:从正前方对着头和脸劈下来、盖下来。
杯水车薪:比喻无济于事,解决不了问题。
废寝忘食:顾不上吃饭,忘了睡觉。形容勤奋专心。
高大挺秀:高大笔直,挺拔秀丽。
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不计其数:没法计算数目,形容很多。
浩浩荡荡:水势大的样子,也形容声势壮阔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