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乡介绍——浙江海宁-18页PPT资料

家乡介绍——浙江海宁-18页PPT资料


人物
王国维,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 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 悫。汉族,浙江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 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 著名学者。 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 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 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 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 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 古文字学、考古学。郭沫若称他为新史 学的开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学无专师, 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 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 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 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 产。
潮乡海宁
浙江嘉兴
史历
景观
饮食
物人
历史
海宁市位于中国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北部,东邻海盐县,南濒钱塘 江,与绍兴上虞市、杭州萧山区隔江相望,西接杭州余杭区、江干区下 沙,北连桐乡市、嘉兴秀洲区。东距上海100公里,西接杭州,南濒钱塘 江。1986年撤县设市。
海宁市是王国维、徐志摩、金庸、蒋百里等名人的故乡。气候四季分明, 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才子之乡、文化之邦、 皮革之都”的美誉。
人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 月19日),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 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 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 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 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 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 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 学和北京大学。 1931年11月19日因飞 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 《翡冷翠的一夜》。[2]
唐武德七年(624)并入钱塘县,贞观四年(630)复置盐官县。元贞元 年(1295)升盐官州,天历二年(1329)改名海宁州。明洪武二年 (1369)降为海宁县,属杭州府。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复升为州。 民国元年(1912)改州为县,直属浙江省,民国37年(1948)属第一行 政督察壮观的回头潮 区。1949年5月解放,建海宁县,属嘉兴专区。1958年10月海盐县并入 海宁县,到1961年12月复建海宁县。1986年11月,撤海宁县,设海宁市, 属嘉兴市。
历史
历史上海宁县治长期在盐官镇。抗日战争期间,曾先后迁移袁花一带乡 间及县境以外,抗战胜利后设于硖石镇,后还治盐官镇。1949年6月,县 人民政府移驻硖石镇。
据散见于典籍金石部分的记载,唐以前有二市、三镇、七乡、七里、四 村。宋咸淳间(1265-1274),县辖6乡。元初有10乡,后并为6乡。明 时有6乡,统3镇32都。清雍正六年(1728),设6乡、4镇和市都、安都、 石都、上下都。宣统二年(1910),有1城、2镇、5乡共8个自治区。 民国初沿袭清制,后推行村里制、保甲制,行政区划多次变动。民国34 年(1945),全县4个区、55个乡镇;民国35年缩编为44个乡镇;民国 36年又调节器整为25个乡镇。
景观 ——钱江大潮
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 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钱塘一望浪波连,顷刻 狂澜横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潮头初临时,江面闪 现出一条白练,伴之以隆隆的声响,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潮头推拥, 鸣声如雷,顷刻间,潮峰耸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墙直立于江面,喷珠溅玉, 势如万马奔腾。观潮始于汉魏,盛于唐宋,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 习俗。 钱塘江大潮:钱塘潮(Qiantang Tide)——最壮观的海潮。中国历史上, 最著名的涌潮地有三处:山东青州涌潮、广陵涛和钱塘潮。而在世界上, 钱塘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分别是印度恒河潮,亚马孙潮与钱塘潮。 清费饧璜(1664-年)《广陵涛辩》云:“春秋时,潮盛于山东,汉及六朝 盛于广陵。唐、宋以后,潮盛于浙江,盖地气自北而南,有真知其然者”。 钱塘潮比广陵涛出现的时间晚一些,至迟在东汉就已形成。王充《论 衡·书虚篇》提到“浙江、山阴江、上虞江皆有涛”。又说当时钱塘浙江 “皆立子胥之庙,盖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涛也”。但是,王充只说“广陵 曲江有涛,文人赋之”,没有说赋钱塘江潮。可见,东汉时,钱塘潮远没 有广陵涛出名。估计,当时还未形成钱塘观潮风俗。
景观 ——盐官古镇
海宁盐官风情街位于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盐官镇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古镇之一, 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水运条件,因此在古代便是繁华无限,因此也造 就了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海宁盐官风情街全长600米,占地面积约3.6万平方米,是千年古城里的一条千年 古街。这条风情街的修复工作于2019开始的,经过了一年多的修复工作,把海宁 盐官风情街打造成了以宰相府第、传统商业和民居文化为主要文化内涵的风情街 区。在原来的古街上本有清代宰相府第—陈阁老宅、杨兵部宅、郑晓沧故居等古 建,还有许多建筑十分精美的居民院落和古色古香的小巷老店,文化积淀深厚极 具历史感。 游览街区可以看到修复后的街区的四大节点:吊桥、武库、点将台、城楼所构成 的城楼节点;另有廓桥、品茗小憩、一笑楼所构成的茶楼节点;城隍庙和街道两 侧古朴韵致的古商铺所构成的邑庙节点;宰相府第—陈阁老宅、杨兵部宅、郑晓 沧故居等古建构成的人文节点。 既可以在古街的小路上漫步,看两边古色古香的店铺,杨柳依依时时拂动,阳光 浅浅的落在小街。也可以登上城楼俯瞰整个古城全貌,或是在宰相府第—陈阁老 宅、杨兵部宅、郑晓沧故居这些老宅里徜徉在古代建筑的风貌里细看历史的痕迹, 或是在品茗小憩或一笑楼的茶楼里点一壶清茶慢慢品茗。
历史
海宁是良渚文化发源地之一。据考古资料证明,距今6000-7000年间,在 海宁土地上已有先民生息。
在春秋战国时,海宁是越、吴、楚武原乡、隽李乡、御儿乡属地。秦时 在海盐县、由拳县境内。东汉建安八年(203)陆逊在此任海昌屯田都尉 并领县事。三国吴黄武二年(223),析海盐、由拳盐官县,属吴郡,隶 扬州,为海宁建县之始。
1949年6月,县人民政府建7个区、25个乡镇。1950年改为6个区、68个 乡镇。1956年撤销区建制,设22个乡、68个乡镇。1958年1 海宁城市风貌
人物
金庸,原名查良镛,大紫荆勋贤,OBE (Louis Cha Leung-yung1924年3月10日 -),浙江海宁人,1948年移居香港。 自1950年代起,以“金庸”为笔名作原 著创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历年 来金庸笔下的著作被改编为多部电视剧、 电影、广播剧等,对华语影视文化可谓 重大贡献,亦尊定其成为华人界最知名 武侠小说作家之一的基础。金庸早年于 香港创办《明报》系列报刊,他亦被称 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