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石膏是磷铵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副产物。
每生产1kg的磷铵可排放3kg的磷石膏。
利用磷石膏改良盐碱土需要注意一下问题:第一,用量不能过多,因磷石膏里含有氟和重金属,以免造成污染。
第二,低氟区,使用量不宜过高,一般为3000~4500kg/hm2,不宜连年用。
第三,最好与有机肥混合使用,因有机肥对氟有吸附作用。
第四,因过石磷铵中含氟量较高,同一块最好不与磷石膏合用。
市农科院高度重视改良盐碱地工作,近几年在采用磷石膏改良盐碱地方面做了大量的试验,今年根据试验田盐碱化问题进一步做了磷石膏改土方面的试验。
4月23日调运磷石膏200吨,在新址科技园区亩施入2吨磷石膏,改良100亩耕地。
科技人员将磷石膏均匀铺散于地表,结合土壤旋耕磙地,翻入0-40cm耕层,使之与土壤充分混合后,于播前灌水,全面进行盐碱地改良。
3月4日,临河区乌兰图克镇新胜村七组村民早早来到地头,在区农业局工作人员的指挥下,忙着用四轮车将磷石膏往自家田里运。
乌兰图克镇新胜村土地盐碱化严重,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保苗率和产量,制约着农业生产。
为此,农技推广中心按照上级安排,对临河区盐碱化耕地面积较大、盐碱化程度较高的新华、狼山、白脑包、乌兰图克、干召庙5个乡镇,实施盐碱地改良,通过施用磷石膏和有机肥,实现土地改碱降盐、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
临河区农技推广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利用磷石膏改良盐碱地,是我们多年摸索出来的经验。
今年,主要在北部几个乡镇进行项目推广。
耕地使用磷石膏,可以有效改善土地盐碱化程度,改良土壤结构,提高盐碱化耕地上种植葵花的保苗率和产量达10%以上,实现增产增收。
”村民巩世芳家里有80亩耕地,近一半是盐碱地。
“往年这好地、赖地种的都是葵花,明显的就能看出来盐碱地里的葵花长得就不如好地里的。
听其他村民说去年在六组用磷石膏改良盐碱地,效果挺明显,我们也挺想试试。
这不,今年推广中心把这个项目放在我们组,把磷石膏给我们拉到田间地头,不用我们花一分钱,真是太好了。
估计今年我这用磷石膏改良后的40亩地肯定也能有个好收成。
”正在等待磷石膏装车的巩世芳对记者说。
据了解,农技推广中心从今年2月开始发放磷石膏,按照磷石膏施用量每亩900公斤,截至目前已发放15909.091吨,改良盐碱地3.5万亩。
中新网乌鲁木齐1月12日电(记者戚亚平)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改委的消息,2015年,新疆兵团计划在4个团场开展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试点工作,共计将投入2400万元人民币,实施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示范2万亩。
新疆兵团下辖14个师176个农牧团场,大部分垦区分布在河流下游,是土壤盐渍化高发地,现有1558.35万亩耕地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盐渍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据悉,按照向南疆垦区倾斜的总要求,新疆兵团初步确定了一师8团、10团、12团和八师142团作为2015年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示范团场。
计划每个示范团场实施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地示范0.5万亩,并以脱硫石膏改良工程为重点,辅以水利工程措施,每个示范项目总投资600万元,申请中央投资500万元,自筹资金100万元。
目前,新疆兵团正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农业机械化推广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三大基地”。
2013年,新疆兵团实现农业增加值435亿元,同比增长7.5%。
磷石膏是生产高浓度磷复肥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如何有效处理是业内公认的中国乃至世界性难题。
5月27~28日,在京召开的第23届全国磷复肥行业年会上,与会化肥企业代表就此问题进行了热议。
记者采访了解到,磷石膏的根本出路在于综合开发利用,采用切实可行的工艺方法,将磷石膏作为原料处理成各种石膏建材制品等,实现磷肥工业副产品资源化、市场化。
堆存仍是主要方式据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技术研发部主任叶学东介绍,2015年全国磷肥总产量1795.0万吨P2O5,同比上升5.04%;其中高浓度1662.0万吨P2O5,同比增长7.1%;低浓度磷肥产量133.0万吨P2O5,同比下降15.7%;2015年磷石膏产生量也同步增长,协会统计为8000万吨,同比增长5.26%;磷石膏产生量大的前五省分别是湖北、云南、贵州、四川、安徽,约占全国总量的82.25%。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要求不断提高,磷石膏堆场建造和管理成本也越来越高。
就全国而言,磷石膏综合利用率即便达到50%,堆存仍是主要方式。
叶学东告诉记者,磷石膏年产生量大,约占全国工业副产石膏总产量的一半;产出地相对集中而又分布较广,部分地区和企业面临的压力逐年增大;大型磷复肥生产企业年产排量均在百万吨以上,且大多地处偏僻地区,远离石膏建材消费市场;近年来,磷石膏中二水硫酸钙含量有所提高,总磷及水溶性磷含量有所降低,但氟及其他盐类杂质含量仍不容乐观,需引起高度重视。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磷石膏堆存量已超过3亿吨。
随着高浓度磷复肥产量的增加,低品位磷矿用量的增大,磷石膏产生量将逐年增大。
目前,磷石膏资源化利用途径和利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不可能做到“吃干榨净”,堆存仍是大量化处置的主要方式。
不仅如此,目前在用的磷石膏库数量近100个,其中临时性周转堆场3个。
排放方式主要有湿排湿堆、湿排干堆、干排干堆三种,采用干排干堆方式约占75%以上,而大型磷复肥企业则采用湿排湿堆。
从磷石膏堆场的建设与运行管理的状况分析,大中型企业好于小型企业,近十年新建较为规范。
综合利用步伐加快鲁西化肥工业集团总经理刘玉才认为,磷石膏已由“以储为主”向“储用并举”的方向转变,能否实现安全环保、长周期堆存以及如何加快综合利用,是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点之一。
“在‘十二五’期间,我们特别对磷石膏的综合利用问题尤为关注和重视,经过5年的探索和研究,磷石膏利用有了明显的突破,每年综合利用磷石膏超过300万吨以上,主要用于土壤调理剂、水泥缓凝剂、纸面石膏板、免烧砖和其它产品,其他利用方式同全国磷石膏以土壤调理剂、水泥缓凝剂、建筑材料为主的现状无太多区别。
由于受市场容量和产品销售半径的限制,磷石膏要实现更大规模利用,必须寻找其他技术途径。
”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长莹介绍说。
云天化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高浓度磷复肥制造商,其磷酸生产能力已经达到330万吨/年(折100%P2O5计),每年实际副产的磷石膏超过1000万吨。
吴长莹告诉记者,云天化对磷石膏湿排湿堆技术和磷石膏湿排干堆技术研究做了较大的投入,磷石膏堆场全过程在线安全监控系统的实施,进一步降低了磷石膏堆场安全、环境风险,确保了磷石膏堆场安全、平稳运行。
同时,湿排工艺可进一步回收磷石膏中可溶性磷,更有利于磷石膏的综合利用。
鲁西集团有限公司地处黄淮海平原,湿法磷酸产能(100%P2O5)为15万吨/年,年产生废渣-磷石膏约75万吨。
过去一直采取地上堆存的方式,对周围环境形成了污染威胁,成为制约企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据了解,鲁西集团下属第五化肥厂(原鲁西化工总厂)曾于1992年建设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装置,1996年开车运行,一直到2001年停下来,多年闲置。
2009年,第五化肥厂利用闲置的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装置的磷石膏烘干工段试生产建筑石膏粉,成功生产出合格的建筑石膏粉,主要面向济南、石家庄、北京、天津、沈阳等市场,深受欢迎。
“我们与国内多家石膏研究机构交流,化验、分析建筑石膏粉的三相组成,不同用途的石膏粉采取不同的工艺指标,拓宽了市场;利用已建成的装置做示范,发动社会力量建设石膏粉烘干装置、砌块生产装置、纸面石膏板装置,扩大磷石膏的消化量;利用磷石膏pH值为1.5~4.5磷石膏中还含有少许植物生长所需的磷、硫、钙、硅、锌、镁、铁等成分的特点,将磷石膏采用技术手段改性后直接施用,改良碱性土壤,需求量特别巨大。
通过采取多途径资源化利用,目前磷石膏基本零堆放。
”刘玉才说。
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我们现磷石膏年排放量约200万吨,经采取多种手段及技术创新,磷石膏年综合利用率已超100%,实现了磷石膏的资源化利用,利用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主任潘建说。
据潘建介绍,铜化集团磷石膏开发利用的主要有60万吨/年磷石膏制水泥缓凝球二代技术、年产10万吨磷石膏制建筑石膏粉项目、1000万平方米/年纸面石膏板、40万吨/年磷石膏净化装置和磷石膏改性粉生产技术等,目前已经实现了磷石膏产销平衡。
“为了进一步加大磷石膏资源化利用,提高其利用附加值,集团在磷石膏行业共性关键难题及新技术产业化应用上,做了许多探索性的研究。
”潘建说,一是磷石膏制砖技术的研发,主要是磷石膏制烧结砖、磷石膏制免烧蒸养砖。
二是磷石膏基水泥技术的研发。
采取干基磨制的工艺路线,与现行的水泥生产工艺相近,已经初步设计出制备工艺与产品配方,产品性能指标达到通用硅酸盐水泥技术指标要求,制造成本低于现有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成本,磷石膏在石膏基水泥中的质量比例达30%~50%。
三是磷石膏制磷酸铵技术的研发。
不仅如此,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先后与国内科研院所合作,创建了循环经济项目发展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有效推动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发展。
主要有蒸压磷渣硅酸盐砖、普通型和专用型干混砂浆、建筑石膏、石膏砌块、粘结石膏、复合黄磷渣胶凝粉和改性磷石膏公路基层材料等循环经济产品。
“我们将磷石膏作为再生资源进行新产品工业化生产线建设,先后开发出三类材料十多个产品,并建设了工业化生产装置,在生产线标准化设计、建设方面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技术,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利用磷石膏生产建材装置的设计、建设,彻底改变了企业传统意义上的‘资源-废物-排放’的线型物质流动过程,实现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循环物质流动模式,创建了现代企业应当具备的内部循环经济体系运行模式。
”开磷集团副总经理何润林说。
资源化利用任重道远工信部《关于推进化肥行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磷石膏综合利用量从目前年产量的30%提高到50%。
这对化肥企业来说,任重道远。
压力之下,磷石膏多元化、资源化利用已成为必然。
刘玉才表示,鲁西集团仍将多方面开展磷石膏的综合利用,转变发展观念,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园区,彻底解决工业副产石膏堆存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
不断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引进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拓宽磷石膏资源的利用途径,在保持磷石膏综合利用率100%的前提下,继续研发提高磷石膏资源化利用附加值的产品,逐步实现全部自用。
“我们将提高磷石膏多元化利用,积极探索新的资源化利用,逐年提高磷石膏的利用量;继续推动磷石膏生产建材产品工作,在年产40万吨建筑石膏粉的基础上,增加建筑石膏粉的产能;延伸产品链,制作高品质的石膏粉,用于医疗、室内装饰、雕塑、模具等;提高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的紧迫性,利用原来闲置的年产4万吨硫酸联产制备6万吨水泥装置生产钾硅钙碱性肥料,用于改良酸性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