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教版初中地理总复习纲要结业考必备

鲁教版初中地理总复习纲要结业考必备

六上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特征地球地图形状:(南北半球不对称的)球体(南极比北极半径短:40米)赤道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二、地球仪经线和纬线项目经线纬线含义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弧线,又叫子午线。

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与经线垂直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所有纬线相互平行。

形状特征半圆圆自成纬线圈长度长度都相等纬度相同,长度相等。

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经度和纬度项目经度纬度零度线的确定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赤道(0度纬线)标度围180º--0º---180º90º---0º---90º表示方法0º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0º以西为西经,用“W”表示。

赤道以北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S”表示。

度数变化由0º经线向东、西逐渐增大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大半球的划分(1)南北半球0°纬线(即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2)东西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20°W,160°E (不.是.0°经线,180°经线。

)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经纬网在地球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利用经纬网可以(1)确定地表事物的位置(2)辨别地表事物的方向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自转中心:地轴 自转中心:太阳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天( 24小时) 周期:一年意义:昼夜更替; 意义:四季变化(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昼夜长短变化 经度不同、时间不同、 特点:地轴倾斜,始终朝一个方向(北极指向北极星) 一天中当地正午:旗杆影子最短、 一年中:当地正午旗杆影子夏季最短、冬季最长北半球影子指向北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公转时,太直射到地球表面 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影子长短 的纬度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总在一定的纬 2. 昼夜长短的变化 度围来回变化 3. 四季形成4. 五带的划分5. 有直射、极昼、极夜现象项目 自转运动公转运动 含义 地球绕其自转轴(地轴)的旋转运动地球绕太阳的运动旋转中心 地轴 太阳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天 一年 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季节变化地球上的五带五带围太照射的特点气候特征北寒带北极圈以北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北温带北极圈至北回归线之间无极昼、极夜现象,无直射现象四季分明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直射现象全年炎热南温带南极圈至南回归线之间无极昼、极夜现象,无直射现象四季分明南寒带南极圈以南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三地图的阅读比例尺地图三要素:方向---指向标,指示地图上的方向图例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

公式:线段式表示方式:文字式数字式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围越小,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围越大,容越简略。

基本方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北一般方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法:指向标箭头指示方向,一般指向北方经纬线法: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图例及标记四、地形图的判读海拔(绝对高度):某地点高出水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等高线地形图特点用等高线辨认地形地势高低----根据高度标注坡度陡缓地形部位:山峰、山谷、山脊、鞍部、陡崖陡坡-----等高线密集缓坡-----等高线稀疏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辨认方向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围,着上不同的颜色(海洋着上不同深浅的蓝色),用以直观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这种地形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用绿色→黄色→褐色的颜色渐变表示陆地上地势由低到高的变化。

绿色表示低平原,黄、褐等色表示山地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冰川;用浅蓝到深蓝的变化表示海水由浅到深的变化。

优点:醒目,且有立体感。

)山地丘陵陆地表现的地形有五种:高原平原盆地地形剖面图: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六上第二章陆地与海洋一、与大洋地球表面:海洋71% (主要分布于北半球)陆地29% (主要分布于南半球)世界海陆分布图南极欧大洋的分布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北美洲南美洲的分界线:西半球东半球二、海陆的变迁大陆飘移说由德国科学家提出。

认为在年前(时间),地球上各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变化前)。

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变化过程),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变化后)大陆漂移的证据:1、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的轮廓线十分相似;2、古老地层具有相似性;3、相邻拥有共同的生物。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2、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运动着。

板块部地壳比较稳定。

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六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裂谷或海洋的形成: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山脉的形成: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

红海为什么不断扩?∵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发生裂运动。

地中海为什么在不断缩小?∵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交界处,发生挤压运动。

喜马拉雅山脉是怎么形成的?∵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发生碰撞挤压运动。

六上第三章天气与气候一多变的天气天气: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时刻变化。

气候:一个地区一年或一段时期的天气平均状况。

气候与天气的关系: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表示。

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气温:指大气的温度。

人们最关心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最高气温:每天中,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每年中,北半球,大陆上7月最高,海洋8月最高最低气温:每天中,出现在日出前后每年中,北半球,大陆上1月最低,海洋2月最低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值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一月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值。

年平均气温:一年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值。

气温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气温曲线图: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气温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气温的分布等温线图:用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等温线疏密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大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小等温线闭合情况判断高低温中心的分布:封闭形等温线,若中心气温低,这里是低温中心若中心气温高,这里是高温中心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ºC。

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降水量柱状图:用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的分布: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在情况。

1、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2、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多西岸少3、中纬度地带陆少沿海多4、山地迎风坡多背风坡少。

世界的气候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降水读气温曲线图,分析一地的冷热状况综合该地冷热和干湿的状况,归纳该地气候特征读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一地的干湿状况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植物终年常绿。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温带地区的亚欧大陆东部,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寒带气候:分布在极圈以,气温很低,地面被冰雪覆盖。

热带: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分布:亚热带和温带:分布在北回归线与北极圈、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寒带:分布在面、北极圈影响气候的因素人类活动也影响气候六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人口与人种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问题a、问题:人口数量过多、数量增长过快对环境和社会经济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b、解决方法: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人种: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世界的语言: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使用围最广的是英语世界三大大: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聚落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名称。

一般分为乡村和城市两种类型。

聚落的分布:聚落大多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聚落的形态:平原地区,呈团块状山区,沿山麓谷地延伸成条带状;有的平原地区,为靠近水源,也呈条带状。

(2)聚落的形态:往往受地形、河流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或呈带状、或呈固块状分布。

六上第五章发展与合作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六下第一章我们生活的—亚洲一、位置和围亚洲占据亚欧大陆的大部北:太平洋东:太平洋南:印度洋热带跨三个温度带北温带北寒带北:北纬81o南:南纬11o东:东经26o西:西经170o亚洲的地理位置和围对地形、河流和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东亚东南亚世界第一,分为6个地区:南亚西亚中亚北亚二、自然环境: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地形:亚洲地形复杂,中部以高原、山地为主,四周平原面积广大中部最高峻: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地势:沿北纬30o纬线由西向东,“低—高—低”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复杂的气候复杂多样气候特点: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降水较多,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分布面积最广、季风特点最为典型的地区。

但降水很不稳定,容易发生旱涝灾害六下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一、日本道日本由四大岛组成:本州另外包括四大岛附近的小岛四国九州日本的优越性:国土南北狭长,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山地、丘陵广布,沿海平原狭小日本最著名的火山:富士山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位于亚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防震知识宣传、教育、演习相结合日本应对地震采取的措施:设计防震建筑采用质地轻的建筑材料加强对地震的预测预报地域狭小,资源贫乏,国供给严重不足,对外依赖十分严重经济特点:依靠科学技术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势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日本文化:东西方文化结合二、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位于:亚洲东南部,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包括两大部分:中南半岛马来群岛位于:马来半岛和门答腊岛之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