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最新知识点)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最新知识点)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传染病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2.感染:人和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也是病原体对人体的寄生过程。

3。

病原携带者: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而无临床表现的人。

4.暴发: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小范围内发病人数急剧增多.
5.流行过程:传染病的病原体从传染源的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而形成新的传染,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 构成感染的必备条件是病原体人体环境。

2.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传染源包括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
者隐性感染者受感染的动物
4。

常见的水平传播途径有4。

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土壤传播
5.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6。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

特异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免疫性
7。

典型急性传染病的病程经过可分为.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4个阶段.
8. 传染病的诊断需要综合分析。

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三方面资料。

9。

传染病的治疗方法中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是。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传染过程必然导致传染病. F
2.所有传染病都有传染性。

T
3.构成传染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传染源、病原体、传染途径. F
4.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病理损害轻,
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表现,通过免疫学检测可测得抗体。

T
5。

传染病只是传染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

T
6.有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它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点。

T
7.所有的病原携带者都是传染源。

T
8.抗生素对病毒性疾病有效.F
9.人群对某些传染病易感性的高低明显影响传染病的发生。


10.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在于消灭被污染环境中的病原体和传播病原体的生物媒介。


四、简答题(10分)
简述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感染过程有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病原携带状态、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五种表现。

以上五种表现不一定一成不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如潜伏性感染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转变为显性感染。

一般认为隐性感染最常见,其次为病原携带状态,显性感染所占比例最低,但易于识别....感谢聆听...
五、选择题(共40分)
(一)A1型题(每题1分)
( B )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不断排除体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症状,这称为
A.隐性感染B。

病原携带状态C.显性感染D.潜伏性感染 E.轻型感染
( D)2。

病人急性期血清中出现较早的抗体是
A。

IgG B.IgE C.IgA D.IgM E。

IgD
(B)3.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先起作用的非特异性免疫因素是
A.补体 B.吞噬细胞C.致敏T淋巴细胞D.干扰素 E.抗体
( C )4.确诊传染病最重要的实验室检查为A。

血常规B.血液生化检查 C。

病原体检查D.尿常规检查E。

内窥镜检查
( B )5.周围血中白细胞总数减少的传染病是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B.伤寒C。

流行性乙型脑炎 D.肾综合症出血热 E。

狂犬病( E )6.周围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A。

严重感染B。

伤寒C。

百日
咳D.结核病 E。

寄生虫病
( A )7.异常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
A.病毒感染 B。

细菌感染 C.原虫感染D.真菌感染 E.蠕虫感染
( C )8。

在传染病管理中列为甲类传染病的为A.病毒性肝炎、流脑 B.流脑、结脑C.鼠疫、霍乱
D.非典、手足口病E.艾滋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 D )9.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下列属乙类传染病的是
A.霍乱B.鼠疫C.麻风病 D.流脑 E.丝虫病
( A)10。

增强特异性免疫力的措施为
A.调节饮食B。

体育锻炼 C.改善居住条 D.良好的卫生习惯 E.预防接种
( D )11.注射下列何种制剂可获得自动免疫? A.丙种球蛋白 B。

胎盘球蛋白C。

抗毒血清 D.类毒素E.特异性高价免疫球蛋白
(D)12.注射下列何种制剂可迅速获得免疫力?
A.减毒活疫苗B。

减毒活菌C。

纯化抗原疫苗 D.抗毒素 E。

类毒素
(C)13。

下列哪种情况不能获得特异性免疫?
A.隐性感染B.患传染病后C.生活规律D.注射疫苗 E.注射胎盘球蛋白( A )14。

预防传染病最重要的措施是
A.预防接种B.加强锻炼 C.增加营养 D.注射病种球蛋白E.药物预防
( E )15。

以下哪种传染病不能通过母婴传播?
A。

乙肝B.艾滋病 C.水痘 D.风疹E.乙脑
( C )16. 在发病第4天出疹的传染病种是A.风疹 B.水痘 C.麻疹 D.猩红热E。

伤寒
(B )17. 传染病最主要的特征是
A.有病原体B.有传染性C。

有免疫性 D。

有地区性 E.有季节性
(A)18. 传染病最基本的特征是
A.有病原体 B.有传染性C.有免疫性D.有地区性 E.有季节性
( A )19。

体温波动较大,24小时内体温相差1℃以上,但最低点未达到正常水平,此热型称为A。

弛张热 B。

间歇热C。

不规则热D.稽留热E.波状热
( E )20. 以下哪种传染病病后免疫力不持久A.麻疹 B.乙脑C.水痘D.伤寒 E.菌痢
( B )21.传染病与其它感染性疾病的最主要区别为
A.病原体B。

传染性C.流行性 D.免疫性 E。

地区性
(二)B型题(每题1分)
A病原体被消灭或排除体外B病原携带状态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潜在性感染
( C)22.人体对侵入的病原体产生了特异性免疫,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表现称( C )23.临床最常见的感染过程是
(D)24.比率最低、最易识别的感染过程是
A。

玫瑰疹B. 红斑疹C。

瘀点、瘀斑D。

荨麻疹E.黏膜疹
( A )25. 伤寒的皮疹为
( E )26. 麻疹前驱期出现
( C )27.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皮疹为
( D )28。

一些寄生虫病的皮疹为
A.破伤风B. 乙型脑炎C.狂犬病D.风疹E. 吸血虫病
( B )29. 经虫媒传播的是
( E )30. 经接触疫水传播的是
(三)X型题(每题2分,共10分)
(ABCE )31.关于传染的概念,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传染是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B.构成传染必须具备病原体、人体和环境三因素C.感染病原体后不一定有传染病的发作
D.感染病原体后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病原体的数量与毒力
E.感染病原体后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人体的免疫力和病原体的致病力
(ABCDE )32.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原因有:A. 新生儿增加B。

外来人口增多C. 免疫人口死亡D.人群免疫力自然消退E。

一般抵抗力降低和病原体变异
(AB )33.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原因有
A.预防接种之后B.传染病流行之后C.病原体变异D。

外来外来人口增加E。

人群免疫力自然消退
(ABCDE )34.经水传播的传染病有
A。

霍乱 B.伤寒 C.钩体病D.血吸虫病 E.戊型病毒性肝炎
(ABC )35.经血液、体液传播的传染病有A.乙型病毒性肝炎B.丙型病毒性肝炎 C。

艾滋病D。

疟疾 E.伤寒
...谢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