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猪周转养殖技术推广一、项目实施地点和范围:肉猪周转养殖技术推广项目实施地点在徐镇镇任楼,范围在本村。
二、项目主要内容:①购买优质品种猪33头②肉猪饲养配套技术培训200人次③仔猪发放,每户2头④每年防疫3次⑤成品猪回收。
三、项目批复后的运行方法1.经营管理模式采取了“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由任楼村养猪场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回收成品猪,采取饲养小区集中饲养和贫困户分散饲养相结合,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提高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种猪购买购买品种猪由县扶贫办牵头,组织相关部门的科技人员和乡村干部及群众代表参加,共同制定了购买的品种和价格方案。
购买了长白、大约克种公猪3 头,种母猪30 头,由养猪场集中进行培育繁殖,对第一批饲养仔猪的贫困户及以后的分批情况先进行公示,达到公开、公正,循序渐进,逐步壮大规模。
3.仔猪发放第一批仔猪出生后,由任楼养猪场负责前期饲养,并与第一批饲养户签订养殖协议和统一技术服务协议,并互相监督。
断乳后,每户认领了2头母仔猪分散饲养。
4.技术保障以镇服务中心为技术服务龙头,以任楼养猪场为主体,从饲养技术、疫病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多层次的培训,交签订有偿服务协议。
5.产品回收当各户的仔猪饲养达到出栏标准时,由任楼养猪场按市场价格如数回收。
6.风险保障仔猪入户后,由任楼养猪场统一办理了养殖保险,所需费用在农户销售成品猪时进行了扣除,饲养过程中,若出现被盗、病死等情况,由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四、项目实施后取得的效益:①经济效益。
一般每头种猪产仔9头以上,30 头母猪和周转户母猪共产仔 1 万头,每头猪200 斤出栏,每斤5 元销售,肉猪销售为1000 万元左右。
另外,饲养过程中,猪还产生农家肥价值约2万元,内除去精饲料和防疫成本,农业总效益约为600 万元。
②社会效益。
该项目使以任楼村养猪场为龙头,带动本村和周边村农民重点是贫困户发展养猪业,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由养猪场向农户提供二元种母猪,通过品种改良,科学繁育,滚动发展,不仅能带动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而且能使贫困户尽快脱贫。
该项目实施后辐射到周围2个村约600 户共同发展,每个贫困户饲养2头种母猪,产下仔猪育肥销售后,年纯收入达7000 多元,人均纯收入增加700 元,极大地加快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地步伐。
③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后,肉猪饲养除有少量地精料外,主要消耗的是农物秸杆和饲草,这样使大量的农作物秸杆得到过腹还田,有效减少秸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
肉猪养殖过程,排出废物使粪尿,富含氮、磷、钾等有机物质,用于农田可增加土壤有机物质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繁殖,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保水能力,使农作物高产稳产,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五、提高养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措施养猪场要想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必须从各方面加强管理。
做到增收节支,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
实践证明,经济效益的高低是养猪场能否巩固和发展的关键。
提高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应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技术措施:1、饲养优良的品种。
优良猪种遗传潜力大,产肉量高,在猪群数量和饲养管理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优良猪种的产肉量比地方猪种提高20%~35%,从而使饲料费用减少,经济效益提高。
但千万不能盲目引种,在引进品种时应选择生产性能高而稳定、生活力强、适于当地饲养、产品畅销对路、经济效益显著的品种。
在我国现代养猪生产中,大多数利用二元和三元杂种肉猪。
2、防止饲料浪费。
饲料是养猪生产费用的主要开支.占饲养成本的70%左右。
因此,千方百计节约饲料,是降低养猪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
节约饲料的主要途径如下:(一)科学配制饲料,提高饲料转化率。
使用营养全面的全价配合饲料,猪群生长发育好.体质健壮,死亡率低。
因此,应该按照饲养标准配合全价饲料,实行科学饲养,满足猪群的营养需要,提高饲料利用率。
(二)精心计算。
降低饲料成本。
配合全价日粮,应尽量使用部分较低的蛋白质饲料,饲料种类多样化。
如能开辟饲料新资源或自己种植一部分饲料,就能把饲料成本降下来。
同时,应从各方面努力,尽量杜绝饲料的浪费。
如饲槽设计要合理,注意饲料的保存,防潮湿、防霉变、防鼠咬o(三)实行阶段饲养,按需分配。
猪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要量不同。
根据猪群生长阶段、不同气温条件下环境的变化.饲料中所含的营养应及时调整,逐渐减少饲粮中粗蛋白质的水平,每期减少l %,但饲粮中含硫氨基酸、赖氨酸含量始终如一。
应注意观察,随时淘汰病、弱、残和不发情猪,以节约饲料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3、深挖生产潜力,具有一定的规模。
充分挖掘猪场的生产潜力,不断总结经验,改善经营管理,增加生产数量,实行节约,科学地安排各项开支.尽量减少饲料、能源等各种消耗。
猪场利润的增加与猪场规模成正比,因为猪场规模过小,不能创造较高的利润,特别是在产品价格较低的情况下,所得的利润更少。
规模较大的猪场.即使单位产品价格较低时,也可获得较为可观的规模效益。
4、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
由于猪具有多胎、高产、妊娠期短的特性,如能利用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就能充分发挥母猪多胎、高产的潜能,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
母猪产后28〜35d断奶.断奶母猪10天内发情配种,一头母猪就可以实现年产2.2~2.5 窝仔猪。
每胎产活仔10 头,育成9 头,每头繁殖母猪一年可以提供20~25 头断奶仔猪。
5、加快肉猪的生产周转。
提高年出栏率。
选用优良猪种,应用全价配合饲料,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改善环境条件.控制疫病等措施。
充分利用猪舍面积,猪群进场、出场应有周密的计划,按时转群,充分利用有效面积和养猪设备,不使猪舍空闲。
就能缩短肥育期,实现商品肉猪生后5~6 个月出栏上市。
6、创造良好的猪舍环境。
努力提高成活率。
现代养猪生产是在高密度环境条件下,猪舍的温度和湿度直接影响猪的增重速度、饲料利用率和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
利用现有的条件,为猪群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换气等环境条件,保证其营养需要。
猪舍环境尽可能做到冬暖夏凉、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有利于猪群生长发育。
成活率高.产肉量高,经济效益随之上升。
7、全面抓好经营管理工作。
采用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提高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效率。
减少非生产人员和非生产费用的开支,节约水、电、煤和机械设备费用。
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合理组织猪群,实现全年养猪均衡生产。
8、认真做好消毒防疫工作。
为了使猪群健康和生长发育良好,必须切实抓好消毒防疫工作,谢绝参观。
严禁车辆到猪舍附近通行,防止传染病蔓延流行。
一旦发现疫情,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尽快确诊,控制疾病蔓延,造成猪群的发病或大批死亡。
猪场周围要设置防疫沟或防疫墙,进出门口要设消毒室或消毒池,进出人员和车辆一定要认真执行消毒制度。
9、制定和执行科学的免疫程序。
猪群的免疫接种是用人工的方法将有效的生物制品(疫苗、菌苗、抗血清等)引入猪只体内,从而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使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易感的猪只变为对该病原微生物具有抵抗力,避免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一个地区或一个猪场可能发生的传染病不止一种,而用来预防这些传染病的疫苗的性质又不尽相同,免疫期长短不一。
因此,往往需用多种疫苗来预防不同的疫病,也需要根据各种疫苗的免疫特性来合理地制订预防接种的次数和间隔时间.这就是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的制订和实施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如疫情流行情况和环境控制程度,疫苗的种类和使用方法,饲养方式和管理水平,猪的品种和用途,猪的日龄和免疫状态以及技术条件等。
我国幅员辽阔,情况复杂,不可能制订出一个可供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猪场统一使用的免疫程序。
因此,每个猪场都应该因时因地因情况而制订适于本场使用的合理的免疫程序。
10、组织配套生产,确保稳步发展。
养猪业是高产、优质和高效率、高效益的畜牧业。
必须做好综合配套工作。
一是生产技术配套,即优良品种,全价饲料,先进设备,管理技术和防疫措施等配套,二是生产环节配套,做到各生产环节配合好,规模配套。
将种猪、肉猪、饲料、产品加工处理安排在不同场里,充分利用各场的设备,搞好配套生产,彼此制约,形成整体。
通过两个配套,形成一个现代化的养猪体系。
11、广开销路。
及时处理和销售产品。
肉猪是鲜活产品,如果盲目生产,产品无销路或销售不及时,会积压滞销。
既要增加耗料量,减少这批猪的经济效益,又会影响第二批猪的生产,打乱整个生产周转计划,给猪场带来经济损失。
所以,必须重视销售工作,开展多层次加工,扩大企业增值,提高经济效益。
12、掌握信息,搞好市场预测。
商品时代、信息时代的市场是千变万化的.经营一定要适应和预见市场变化的规律性。
生产上要高产、优质、低耗,充分发挥人员的潜能,作好财物、资金、用具的管理工作。
开拓市场,改进流通手段和增加流通渠道.薄利多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以合同形式固定购销关系,多方联系业务,把握时机,适时进退,购销灵活方便群众。
促进产品流通,加速资金周转。
随时掌握市场动态及需求变化.提出正确的决策措施,使养猪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规模猪场生产信息管理主要是指一个猪场运转资料的记载,如:疾病信息,母猪、公猪的档案信息等。
这在养猪事业日益发展的今天已显得尤为重要。
本人曾担任规模猪场场长 4 年.现主要从事动物传染病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与养猪朋友交流经验之际谈到猪场的信息管理,有些感想,现归纳如下。
规模猪场生产运转资料记载情况, 目前.多数猪场生产运转资料的记载情况:猪场疾病史资料:无,需要调查疾病史时全凭记忆。
母猪系谱档案:无或残缺不全,一些一年产一胎的母猪、一胎产3〜5头的母猪、免疫抗体持续低下的母猪等,滥竽充数。
有些母猪常年在浪费饲料,有些在传播疾病公猪系谱档案:无记载,性能好与不好的公猪分不清,饲养管理盲目,没有根据。
精心整理,仅供参考编辑文案使用,请按实际需求再行修改编辑2020 年2月1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