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抗日战争英雄的故事:豫西鄂北会战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抗日战争英雄的故事:豫西鄂
北会战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儿童故事资源请搜索与你分享!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3月至5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5、第
1战区部队在河南省西部、湖北省北部地区对日军华北方面军第12军
实行的防御战役。
日军为解除中国空军及豫西部队对平汉路南段的威胁,集中5个
师团、3个旅团的兵力,分3路向豫西和鄂北进攻。
为了粉碎日军企图,中国军事委员会以第5战区主力部队在南阳地区,以第1战区部队于
南召、李清店一线阻击日军,并以豫西和陕南各基地的空军轰炸日军
后方交通线。
3月21日,由荆门北进的日军第39师团主力、独立第5、第11
旅团各一部向第5战区防地进攻,在桐木岭、盐池庙一线与第59军一
部接触。
23日,日军先头部队攻陷自忠县。
24日,第59军主力及第
69军一部阻击日军于欧家庙、武家堰和八都河一线,日军死伤甚多。
26日,日军增援部队4000余人继续进攻,激战至夜,一度突入南漳城内,被守军击退。
28日,B军攻占南漳,守军第77军反击,于29日
收复南漳。
此时日军一部与其在欧家庙的主力会合攻陷襄阳、樊城,守军第
69军分向樊城东北和襄阳西南突围。
陷襄樊的日军向谷城策应老河口
的日军作战;一部会合襄河以西的日军再攻南漳。
4月2日,日军与守
军第77、第59军各一部发生争夺战,于4日晚再陷南漳。
5日晨,日
军2000余人向泰鸿山猛攻,守军两个师协力反击。
10日晚,日军放弃南漳,向荆门以东撤退。
襄阳附近的日军4000余人沿襄河西进,守军
第69军放弃茨河市后,向谷城前进。
第22集团军以一个师正面
抵抗,一个师侧面出击,12日攻入茨河市。
进抵谷城以南的日军2000
余人遭守军严重打击后撤。
第5战区下令追击,第41军主力配合第59、
第77、第69军各一个师向襄阳及自忠县方向追击,先后克复武家堰、欧家庙、小河镇、襄阳、自忠县,并尾追日军,18日克复樊城。
至此,襄河以西恢复战前态势。
日军第115师团、第110师团、独立第11旅团、骑兵第4旅团、
战车第3师团一部于3月21日分3路向第5战区新编第8、第68、第55军阵地进攻。
24日,守军放弃李青店至象河关一线,退守南阳。
25日,日军一部攻南阳,主力继续西进。
26日,日军骑兵第4旅团进至
老河口、光化附近,27日在老河口与第45军一个师发生激战。
日军另一部向镇平、内乡、西峡口方面进攻,守军新编第8军逐次抵抗。
日
军一部越过内乡,向第1战区第15军进攻。
28日,日军6000余人向
邓县、文曲集进攻,第5战区一个师予以反击后向西北转移,李官桥、镇平、内乡相继失陷。
29日,李官桥的日军进抵挡贼口,内乡附近的
日军分向西峡口、淅川进攻。
第5战区第68军、新编第8军和第1战
区第15军、第85军各一部虽实行抵抗,并付出重大伤亡,但未能阻
止日军进攻。
30日,淅川失陷。
第5战区第89军于荆紫关阻止该部日军。
南阳守军第68军1个师与优势日军激战一周后突围至城东南地区,续向日军后方袭击。
围攻老河口的日军屡次猛攻,均被击退。
因襄阳
失陷,老(河口)白(河)路侧翼受威胁,守军除第45军两个师于老河口
东北地区袭扰日军外,主力于4月2日转移至谷城附近。
迂回至重阳
店的日军5000余人,遭第1战区第85、第78军在西峡口、魅门关逐
次抵抗。
5日,守军展开攻势,激战至7日晚,克复魅门关,歼灭日军4000余。
8日,老河口失陷,守军一个师向西突围。
12口,第5战区
第41军、第45军乘胜向光化、老河口、挡贼口、李官桥的日军实行
反击。
至15日,日军一部退守邓县,一部增援李官桥、老河口,并于
17日攻占新野。
守军主力转移至枣阳以北地区。
28日,守军一部曾攻
入老河口,至5月1日,与日军隔襄河对峙。
日军第110师团一部4000余人于3月.23日向长水镇进攻。
第l
战区第38军主力、第96军一部奋勇迎击,战至4月9日,将日军击
退。
10日,该部日军转向西峡口方面,至月底,双方对峙于长水镇附近地区。
守军第如军一部向陕县的日军袭击,日军受重创,乃以第69师团一部约5000余人,于5月16日至22日分向官道口、灵宝方向进攻。
第l战区第4集团军主力及第40军协力夹击日军,将其击退,双方伤亡均重,到29日恢复战前态势。
是役,日军达到控制老河口空军基地之目的,但伤亡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