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知识大全(三)邮票的品相一般分为七级,即极优品、最上品、上品、次上品、中品、下品和劣品。
邮票品相的完好情况叫做邮票完整程度。
按惯例邮票完整程度分为五级,分别用字母表示:即“VF”表示十分完整;“F”表示完整;“VG”表示很好;“G”表示好,“P”表示差。
属于上品品相的邮票,在票面、票背、齿孔、背胶四方面都应该既无印刷中的瑕疵,也无保存上的损坏。
凡邮票票面有污染、折痕、破损、或背面揭薄,以至少齿孔的邮票均属次品,集邮者对此一般不收集体(珍品除外)。
邮票的品相好,是指票面图案清晰邮戳少而轻,无缺损的邮票。
省集邮界称邮票的品相好为票相,用它来反映邮票的外观质量。
集邮家所称的“品相端正”是指一枚有齿孔的邮票,其图案恰好位于邮票四个边的正中间。
一般应从哪几方面鉴别邮票的品相:鉴别邮票品相着眼点有以下十个重要方面:票面整洁程度;齿孔完好程度;色彩光洁度;图像(包括图位)准确度;背胶是否原胶(新票);有无斑点污痕(旧票);邮戳清晰度;有无针眼;有无揭薄、揭破;有无破损;有无折破。
邮票褪色、变色的原因:邮票褪色、变色是集邮者常遇到的难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受到强光的长期照射或接触酸性、碱性等物质所至;变色、褪色的主要现象有:蓝色变绿色,紫色变灰蓝色,红绿两色套色变得只剩绿色等,纸也变绿色发黄,这种变色就成了次品。
邮展时间一般不应太长,原因之一就是邮票不能在强烈的日光灯下照射,否则邮票刷色会逐渐褪淡,纸变黄发脆。
保持邮票的良好品相的方法:(1)为了保持邮票的纸质色泽不变,刷色不褪,不让邮票直接受到日光照射;(2)撕邮票时应先沿齿孔直线反复折叠几次后,再轻轻地撕开,不要用剪刀剪有齿孔的邮票;(3)贴票时,不要直接用浆湖涂在邮票的北面,以免邮票纸变色或产生斑点,应使用护邮袋或胶水纸;(4)从旧信封上取下邮票时,应将邮票连同信封纸剪下,浸入水中约数十分钟,便会自行分开,千万不要直接用手撕,以防揭薄或撕破。
处理有皱痕的邮票的方法:先把有皱痕的邮票浸在水里,浸湿后,拿出来用吸水纸将其表面的水吸干,然后平放在洁净的平玻璃上,再在邮票盖一玻璃纸,用大姆指甲背面轻轻在皱痕处摩擦,使皱痕展平,(不能用力过大,以免损伤邮票);展平后摊在平板上阴干,皱痕即可消失。
处理正面有残缺的邮票的方法:邮票正面被揭落,图案颜色剥落可用相同的邮票贴补,其具体方法是:先将剪下的同图案的小片邮票的背面用刀片刮掉,剥落面也要适当刮去一些,使其能吻合,然后用毛尖蘸胶水将小片贴牢,再压平即可大至如原状。
变体票:变体票是邮票在印刷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一般在版模、版式、印色、齿孔、水印、加盖等方面有毛病,生产单位在印刷或检查邮票时,一旦出现废品,立即挑出销毁,但也有疏忽而将废品当正品出厂的现象。
一般我们不提倡刻意收集变体票。
邮票材质:邮票用纸的三大类是:道林纸、白报纸和土纸。
邮票的纸质是区别邮票的版别、印次、以及鉴别邮票真伪的重要依据。
水印是在造纸过程中,用水印辊滚压初步胶水的纸浆,以干燥后形成潜影图文,迎光透视可见;具有这类潜影的纸为有水印纸,具有防止伪造的作用,宜用于印制邮票及其它票证。
新中国邮票中仅普东邮票有折线水印。
单式水印,又称“一票一水印”,是指在每枚邮票上,都有一个位置相、图案相同的水印。
涂料邮票纸属邮票纸的一种,专供印制影写版邮票使用。
我国自1961年特46《唐三彩》邮票起,影写版邮票多用此种纸印制。
1958年,波兰为纪念该国邮政创办400周年,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丝绸印制的小型邮票。
邮票图案是一辆古老的邮政马车奔驰在大道上,四周饰以精美的花纹并印有醒目的文字,加以别出心裁的丝绸质地,使之成为一件艺术品。
1963年3月,前德国发行了《化学为和平和社会主义服务》的小型,邮票所用材料是与邮票容相关的尼龙化纤织印制的。
常见的邮票多为纸质的,而德国在1963年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塑料邮票。
加蓬国于1965年首先发行了金箔邮票,每枚重1.1克,面值为100法郎,仅发行5万枚。
钢箔、铝箔邮票分别由不丹、匈牙利、于1969年、1955年首先发行。
1973年不丹首次发行7枚《不丹历史》有声邮票,就是印在微型塑料唱片上的,邮票上录制着不丹国歌、不丹民歌和不丹历史解说词,可以贴寄信件,又可放在唱机上放听。
我国“大龙”邮票有少数全含有造纸厂水印,而“小龙”邮票、“万寿”邮票、“蟠龙”邮票,均含有太极图。
我国首次采用水印纸印制邮票,始于“小龙”邮票。
中华邮政发行的邮票,有的曾采用篆文“邮”字;水印纸印刷。
印在布上的邮票首次由匈牙利于1958年9月发行;这是印在腊布上的4枚三角形花卉邮票的小型,用来庆祝在布鲁塞尔召开的国际集邮代表大会。
最早的“树皮邮票”,是1982年由加蓬发行的。
1983年,吉布提为纪念法国航空工为业50周年,曾以木材为材质印制了一种小型,画面为各个时期使用的飞机。
印邮票的纸:邮票纸表面上有涂料,纸面细腻,光滑,吸墨性强,印出的邮票色泽好,图案清晰,如果用一般的纸印刷邮票,会出现着墨不均匀,票面模糊不清,没有光泽等现象,同时,也不易使整邮票分离。
使用特殊材料印制邮票最多的国家:不丹保持着使用特殊材料印刷邮票最多的记录。
它发行过金属箔片凸压圆形邮票、加压一层罗纹光栅塑料膜邮票、塑料凸纹邮票和塑料膜邮票,不丹在1969年发行了用人造成丝制做的“祈祷者旗帜”邮票,又发行了印在钢片上的“钢铁工业500年”纪念邮票;在1973年,还用香片纸制作了一套玫瑰花邮票,还制作了一套7枚小型录音唱片邮票,录音容是国歌和朗诵历史纪事。
金属邮票:自邮票问世后,一直是用各种纸来印制的,但到了本世纪五十年代,随着印刷技术的改进和提高,开始出现用金属箔印制邮票,此即金属邮票。
1955年,匈牙利为纪念本国制铝工业创建二十五周年和国际轻金属产业会议的召开,发行了一种铝箔航空邮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邮票。
图案是一架飞机正在飞越烟囱林立的冶金工业区上空,印在厚度只有0.009毫米的铝箔上,背面裱有一层薄纸,刷有背胶;与普通纸质邮票一样使用。
到期1965年,加蓬为悼念休伯查博士发行一种金箔邮票,面值100法郎,当然极少有人当邮票贴用,共发行五万枚,绝大多数为集邮者收存。
另外不丹还在1969年发行过一套钢箔邮票,全套12枚,印在0.025毫米厚的钢箔上,分别介绍了世界钢铁生产的历史发展进程。
邮票设计、印刷1.1937年9月,中华民国交通部邮政总局曾在《申报》上连续刊登启事,公开征求“航空救国”邮票图稿。
抗战时期,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月刊1卷3期上曾批露这件堪称中国最早的公开征求邮票设计图稿活动。
2.新中国第一个专业邮票设计家是传哲,第一个女邮票设计家是卢天骄。
3.我国邮票设计师在历次最佳邮票评选中获奖最多的是传哲。
4.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夫人胡潔青女士是一位善绘工笔花卉的国画家,她曾参与了特44《菊花》邮票的设计工作。
5.T.79《益鸟》邮票的第二图设计有误,其错误是家燕总是栖息在屋檐下,而邮票误为树枝上。
6.1985年7月25日,邮电部邮票发行局为1986年发行国际和平年、教师节邮票,向社会发出征集邮票设计图稿的启事。
7.世界上年龄最小的邮票图案作者是中国儿童王亚妮,当时只有四岁,其作品名为“给妈妈抓痒”。
8.《传哲邮票设计作品集》于1991年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个人邮票设计史料的专著。
9.路易斯.约恩是第一位在邮票上署名的设计者,他的名字出现在1870年波尔多平版印刷系列邮票上谷神头饰的葡萄。
10.迪瓦因是世界上第一位女邮票设计者,她设计了1888年新南威尔士100周年纪念系列邮票中的2便士和8便士邮票。
11.邮票设计中的错误是从1852年开始出现的,当时英属圭亚那1分和4分邮票出现文字错误,邮票上的拉丁文应有的意思是“我们恳请回信”,但是“PETIMUS”一词错刻成“PATMUS”,结果全句意思变成了“我们在返回时受了苦”。
12.集邮界习惯上简称雕刻凹版为雕刻版,称照相凹版为影写版。
13.目前我国邮票主要采用影写版(照相凹版)和雕刻版印制。
影写版印制工艺流程为:原图—整稿—分色—修版—连拍—拼版—拼版—过版—显影—腐蚀—印刷;雕刻版印刷工艺流程为:原图—缩刻—压轴—过版—印刷。
14.影写版又称照相凹版。
用影写版印制的邮票,最早出现在1914年,我国从1959年起开始大量使用影写版。
15.我国最早自印的雕刻凹版邮票是1921年发行的“光复、纪念邮票”,由财政部印刷局印制。
16.新中国最早的影雕套印邮票是1959年发行的纪69《中华人民国成立十周年》(第三组)邮票。
17.我国发行的普通邮票普11和普12的图案、颜色、面值种类基本相同,这两套邮票分别用雕刻版和胶版两种印刷方法印制,它们的齿孔分别为11度和12.5度。
18.暗记是雕刻者或制版者在图案中故意作上的隐蔽标记,属于母模特征。
19.在邮票印制过程中,因版模磨损毁坏造成的多点、断笔、缺划、线条变曲等,这些均属于子模特征。
20.为了防止清洗和再次使用邮票,美国在1868-1871年使用压凸成小方格图案花纹的办法,这种办法损坏纸表面的纤维,使邮戳的油墨渗入更深,可使清洗邮票更加困难。
21.刷色是指邮票上所印的颜色,一般可分为单色、双色和多色。
22.版铭,一般是指印刷在整邮票上的印刷厂铭、版号、号、色标以及设计者和雕刻者。
23.在我国发行的整邮票边纸上,表示邮票印刷厂家的标志叫厂铭;表示印刷用色的标志叫色标;表示印刷顺序的标志叫印刷顺序号或连续号、24.边饰是整邮票纸边上的装饰性图样。
中国人民邮政自1981年发行的J.63《中华人民国邮票展览.日本》邮票起,在部分邮票中开始印有边饰.25.同一图案、同一面值的邮票,由于版次不同,而在不同版次邮票的图案相同处做下暗记,称为版次暗记。
26.印制双色套印邮票时,中心图案正印,边框印版被倒置而造成倒印,称边框倒印。
全邮票的边纸上如有版铭、等,如果版名、与中心图案为正向,可判断为边框倒印;版名、与边框为正向,可判断为中心倒印。
27.邮票属于小型印刷品,印刷厂总是根据纸的大小,将若干枚邮票印在一纸上,称为印刷全;多数情况下,将印刷全分切,交邮局出售,称邮局全,即集邮者称的整版邮票。
28.人民印刷厂是中华邮政时期及解放初期邮票的主要印制单位,最后印制的一套邮票是特37《全国农业展览馆》邮票。
29.国际政府邮票印制者协会第三次会议于1989年7月4日至6日在法国巴黎召开,中国《兰花》邮票(T.129)被此次会议评为胶印邮票一等奖。
30.邮电部和文化部曾联合发出通知,对仿印邮票作了具体规定。
其中,如确需原色原大仿印,必须在邮票图案的右下角位置划一斜线,斜线起止于二边各自边长的三分之一斜线的宽度不得小于0.3毫米。
31.“变体”邮票是指邮票印制时,由于技术上的错误而造成有缺陷的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