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津市地理概况

天津市地理概况

天津市地理概况天津市是中央四大直辖市之一,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素有“渤海明珠”之称。

介于北纬38°34ˊ至40°15ˊ,东经116°43ˊ至118°04ˊ之间。

属于国际时区的东八区。

北起蓟县古长城脚下黄崖关附近,南至大港区翟庄子以南的沧浪渠,南北长189公里;东起汉沽区盐场洒金坨之东陡河西排干大渠,西至静海县子牙河畔的王迸庄以西滩德干渠,东西宽117公里。

总面积11919.7平方公里。

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的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西靠首都北京,是海河五大支流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的汇合处和入海口,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冲”之称。

天津市疆域周长约900公里,其中海岸线长152.8公里,陆界长700多公里。

天津距北京120公里(从天津市中心向西北行137公里即达北京),历来是拱卫京畿的要地和门户。

天津区位优势明显,地处中国北方黄金海岸的中部,不仅毗邻首都,还是华北、西北广大地区的出海口,是中国北方对内外开放两个扇面的轴心,是亚欧大陆桥中国境内距离最短的东部起点。

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贸易港口,拥有全国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保持着贸易往来。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有多条国际国内航线,是华北地区最大货运中心。

天津铁路枢纽是京山、京沪两大铁路干线的交汇处。

天津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发展。

目前,天津已形成以港口为中心的海陆空相结合、立体式的综合性的现代化的运输网络。

天津市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地处渤海西岸,海河水系与蓟运河水系尾闾,是海陆交互作用强烈地带,为典型的粉砂淤泥质平原海岸。

其范围东起陡(涧)河口,南至岐口,从最高潮线向陆域推进10公里,至海域负20米等深线。

位于北纬38°20'~39°30',东经117°17'~118°20'。

海岸线延伸方向是呈西北弯凸的弧形,全长153.33公里。

海岸带总地势自北、西、南向渤海缓倾,坡降0.1‰~0.6‰,面积6867.44平方公里。

海岸带主要由陆域堆积平原、潮间带(滩涂)、水下岸坡3个地貌基本单元组成。

天津海岸带是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黄金海岸”。

海岸带是联系东北、西北、华东的咽喉要道及枢纽,是对外开放的门户,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广阔的海岸环境容量,丰富的渔业、矿产、海水等资源;以京津两大城市为依托,有雄厚的海洋化工、石油化工、港口海运、机械加工、电力、化学纤维等工业基础,是推动天津经济发展,发挥首都门户作用的重要条件。

天津市总面积为11919.7平方公里,疆域周长900公里,海岸线长153公里。

天津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有山地丘陵和平原三种地形。

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94%。

流经天津的河流有海河干流及南运河、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潮白河、蓟运河等,构成丰富的天津水系。

天津最高峰八仙桌子海拔1052米,最低处大沽口海拔为零。

地貌类型可划分为山地、丘陵、平原、海岸带四类。

山地面积约65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75%,主要分布在蓟县北部。

丘陵海拔在200米以下,相对高度50~100米,分布在蓟县的燕山南侧。

平原是天津陆地的主体部分,有1066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4%,分布在燕山之南至渤海之滨的广大地区。

天津市地理概况(2011-05-07 10:31:41)转载▼分类:工程概念标签:杂谈天津市是中央四大直辖市之一,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素有“渤海明珠”之称。

介于北纬38°34ˊ至40°15ˊ,东经116°43ˊ至118°04ˊ之间。

属于国际时区的东八区。

北起蓟县古长城脚下黄崖关附近,南至大港区翟庄子以南的沧浪渠,南北长189公里;东起汉沽区盐场洒金坨之东陡河西排干大渠,西至静海县子牙河畔的王迸庄以西滩德干渠,东西宽117公里。

总面积11919.7平方公里。

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的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西靠首都北京,是海河五大支流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的汇合处和入海口,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冲”之称。

天津市疆域周长约900公里,其中海岸线长152.8公里,陆界长700多公里。

天津距北京120公里(从天津市中心向西北行137公里即达北京),历来是拱卫京畿的要地和门户。

天津区位优势明显,地处中国北方黄金海岸的中部,不仅毗邻首都,还是华北、西北广大地区的出海口,是中国北方对内外开放两个扇面的轴心,是亚欧大陆桥中国境内距离最短的东部起点。

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贸易港口,拥有全国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保持着贸易往来。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有多条国际国内航线,是华北地区最大货运中心。

天津铁路枢纽是京山、京沪两大铁路干线的交汇处。

天津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发展。

目前,天津已形成以港口为中心的海陆空相结合、立体式的综合性的现代化的运输网络。

天津市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地处渤海西岸,海河水系与蓟运河水系尾闾,是海陆交互作用强烈地带,为典型的粉砂淤泥质平原海岸。

其范围东起陡(涧)河口,南至岐口,从最高潮线向陆域推进10公里,至海域负20米等深线。

位于北纬38°20'~39°30',东经117°17'~118°20'。

海岸线延伸方向是呈西北弯凸的弧形,全长153.33公里。

海岸带总地势自北、西、南向渤海缓倾,坡降0.1‰~0.6‰,面积6867.44平方公里。

海岸带主要由陆域堆积平原、潮间带(滩涂)、水下岸坡3个地貌基本单元组成。

天津海岸带是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黄金海岸”。

海岸带是联系东北、西北、华东的咽喉要道及枢纽,是对外开放的门户,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广阔的海岸环境容量,丰富的渔业、矿产、海水等资源;以京津两大城市为依托,有雄厚的海洋化工、石油化工、港口海运、机械加工、电力、化学纤维等工业基础,是推动天津经济发展,发挥首都门户作用的重要条件。

天津市总面积为11919.7平方公里,疆域周长900公里,海岸线长153公里。

天津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有山地丘陵和平原三种地形。

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94%。

流经天津的河流有海河干流及南运河、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潮白河、蓟运河等,构成丰富的天津水系。

天津最高峰八仙桌子海拔1052米,最低处大沽口海拔为零。

地貌类型可划分为山地、丘陵、平原、海岸带四类。

山地面积约65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75%,主要分布在蓟县北部。

丘陵海拔在200米以下,相对高度50~100米,分布在蓟县的燕山南侧。

平原是天津陆地的主体部分,有1066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4%,分布在燕山之南至渤海之滨的广大地区。

天津市地质环境概况(2011-05-07 10:33:33)转载▼标签:杂谈一、构造单元的划分:天津市在大地构造上属华北准地台的一部分,根据传统构造地质学的观点,结合板块构造理论,参照“天津市区域地质志”及“中国石油地质志”(卷五华北油田)的资料,将天津市构造单元划分为两个二级构造单元:燕山台褶带和华北断坳;四个三级构造单元:蓟宝隆褶、沧县隆起、冀中坳陷、黄骅坳陷;十五个四级构造单元。

二、构造单元基本特征:(一)燕山台褶带(Ⅱ1):燕山台褶带位于华北准地台的东北部,天津市处于台褶带中段,仅划出一个三级构造单元,命名为蓟宝隆褶。

蓟宝隆褶:为三级构造单元。

其南以宁河—宝坻断裂为界。

太古界仅在东北部少量出露。

中上元古界普遍发育,是燕山台褶带强烈下陷中心区,最大沉积厚度近万米,并伴有玄武岩、粗面岩的滨海喷发。

古生代有近2000米碳酸盐岩沉积和海陆交互相的含碎屑岩(夹火山岩)沉积。

中生代强烈隆起,新生代晚期宝坻一带发生断陷,形成100—200米第四纪沉积。

根据地质发展的差异,蓟宝隆褶可分为蓟县穹褶、宝坻凹褶两个四级构造单元。

1、蓟县穹褶:位于蓟县北部,主要由中、上元古界组成。

受印支—燕山运动的影响,形成北西向府君山向斜、盘山背斜、庄果峪向斜以及杨庄断裂、黄崖关断裂等。

印支期有盘山花岗岩、石臼花岗岩侵入,燕山早期有朱耳峪正长岩侵入。

中、新生代一直处于隆起状态。

2、宝坻凹褶:位于蓟县南部及宝坻北部,主要由寒武奥陶系和石炭二迭系组成,二迭系含中酸性火山喷出岩。

受印支—燕山运动的影响,形成北西向的下仓向斜和落差为200—300米的工部断裂。

燕山晚期有流纹斑岩侵入。

(二)华北断坳华北断坳是华北准地台的二级构造单元,为新生代以来的裂陷区。

天津市处于华北断坳的东北部,其中包括沧县隆起、黄骅拗陷和冀中坳陷三个三级构造单元。

1、冀中坳陷 (天津段西侧):冀中坳陷位于华北断坳的西北部,由中、上元古界、古生界和巨厚的中、新生界组成。

其中中、上元古界和古生界主要形成北东向的背斜、半背斜和断裂构造。

冀中坳陷(天津段)包括武清凹陷、杨村斜坡和里坦凹陷三个四级构造单元。

(1)杨村斜坡:位于坳陷的东北角,东以下第三系缺失线或断裂与大城凸起、王草庄凸起分界,以西以第三系底面深线为斜坡与凹陷两者的界线。

北以宝坻断裂与宝坻凹褶分界。

(2)里坦凹陷:位于坳陷的东部,周围以下第三系缺失线与沧县隆起、大城凸起分界。

2、沧县隆起:沧县隆起位于冀中坳陷东侧,以下第三系缺失线及断裂为界,其东以沧东断裂与黄骅坳陷为邻。

主要由中、上元古界和古生界组成。

中生界大多缺失。

新生界厚度1000—1600米,缺失下第三系。

近年来在一些地热钻孔中发现缺失下马岺组。

推测其在下马岭期曾处于隆起状态。

航磁解释其结晶基底为下、中太古界和花岗岩带。

沧县隆起(天津段)划分为王草庄凸起、潘庄凸起、双窑凸起和白塘口凹陷四个四级构造单元。

(1)王草庄凸起:位于沧县隆起北段,东北以宁河—宝坻断裂为界,西以下第三系缺失线及汉沽断裂为界,与冀中坳陷为邻,东以沧东断裂为界。

主要由中上元古界和古生界组成,缺失中生界和下第三系,沉积厚度约1400米左右。

(2)潘庄凸起:北以汉沽断裂为界,与王草庄凸起为邻,西以天津断裂与武清凹陷为界,东以沧东断裂与黄骅坳陷为邻,南至海河断裂。

主要由中、上元古界和古生界组成,缺失中生界和下第三系,沉积厚度为1400—1600米。

(3)双窑凸起:位于静海斜坡带之东,以天津断裂为界,白塘口凹陷之西,以大寺断裂为界,主要由中、上元古界和古生界组成,缺失中生界和下第三系,沉积厚度为1400—1600米。

(4)白塘口凹陷:位于大寺断裂之东,与双窑凸起为界,其东以白塘口断裂与小韩庄凸起分界,主要由上古生界和中生界组成,新生界下第三系有几百米沉积,上第三系和第四系沉积厚度约1000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