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史记后的心得体会500字

读史记后的心得体会500字

读史记后的心得体会500字
读史记后的心得体会500字一
富春江里江水滔滔不绝,我手中捧着一本《史记》,细细品味,感慨万千……
读着《史记》,我仿佛回到了那个群雄逐鹿的年代,回到了那个英雄拼搏,帝王称霸的峥嵘岁月!我看到了那个顶天立地,身残志坚的司马迁,看到了一诺千金的男儿形像。

司马迁用了整整18年的时间,在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父亲司马谈的遗愿,写好了一篇52万字的史家巨作———《史记》。

鲁迅先生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对我们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它就像一个华丽的舞台,君王、英雄、谋士、刺客等形形色色的人物不断上台,为我们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绝伦的故事。

我喜欢的英雄是项羽和勾践: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卧薪尝胆。

我欣赏的刺客是专诸、聂政、还有荆轲等人,对君王赤胆忠心,一心为君。

就像荆轲临走时在易水河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

”的悲壮,更有那后来身中八剑却仍然一心想着太子丹,这就是他们赤胆忠心的表现。

我印象最深的谋士是韩信,从小忍辱负重,念念不忘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

在他的第一场战役里,就以成功告终。

他的一生中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水一战;四面楚歌等战役,无一失败。

关于韩信的一生有一副极佳的对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前半句讲的是萧何和韩信的故事,萧何是韩信一生中的贵人,也可以说断送了韩信的的一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后半句中的两妇人,讲的是漂母和吕后:漂母就是韩信小时候,给他一饭之恩的老婆婆,吕后就是刘邦的妻子,后来杀害了韩信……
读了《史记》我敬孔子,畏霸王,颂毛遂,服姜尚,笑幽王,憎纣王,悲韩信,怜李广。

从中我体会到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读史记后的心得体会500字二
“101本、223本、579……..”我已经看了几百本书了。

在这一些书里,给我印象最刻深的书还是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在《史记》的二百五十八个故事里,我最喜欢的是《项羽本纪》。

西楚霸王项羽小的时候,学什么都坚持不下来,但天生勇猛,又有远大的抱负,连秦始皇都看不起,还口出狂言要取代他。

事实证明他是天生的英才,项羽带着江东的8000子弟兵南征北战,所向披靡,大败秦军。

在安阳夺帅,还有赫赫有名的破釜沉舟的大战,都很好地证明了项羽的神勇。

可惜在取得了巨大的成
就后,项羽不听亚父范增的话,在鸿门宴放走了刘邦,为今后的失败做下了铺垫。

后来,项羽分封十八个诸侯国,自立为西楚霸王。

好景不长,击杀义帝之后,诸侯王纷纷自立,刘邦崛起。

导致了后来项羽霸王四面楚歌,到乌江自刎,令人惋惜。

项羽或许不是一个伟大的政治领袖,但他是一个勇猛,重情重义的武将。

这是最让我热血沸腾的原因,在尔虞我诈的封建时代,能出这样重情义的英雄,是难能可贵的。

就是因为他的重情重义,才能使江东8000子弟兵为他出生入死,还收获了虞姬的芳心。

四面楚歌中,项羽慷慨悲歌,虞姬伴着项王的悲戚歌声拿起宝剑起舞,最后挥剑自刎。

这种场面令我动容,他明明可以渡过乌江,那里有千里土地,百姓几十万,可以称王,但他不要,因为他带了8000子弟兵出来,没有一个活着回去,他觉得心理惭愧,无脸回去。

一代霸王,就这样在乌江自刎了,在他的心里,不做霸王可以,对不起自己的兄弟,对不起江东父老,不可以。

为了自己的信念,自己的执着,可以连命都不要,这悲壮的场面,令人震撼,成为绝唱。

看完了《史记》这一本书,我的感触很多。

其实每读完一本书,我都有不同的感触。

书就像在知识海洋里的一叶小舟,我坐在小舟里,欣赏着知识海洋里的各种风景,令我成长。

读史记后的心得体会500字三
夜空漫漫,历史的星空里有许多英雄。

《史记》中,到底有几个算的上真正的英雄呢?
或许有人说:“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可谓英雄。

”我认为秦始皇不可。

原因有四:第一、秦始皇虽然扫六合,但统治极其腐朽。

焚书坑儒,摧残文化;求取仙丹,耗费国力。

第二、秦始皇教子不当,其子胡亥同李斯、赵高谋权篡位。

第三、秦始皇自认功劳胜过三皇五帝,过于骄傲。

第四、统治之间太过残暴,死后,还让许许多多无辜的人陪葬。

所以,秦始皇不能算为英雄。

再有人说:“西楚霸王项羽可谓英雄。

”项羽此人优点极多——懂得爱民,英勇无比,破釜沉舟打败章邯。

但项羽不懂得用人,未能重用亚父范增等一大批人才,虽在战场上扬言愿与刘邦决一雌雄,最终兵败自刎未能统一天下。

假如项羽能重用范增等人,我想刘邦也未必能称帝。

不懂得用人,所以,西楚霸王也项羽不能谓之英雄。

“那汉高祖刘邦可谓之英雄?”我认为不可当做英雄,汉高祖此人虽在破秦之时善于用人,但自从建汉后便开始大肆杀戮良臣,韩信、彭越、黥布三大开国功臣先后以“谋反罪”被杀,但还好有张良、曹参、萧何三人帮助,不然早就亡国了。

文种、伍子胥、苏秦等不知功成名就之时隐逸归田,而偏偏去与君王同喜同忧,结果只落得自杀归天,也不能谓之英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