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2
问题
马克主义信念是人生理想的航标,是共同理想的指向。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23
问题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的确立, 为青年实现自己的理想创造了优越的社会条件。国家的发 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青年实现自己的理想开辟了 广阔的天地。青年大学生只有把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前途 命运联系起来,才能大有作为。
到寝室一推门,一群人叫:“来来,玩几把八十分------” “明天一定要早起”、“这个星期要看三本经济类的书”-------然而 闹钟总是被狠狠按调;宿舍里总是出现崭新的扑克;不知道什么时候借的
厚厚一摞书总是蒙着一层灰尘被送到图书馆。 说实在的,我们的课程并不难,想混是容易的,但如果能深入研究, 也会收获颇丰,可没有动力似乎无法勤奋。后来,我加入了本校最有规模 的社团,锻炼能力。从此我开始了每周两次的例会,不定期的活动,起草 策划书,被淹没在杂务的海洋里。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拉成一笔赞助, 同时,我很久不去教室和图书馆了,将近一个学期都忙于贴海报、借场地、
2. 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前进动力
理想和信念是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进取的动力,是人生力量的源泉。一 般说来,理想和信念的层次越高,其所提供的动力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3. 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人的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精神生活的充实,主要表现在有崇 高的理想和信念,这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精神支柱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
8
掌握主动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出科学规划,指导学问习题 抓好预习; 提高听课效率; 课后复习; 培养自学能力。
9
学风的概念: 学风,简言之,是指学习方问面题的风气,包括学习 态度、学习风格和学习方法等内容。
优良的学风是学生成才的重要保证:有利于 人才智能的开发;能够创造优良的学习氛围;
优良的学风其基本内容包括:认真求实的学习态 度;勤奋刻苦的学习毅力;虚心踏实的学习风格。
不同吗?动物生 存,而人生活。 ——雨果
20
理想的涵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问现题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
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 体现。是在对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是 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对美好未来的生 活和社会的向往和不懈追求,就产生了理想,这就是人生理想。
理想的类型
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人类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人们对现实的认识和对未 来的想像的多层次性,决定了人们的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
从理想的性质来划分,有科学的理想和非科学的理想,崇高理想和庸俗 理想之分;从理想的时序上来划分,有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从理想的内 容上来划分,有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之分。
招收新团员------
案例
16
夏天期末考试结束后,老师找我谈话:“你进学校的时 候拿的可是一等奖学金啊,现在看看问你题的学分------”我确实在 社团做了一些工作,锻炼了能力,可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太少了。
有一种遗憾,是一种隐约又很具体的疼痛,想要倾诉却 又无法倾诉。大学的第一年就带着这样的遗憾匆匆过去,蓦然 回首的一刹那,眼睛里空荡荡的,就是这种遗憾,仿佛在许愿 池边,我听到了池底那些自己曾经投进去的一枚枚硬币在轻轻
15
一年前,我如愿以偿进入了一所著名学府,所有的期待都写在满面 春风里。然而,在最初的兴奋过去之后,问我题倒觉得自己的日子一下子空了。 从来都时间不够用,现在一抓一大把。早晨一睁眼总是近10点,晃一晃就 该吃午饭了;下午睡一觉,再和大家打打球、聊聊天、看看碟,晚饭后没 多久就9点了;周末在网吧,好像四五个小时都在QQ上,等到眼睛发痛回
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14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问,题人和社会相互依存。个人 是小系统,社会是大系统。对社会大系统来说,以徳治国和依法治 国相结合,德法并举、标本兼治,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共同维系 社会秩序的安定与和谐,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 对于个人小系统来说,以徳为范、以法为则,进德习法,内外兼修, 提高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是人们立身处世的根本要求。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
21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对人生的实践活动具
有向重和大精的神指支导柱作。用对,理理想想 信信念念的为追青求年,的将成产长生问提巨题供大奋的斗人目生标力、量前。进动力、政治方
1.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理想和信念实际上是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问题。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使有限 的生命有意义,就必须使人生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理想和信念中包括着人生 的目标。理想和信念就是人们对规律特别是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和自觉把 握,并在此基础上,对于自己终身的奋斗目标和道路的确立。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部分内容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反映本课 程内容的一种内在符合逻辑的内在联系。道德与法律各成系统又相互渗 透、相互联系、相辅相成。道德与法律都是维系社会秩序的基本规范, 法律与道德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分离。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我 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 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党 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 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向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 系。”这不仅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而且 也为大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提出了总的要求。
3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尊重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学习职业规范 培育敬业精神 增强法律意识 培育法治精神 了解法律制度 实践法律规范
4
名人导言
名人导言

适应人生新阶段

肩负历史新使命
三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案例与思考题 案例与思考题
5
问题
无论自然赋予我们的心灵什么恶的倾向, 或赋予什么能使别人喜欢的情感,精致的教 养会教导人们把这些天生的倾向对立起来, 使他们引起的举止保持某种不同于自然天性 的有情趣的外貌。
——休谟
6
大学的内涵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 出:“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 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这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 大而深远的意义。”胡锦涛同志的讲话,明确表述了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所 具有的重要社会意义。同时,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良好的道德素质,是一 个人安身立命、进取创造的基础。一个人,只要生活在社会中,就不可避免 地要面对各种道德现象和境遇,做出一定的道德评价和选择。大学生要了解 必要的道德理论知识、确立正确的道德信念,将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 的德性要求,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
成才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必将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带来巨大变化,对人才规格 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具体包括:当代大学生具有专而 博得知识结构;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具有强烈的竞争 与合作意识;具有法治意识,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具有灵活的
应变能力。
12
随着生活环境和社会角色的改变,大学生要重新 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 要想在现实生活中更好 地展示自己,树立自我新的形问象题,就要适应生活环 境与社会角色的变化。
24
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就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 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这也是问共题产党员和先进的人们的远大理想; 共同理想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所谓社会主义,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
2、 坚持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的统一
叹息。 案例的主人公不知道该如何利用大学里骤然增多的时间, 也意识到挥霍时间是不对的,然而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太少了。 因此,大学生首先要了解大学的特点和规律,制定学习计划, 以学习为主,在搞好学习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课余生活,从而锻 炼能力,充实地度过大学生活。切勿再让许愿池中的一枚枚硬
币轻轻叹息,切勿再让类似的遗憾再次发生。
大学生要想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形象,还需 要正确认识自己、扬长避短。正确认识自己 的大的状况、思想政治状况、认识自己的综 合素质状况。
大学生要想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形象,要加强修养, 确立自信;要发挥自身优势,扬长避短,不过分追求 完美。
13
法律道都德是与维法系律社各会成秩系序统的又基相本互规渗范透,、问法相题律互与联道系德、犹相如辅车相之成两。轮道、德鸟与 之双翼不可分离。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 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 德治国。要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向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这不仅为新 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而且也为大学生培养 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律素质提出了总的要求。
10
振兴中华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具体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问民题族的伟大复兴;
迎接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挑战的历史使命; 捍卫先进民族文化的历史责任。
绪论/ 二、肩负历史新使命
11
培养大批成高才质的量意人义才:是实现现问题代化的需要;培养大批 高质量人才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需要;培养大批高 质量人才是与时俱进的需要;
再次,大学教育有更高、更具体的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