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内容与方法步骤生产组织设计,包括车间设计、车间作业计划系统设计二部分内容。
(一)车间设计1、车间生产的产品(零件)进行分类鉴定2、确定生产类型和划分工段(1)计算节拍,假设有效工作日为300天,两班制作业,每班工作8小时,检修停工率为8%,根据公式r=Fe/N.求的各个零件的节拍如下表(2)根据公式K=T/r,求按工序计算的大量系数值,下表所示大量系数汇总表结论:工序的大量系数大于0.5,所以零件的生产类型为大量生产类型。
3、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由于用同种设备,同工种的工人,同样的工艺,加工不同的对象,根据工艺专业化原则建立工艺专业化工段,由于三种零件的节拍大致相同、且流水生产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所以应进行流水生产,又因为是三种不同的零件,所以应组织多品种的流水线,又因为每道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不等,所以为间断的流水线。
4、车间设备的计算多对象流水线各工序的设备及负荷系数计算表该流水线共需要采用的设备数为:2+3+3+2+3+2+2+2+4+2+3=28台5、车间面积的核算根据已知的条件X52K 为2.2*2米;F21 为2*1.5米;CW6163 为2*1米;S8139 为2*1米;Y631K 为2*2米;M8612 为3*1.5米;Z535 为1.4*1米;M131W为2*1.5米;钳工台占用面积为1*1米,传送带宽度为0.5米,设备间距为0.5米,设备与传送带的间距为0.7米,(纵向)布置,设备与传送带的间距为0.4米(横向布置)4.4*2+3*3+2*5+4*5+2*2+4.5*2+1.4*4+3*5=81.4(二)车间作业计划系统设计3、作业计划标准的设计变速箱第一轴变速箱第二轴球头肖4、组织混合流水生产,安排投产顺序1、计算三种产品的生产比例:18000:72000:24000=3:12:4关于设备管理的研究摘要设备管理为使设备寿命周期的费用达到最经济的程度,而将适用于机器设备的工程技术、设备和财务经营等其他职能综合起来考虑.以设备为研究对象,追求设备综合效率,应用一系列理论、方法,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进行全过程(从规划、设计、选型、购置、安装、验收、使用、保养、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科学型管理。
是对设备寿命周期全过程的管理,包括选择设备、正确使用设备、维护修理设备以及更新改造设备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设备运动过程可分为两种状态,即设备的物资运动形态和资金运动形态。
设备的物资运动形态,是指设备从研究、设计、制造或从选购进厂验收投入生产领域开始,经使用、维护、修理、更新、改造直至报废退出生产领域的全过程,对这个过程的管理称为设备的技术管理;设备的资金运动形态,包括设备的最初投资、运行费用、折旧、收益以及更新改造自己的措施和运用等,对这个过程的管理称为设备的经济管理。
设备管理,既包括设备的技术管理,又包括设备的经济管理,设备的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是有机联系、相互统一的。
关键字:设备,机械,设备管理1.设备管理基础工作1.1设备管理基础工作内容凭证管理、数据管理、定额管理、档案资料管理和规章制度管理。
1.2设备凭证管理1.2.1含义:在设备的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中,用于记录设备管理和技术活动,以及经济核算,并明确管理各方责任的书面证明,就是设备管理凭证。
1.2.2凭证设定原则(活动的依据,保证作用)(1)满足需要的原则;(2)简明适用的原则;(3)科学规范的原则。
1.2.3凭证设置要求(1)一般设置成表格形式,一张表格有固定栏目和每次要填写栏目,固定栏目包括标题、表头、各种线格和文字说明等,标题要意思明确,语言简炼;填写栏目,要求数据来源可靠,易于收集,并要考虑最大的可能值,留有足够的空格余地。
(2)凭证是随着设备物流和价值流的流向而传递的。
传递过程中,有的环节需要保留作为依据,所以凭证的联次设计要合理,并在每一联上注明所缴存的部门。
(3)凭证格式一旦确定下来,就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1.3设备数据管理1.3.1含义数据管理是指通过对数据收集、处理加工和解释,使其成为对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1.3.2设备数据管理的作用(1)通过对物质运动形态的管理,保证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正常进行,保证设备完好,为企业完成生产经营任务提供可靠保证。
(2)通过对价值流(设备采购、维修等费用)的数据管理,使各级人员及时了解设备各项费用的发生及流向,进行费用控制;同时,通过对凭证上的数据与实物核对,避免资产流失。
(3)通过统计与分析,计算和输出各种数据值与目标值对照,采取措施控制超标指标,并为管理部门制定设务管理工作目标、工作计划、维修决策等提供依据。
2.设备资产状况统计2.1设备拥有量及分类拥有量2.1.1全部设备:指使用期在一年以上,价值在行业规定限额以上,属于固定资产的所有设备。
2.1.2生产设备:指直接或间接参加生产过程的设备,它是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关生产设备管理范围和管理目录,由行业主管部门规定。
2.1.3主要生产设备指设备修理复杂系数在规定限额及以上的生产设备,是生产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
全部设备、生产设备和重要生产设备总拥有量和分类拥有量数据,由设备管理部门统计员根据设备台账,按期统计、制表2.1.4设备资产原值、净值及新度系数该项统计反映企业每年设备资产规模和老化程度。
设备新度系数为设备资产净值与设备资产原值的比,是价值角度,反映报告期内企业设备新旧程度的一个统计指标。
通过该指标的统计分析,为企业制订设备更新规划提供依据。
设备资产原值、净值数据由企业财务主管部门提供,由设备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统计,填入表格。
2.2设备技术状况统计2.2.1主要生产设备完好率:总台数应含企业在用的、备用的、封存的以及正在检修的全部重要生产设备,但不包括尚未安装使用的设备。
2.2.2主要设备泄漏率泄漏点统计不局限于静密接合处,有一处泄漏就算一个泄漏点,不管是静密封点,或是焊缝裂纹、砂眼以及其它原因的泄漏,均作为泄漏点统计。
2.3设备运营状况统计2.3.1主要生产设备台时利用率该率是反映设备时间利用程度的指标之一。
计算设备台时利用率的依据:(1)报告期内主要生产设备实际开动台时由设备制度台时利用情况汇总表(见表2-42)汇总,表中数据由生产运行记录整理得到;(2)报告期内主要生产设备制度工作台时,按企业一班、二班、三班制度工时计算得到。
2.3.2实有设备利用率实有设备利用率主要是表示生产设备在数量、时间、能力等方面利用程度。
它综合反映了闲置设备,不能使用设备、备用设备及停开设备等方面的潜力,其计算分式为:2.3.3设备维修状况统计(1)事故(故障)停机率;(2)设备修理复杂系数统计;(3)设备大(项)修计划完成率;(4)年度维修费用总额。
2.4设备定额管理2.4.1定额管理的含义和基本形式企业定额是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一种数量标准,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或任务所规定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量。
2.4.2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中,主要定额内容(1)设备日常维护时间定额(2)设备维修时间定额(3)设备修理停歇时间定额3设备档案与资料管理3.1档案与资料的含义和区分设备技术档案是指在设备管理的全过程中形成,并经整理应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说明、计算资料、照片、录像、录音带等科技文件与资料,通过不断收集、整理、鉴定等工作归档建立的设备档案。
设备资料是指设备选型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修理和改造所需的产品样本、图纸、规程、技术标准、技术手册,以及设备管理的法规、办法和工作制度等。
设备的档案和资料都是设备制造、使用、修理等项工作的一种信息方式,是管理和修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资料。
设备档案与资料的区别是:①档案具有专有的特征,资料具有通用的特征;②档案是从实际工作中积累汇集形成的原始材料,具有丢失不可复得的特征;资料是经过加工、提炼形成的,往往是经正式颁布和出版发行的。
设备档案也是一种资料,是特殊的资料。
设备档案与资料的管理是指设备档案与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放保管、供阅传递、修改更新等环节的管理。
3.2档案与资料管理内容3.2.1设备档案内容设备档案一般包括设备前期与后期两部分。
前期档案包括设各订购、随机供给和安装验收的材料:后期档案包括使用后各种管理与修理的材料。
4设备规章制度管理设备管理规章制度是指指导、检查有关设备管理工作的各种规定,是设备管理、使用、修理各项工作实施的依据与检查的标准。
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可分为管理和技术两大类。
管理类包括管理制度和办法;技术类包括技术标准、工作规程和工作定额。
规章制度的管理,是指规章制度的制订、修改与贯彻。
4.1规章制度的制定4.1.1制订原则①具备政策性: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设备管理方针、政策,符合“条例”要求②要有继承性③具有先进性4.1.2规章制度的内容构成(1)适用范围:按照各部门的业务范围,将设备一生进行科学分段,确定每一段的管理范围和管理对象,编写相应的规章制度。
(2)管理职能:确定有关的职能部门,如设备、供应、财务等部门在该项管理中的责任和权限。
(3)管理业务内容:一般按照设备物流、价值流的流动方向或管理工作程序,规定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内容、方法、手段、相应的凭证及凭证的传递路线,应具备的资料等,同时要制订相关部门之间业务上的衔接、协调和制约方式。
4.1.3制订规章制度的程序(1)确定任务:根据管理工作需要,由设备管理部门提出制订制度的意见,经主管负责人同意确定起草部门;(2)编写草稿:由起草人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写出草稿,送交有关部门征求意见,然后进行修改形成送审稿;4..2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规章制度只有在企业实践中认真贯彻执行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同时,通过贯彻执行也是对规章制度的全面验证,其中不够科学或脱离实际的部分将被发现,经组织修订后,使规童制度更加完善。
(1)贯彻规章制度的程序(2)贯彻规章制度的要求5机械设备的管理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继续突出重点,加强以“一通三防”为重中之重的专项整治工作,继续抓好顶板、机电、运输、防治水,雨季“三防”和治安“三防”工作,加强自制加工和特种设备管理的整治,继续加大对“非标准”问题的整治力度;同时对重大危险源、危险品、要害部门,及交通运输要加强防范,实时监控,消除隐患,不发生事故;一、要注意高温天气对设备的影响,持续高温,设备高效运转,需要注意温度过高的问题,防止设备燃烧和毁坏;1.要注意雨水对设备的影响,进入雨季,空气潮湿,雨水多而勤,设备的防雨、防潮要提上日程;2要注意连续工作对设备的影响。
野外工程项目,都在抢时间,争速度、连续作战,设备也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这种情况可以理解,但设备保养、维护一定要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