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市中医院医疗核心制度考试卷姓名:科室:分数:一、选择题1、首诊医师接诊患者后,如刚好要下班,可以将患者做何处理?( B )A、让患者到它院诊治。
B、移交给接班医师。
C、等上班后再继续诊治。
2、下列关于首诊负责制,理解正确的是:( A )A、谁首诊,谁负责;首诊医生应仔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认真进行诊治,做好病历记录。
B、首诊医生发现患者所患疾病不属于本专业范畴,可以建议转相关科室,无需做病历记录。
C、对于新入院患者必须在1小时内诊治;危、急、重患者必须立即接诊,并报告上级医生。
3、入院3天未确诊,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的患者应:( B )A、转入上级医院诊疗。
B、组织会诊讨论。
C、上报院领导处理。
4、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医师每周查访至少:( B )A、1次B、2次C、3次D、4次5、不属于医疗核心制度的是:( C )A、首诊负责制B、三级医生查房制C、医院感染管理制度6、急诊会诊,相关科室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多长时间内到位?( A )A、10分钟B、15分钟C、20分钟D、30分钟7、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住院医师可完成的手术是( A )A、一类手术B、二类手术C、三类手术D、四类手术8、手术记录应当在术后(A)完成A、及时(当日、当班)B、12小时C、48小时D、三天9、死亡病例,一般情况下应在()内组织讨论,特殊病例(存在医疗纠纷)应在()内进行讨论。
( C )A、1天、6小时B、3天、12小时C、1周、及时D、5天、1天10、新入院病人应连续记录(C)病程记录;对病重患者,病程记录至少要( B )记录一次A、1天B、2天C、3天D、4天11、按医院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以下那些是不正确的(A )A、上级医师将网络使用密码及身份认证文件给住院医师代为操作B、任何人不得利用医院数据信息获取不正当利益C、医院计算机不得擅自拆装D、院内计算机严禁私自接入互联网或外接移动存储12、医院保管的门诊病历应保存(B )年,住院病历保存至少(D )年。
A、3B、15C、5D、3013、下列使用特殊使用级抗生素错误是的(C )A、为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越级使用B、24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C、门、急诊处方开具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D、详细记录用药指征14、首次病程记录应在入院后(B )小时内完成,上级在()小时内审签A、6 24B、8 24C、8 48D、24 4815、下列输血合理的是()A、输血浆补充白蛋白B、输等量红悬、血浆扩容C、输血浆以改善凝血功能D、防止切口难愈合术中输血补充二、填空题1、医疗机构三级医师治疗体系包括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
2、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会诊、转诊、转科、转院等工作负责。
3、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主持,召集有关人员参加讨论,尽早明确诊治。
4、住院医师对诊断尚不明确的患者,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5、医疗会诊包括急诊会诊、科间会诊、科内会诊、全院会诊、院外会诊等。
6、住院医师值班查房要求重点巡视急危重、疑难、新入院和手术后的患者。
7、对新入院患者主治以上的上级医师应于48小时内对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处理等提出指导意见。
8、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实施抢救。
9、出院病历一般应在___3__天内归档,特殊病历归档时间不超过一周。
10、医嘱不得涂改,需要取消时,应当使用红色墨水标注“取消”字样并用红色笔签写全名。
11、科内会诊原则上应每周举行1次,全科人员参加。
12、对重大、疑难、致残、重要器官摘除及新开展的手术,必须进行术前讨论。
13、术前讨论会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科内所有医师参加,手术医师、护士长和责任护士必须参加。
14、分级护理共分:特级护理(蓝色)、一级护理(红色)、二级护理(绿色)和三级护理(白色)四级。
15、《江苏省手术分级管理规范(2010)版》中的三、四级手术和特殊手术必须进行术前病例讨论,急诊手术可例外。
16、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
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任何个人或科室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抢救。
17、抢救过程中要作到边抢救边记录,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
未能及时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18、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
19、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主治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20、医师应严格按输血适应症规定,掌握好各类输血指征,合理、科学地输用各种成分血。
21、患者需输血时,需先签署《输血同意书》,查输血前全套。
22、新医疗技术分为以下三类:1、探索使用技术;2、限制度使用技术;3、一般诊疗技术23、新技术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方可实施;实施须同患者签署相应协议书,并应履行相应告知义务。
24、接到“危急值”报告后15分钟以内主管医师应对“危急值”报告作出应答处理,应见医嘱或病程记录。
25、对于出现“危急值”的患者,辅检科室及时复检结果无误后,操作者应1分钟内电话通知相应诊室或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在报告单上注明“结果已复核”、“已电话通知”及接电话者的科室、病区、时间、姓名并,在危急值本上按要求逐项详细记录。
26、“危急值”报告与接收均遵循“谁报告(接收),谁记录”原则。
接收人负责跟踪落实并做好相应记录。
27、任何人不得随意涂改病历,严禁伪造、隐匿、销毁、抢夺、窃取病历。
28、手术安全核查分: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29、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共同完成。
三、问答题1、抢救记录的内容要点?答:(1)紧接病程记录书写,横行居中标明“抢救记录”;(2)因抢救危重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记录抢救起止时间及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3)详记病情恶化的过程:确切时间、主要症状、体征、重点体检、急查的检验检查结果、抢救时生命体征的变化等;(4)按时间顺序记录采取抢救措施的具体内容,实施时间合治疗后的反应,包括药物的种类、具体用法、用量、给药途径、用药时间以及人工呼吸、气管插管、体外心脏按压等;(5)记录上级医师及会诊医师意见等,并标明具体时间;(6)若抢救成功应记录准备进一步采取的措施及医疗护理应注意的问题;(7)记录抢救结果及终止抢救的理由;抢救无效,患者死亡,明确记录死亡时间,并记录患者家属及患者代理人对尸检的态度和意见。
(8)记录向患者家属及患者代理人交待病情的谈话要点、对方意见,必要时在沟通记录上签字;(9)记录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姓名及专业技术职称或职务;(10)记录医师签名,主持抢救的上级医师审阅签名。
2、简要回答在抢救危急重症病人时,医务人员必须注意的事项。
答:在抢救危重症时,必须严格执行抢救规程和预案,确保抢救工作及时、快速、准确、无误。
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在执行口头医嘱时必须复述一遍。
在抢救过程中要作到边抢救边记录,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
未能及时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3、首诊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具体应作哪些工作?答: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
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4、简述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概念、使用规范?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1)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2)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3)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1、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2、经由感染性疾病诊治指导院级专家组三位专家会诊同意,填写特殊抗菌药物审批单后,由具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3、表格随病历归档,并做好相关病程记录。
5、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使用参考范围:(1)感染病情严重者如:①败血症、感染性休克;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③经心肺复苏存活之病人;④脏器穿孔者;⑤感染性心内膜炎;⑥严重的蜂窝组织炎;⑦重度烧伤及其他重症感染者。
(2)免疫状态低下病人发生感染时,包括:①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②接受抗癌化学疗法;③WBC<1×109/L或中性粒细胞<0.5×109/L;④艾滋病病人。
(3)致病菌只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