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2017届高三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满分90分,时间:100分钟)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B.可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C.Rous肉瘤病毒感染人体细胞可诱发人细胞癌变D.禽流感病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与蛋白质的关系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是其在体内易扩散的重要原因B.健康人年老后黑色素细胞因缺乏酪氨酸酶将导致头发变白C.人体神经元与肌细胞的差异与所含蛋白质种类完全不同有关D.细胞不同生命历程中蛋白质种类差异与核基因差异表达有关3.下列关于遗传学交配方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杂合子自交后代中可出现纯合子和杂合子B.通过测交可检测显性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数量C.孟德尔豌豆实验中发现问题阶段运用杂交与自交D.通过正交和反交组合可判断核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4.下列有关DNA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内染色体数与DNA总数之比小于1:2B.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均进行核DNA的复制C. 沃森与克里克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D.质粒中每个脱氧核糖通过磷酸二酯键与1个或2个磷酸相连5.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传粉植物,籽粒糯性对非糯性是显性,将两纯合亲本间行种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非糯性亲本所结籽粒均为糯性B.糯性亲本所结籽粒均为纯合子C .糯性亲本所结籽粒种植后,所获籽粒中糯性∶非糯性>3∶1D .糯性亲本所结籽粒种植后,所获籽粒中糯性∶非糯性=3∶1 6.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 B.人体细胞中衰老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分解清除 C.人的造血干细胞是全能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 D.幼年个体生长需细胞增殖,成年后不需细胞增殖7.某植物为XY 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 其叶形宽叶(B )对窄叶(b )是显性,B 、b 基因仅位于X 染色体上。
研究发现,含X b的花粉粒有50%会死亡。
现选用杂合的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进行杂交获得F 1,F 1随机传粉获得F 2,则F 2中阔叶植株的比例为 A .13/28B .15/28C .9/16D .7/168.下列关于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进行人工杂交时,必须在豌豆花未成熟前除尽母本的雌蕊 B.假设的核心是:F 1产生了数量相等的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两种配子 C.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D.做了多组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F 2的性状分离比均接近3:1,以验证其假设9. 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 1为蓝色。
若让F 1蓝色与纯合鲜红品种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蓝色:鲜红色=3:1。
若将F 1蓝色植株自花授粉,则F 2表现型及其比例最可能是 A .蓝色:鲜红色=1:1 B .蓝色:鲜红色=3:1 C .蓝色:鲜红色=9:7D .蓝色:鲜红色=15:110.近年来英国议会下院通过一项历史性法案,允许以医学手段培育“三亲婴儿”。
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可选用如下技术路线。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精子识别卵母细胞时信号分子通过组织液传递完成B.三亲婴儿的核DNA 来自三个亲本,则其核DNA 数量多于正常人C.三亲婴儿和多利羊的培育均运用核移植技术,均属于克隆过程D.三亲婴儿技术可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去核取核 捐献者卵母细胞核移植体外培养M Ⅱ期 卵母细胞体外受精三亲 婴儿母亲卵母细胞精子受精卵11.下列关于遗传的几项计算中,错误的是A.N 对基因均杂合(基因间均独立遗传)的个体自交后代中纯合子出现的概率为1/2NB.Aa (亲本)连续自交N 代(每代均去除aa)后,则子N 代中Aa 出现的概率为2/(2N+1)C.某含100个碱基双链DNA 中含有鸟嘌呤30个,则此DNA 分子连续复制N 次共需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N-1)×70个D.某含N 对碱基的基因中含有胸腺嘧啶50个,则此基因中可能储存的遗传信息应小于4N种 12.哺乳动物胚胎发育时从受精卵到桑椹胚阶段进行卵裂(卵裂期)。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卵裂期细胞在分裂间期中高尔基体合成的蛋白质通过核孔运入细胞核 B.卵裂期细胞在分裂前期将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C.卵裂期细胞在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不影响核DNA 数目 D.卵裂期细胞在分裂末期细胞板的出现与细胞质分裂有关13.将牛的催乳素基因用32P 标记后导入小鼠的乳腺细胞,选取仅有一条染色体上整合有单个目的基因的某个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小鼠乳腺细胞中的核酸含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B.目的基因插入染色体后将使染色体DNA 中(A+G )/(T+C)比值增大C.连续分裂n 次后,子细胞中32P 标记的细胞占1/2n+1D.目的基因复制时需要解旋酶与RNA 聚合酶参与 14.下列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人类红绿色盲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B .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C .理论上红绿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 .红绿色盲基因和白化病基因在遗传时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15.某二倍体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A 、a 控制,基因型为AA 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 为小花瓣,aa 为无花瓣。
花瓣颜色(红色和黄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 、r 控制,R 对r 为完全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若基因型为AaRr 的个体测交,则子代表现型有3种 B .若基因型为AaRr 的亲本自交,则子代共有3种表现型 C .若基因型为AaRr 的亲本自交,则子代共有9种基因型D .若基因型为AaRr 与Aarr 的亲本杂交,则子代是红色花瓣的植株占3/8 16.人的X 染色体和Y 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 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Ⅲ非同源区 Ⅱ同源区 Ⅰ非同源区 ⅡX Y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B .若X 、Y 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无关C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女儿一定患病D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病概率大于女性 17.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实验中,NaOH 渗透深度随琼脂块边长增大而减小B.格里菲思的实验和艾弗里的实验均证明了DNA 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C.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与压片步骤均有利于细胞分散开来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32P 标记T 2噬菌体的实验中上清液的放射性强度随保温时间延长而增加18.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摩尔根通过果蝇实验证明基因的本质是DNAB.人体肝脏细胞中基因存在细胞核与线粒体中C.染色体DNA 分子中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即可引起基因突变D.正常情况下女性红绿色盲携带者的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中有一个红绿色盲基因 19.某同学研究了一个涉及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如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Ⅰ-1能产生两种基因型的卵细胞B .甲、乙两种病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 .甲病是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D .Ⅱ-5一定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20.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体内存在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
用姜黄素治疗,会引起癌细胞内BAX 等凋亡蛋白高表达,诱发癌细胞凋亡;而肿瘤干细胞因膜上具有高水平的ABCG 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并增殖分化形成癌细胞。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有差异 B.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及姜黄素的排出都需要消耗ATPC.用凋亡蛋白BAX 饲喂患癌鼠,不能确定该蛋白能否在动物体内诱导癌细胞凋亡D.编码BAX 蛋白和 ABCG 2蛋白的基因都属于原癌基因选 择 题 答 题 卡题号12345678910正常男女 甲病男 乙病女 患两病男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50分)21.(10分)下图1为某二倍体贝类个体(基因型为EeFf )细胞分裂一个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 含量的变化;图3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 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 ;图1细胞中染色体上所示基因E 和e 产生的变异途径是 。
(2)图2中AB 段形成的原因是 ;图2中C D 段变化会导致图3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 (用图3中字母加箭头表述)。
(3)若某细胞属于图3中类型c ,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那么该细胞的名称是 ;在图3 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用图3中字母表示);若图3中类型b 、d 、e 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4)此贝类卵母细胞分裂一般停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待精子入卵后完成后续过程。
细胞松弛素B 能阻滞细胞分裂而导致染色体数加倍,可用于诱导三倍体。
现有3组实验:用细胞松弛素B 分别阻滞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和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
请预测三倍体出现率最低的是阻滞 。
22.(12分)某实验室在小鼠的饲养过程中发现,正常小鼠种群中出现了一只毛色显白斑的雄鼠。
研究发现,白斑性状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kit 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相关基因用A 、a 表示。
研究人员利用此白斑小鼠和正常小鼠进行了一系列的交配实验。
图1染色体 核DNA相 对 值4n2n 0a b c d e细胞类型 图3每条染色体上DNA 的含量2 1 OBC ADE细胞分裂时期 图2实验一:白斑小鼠(♂)×正常小鼠(♀)→白斑小鼠(73只)、正常小鼠(68只)实验二:实验一中子代白斑小鼠相互交配→白斑小鼠(42只)、正常小鼠(22只)实验三:实验二中子代白斑小鼠×正常小鼠→每组交配后代均出现正常小鼠(1)由实验结果分析可知白斑性状是由性基因控制,推测实验二中子代小鼠出现此性状比例的可能原因是。
(2)若实验三的交配后代中出现了一只基因型为Aaa的个体,则可能是(填“白斑小鼠”、“正常小鼠”、“白斑小鼠或正常小鼠”)减数分裂产生异常配子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