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人型联营企业是否有公司法规定的股东知情权

法人型联营企业是否有公司法规定的股东知情权

法人型联营企业是否有公司法规定的股东知情权作者:胡秋圆来源:《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32期摘要法人型联营企业为我国的历史遗留问题,法院审理此类案件时,当无专门的立法可用时往往适用我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

然而,法人型联营企业是否可以适用《公司法》,是否可有公司法规定的股东权利,如股东知情权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法人型联营企业股东知情权公司作者简介:胡秋圆,华东政法大学。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11-106-02一、案例钱江饮品公司与万路厂签订了《联营企业合同》,合同约定:由双方投资成立法人型联营企业,总投资额为2,700,000元,注册资金是1,000,000元,万路厂投入1,080,000元,占40%,钱江饮品公司投入1,620,000元,占60%,联营企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

董事会由万路厂委派两名,钱江饮品公司委派三名。

之后万路厂将其在联营企业处的40%股份转让于上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万路厂在联营企业处的全部权利义务由上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接收,即上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为联营方。

但钱江饮品公司拒绝承认上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联营股东地位,既不向上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通报企业经营情况,也从不召集上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召开董事会会议。

事实上,联营企业的性质形同虚设,联营企业已被钱江饮品公司完全控制。

故上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向法院主张其知情权。

法院的判决适用了《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支持了上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诉请。

然而,法人型联营企业是否可以直接适用《公司法》,法人型联营企业是否有公司股东的股东权利,如知情权?二、《公司法》股东知情权规定我国《公司法》第三十四条、第九十八条、第一百六十六条规定了公司股东的知情权。

股东知情权就是股东通过查阅公司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一以及询问与上述有关的问题,实现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的权利。

股东知情权是股东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股东知情权是个权利体系,是财务会计报告查阅权、账薄查阅权、检查人选任权、公司重大决策和重大变动的知悉权、妨害股东行使知情权的救济权及对公司小当履行义务造成损害的股东求偿权组成。

我国《公司法》规定的股东知情权主要是查阅权和质询权。

三、联营合同约定法人型联营企业是否也有公司股东知情权,首先要看联营合同中是否有约定。

联营为双方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联营合同形成联营,联营合同对联营的相关事宜作出约定,它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经济组织,为达到共同的经济目的,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负盈亏而达成的协议。

联营各方是基于相互的信任才组建联营企业,联营企业是基于联营合同而存在。

所以,如果联营合同中有知情权的相关约定,则构成联营各方的权利。

因此,当联营合同中约定了联营企业具有知情权时,应该按照联营合同约定。

然而当联营合同没有规定时,是否可以直接适用《公司法》,法人型联营企业是否拥有股东知情权?那么,首先要研究股东知情权的由来,《公司法》为何要规定股东享有知情权,这一规定的理论基础、它的价值所在。

四、《公司法》股东知情权理论基础(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法人结构公司为法人企业,其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

股东无权直接干预公司的日常经营,公司的日常经营主要由公司董事等管理层负责,由此直接导致公司管理层与公司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公司管理层滥用受托权利、侵害股东利益打开方便之门。

在股东借助股东(大)会约束管理层时还存在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即公司股东(大)会的决议规则不是一致决而是多数决,因此,即便股东大会能够约束管理层,公司管理层也很可能只对公司大股东负责而漠视公司中小股东利益,在公司大股东不能慎独情形下,更是存在公司管理层与控股股东沆瀣一气侵害公司中小股东利益的风险。

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公司股东不能直接掌握公司的有关信息,为了自己的利益、公司利益,保护股东权益,其必须知道公司经营的实际情况、真实的公司信息,其必须享有股东知情权。

(二)股东为公司的真正所有人身份公司的最终形成是由股东出资,然而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法人结构不仅导致公司法人人格独立,且公司与股东在财产上也是相互分离的,股东出资后,其出资不论是财产上亦是实物上的都作为公司的财产,股东丧失所有权,被公司所拥有,但公司不过是一个组织,其真正的运作是由公司的管理层来进行。

然而股东实为公司的真正所有人,公司财产为股东出资的财产,如此理解股东享有知情权,要求查阅、复制相关公司信息资料理所当然。

(三)股权平等原则的要求股东出资时由于各种原因,会出现有的股东出资多,有的股东出资少,从而出现小股东大股东,《公司法》规定股东的股权是平等的,无论出资多少对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以及一些相关信息的知情权是相同的,但是往往出现大股东利用自己出资多控制公司,以牺牲小股东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利益。

因此,公司股东知情权的规定是必要的。

五、股东知情权的价值以股权平等原则角度的理论基础得出股东知情权的必要性,那么如果从少数股东的实现其股东权利和投资利益的重要保障角度,股东出资建公司,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公司这一工具获得最大的利润回报,股东作为公司投资者与终极所有者,其享有资产收益权和终极控制权。

然而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公司股东并不直接参与公司的实际经营管理,尤其是少数股东,其意志往往不会被股东大会决议体现,因此少数股东的权益被侵害是常有之事。

那么,股东只有享有股东知情权这一基本权利的情况下才能行使其它的股东权利,如此才能正确选择经营管理人等权利。

总之,股东只有在享有了知情权这一基础权利后才能真正有利公司发展,保护其权益,监督公司控制者正当行使控制权,完善公司治理重要保障。

六、法人型联营企业享有股东知情权分析《公司法》因为公司由股东出资,然而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人格,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根据股权平等原则,为了公司更好运作,实现股东出资的最终目的获得更大的投资回报,规定了公司的股东享有知情权。

那么,法人型联营企业是否有同样的法理基础,是否可同样发挥股东知情权的价值?首先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来看《民法通则》第五十一条规定法人型联营企业在符合法人条件时,取得法人资格,办理企业法人登记。

这里的企业法人,其实是非公司企业法人。

然而依照《公司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从这条可以看出,只有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才适用《公司法》。

联营企业是否适用《公司法》,就要看其性质是否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营业执照就可以看出来。

由于符合法人条件的法人型联营企业是非公司企业法人,颁发的是非公司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公司主要有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两种形式,所以不能直接使用《公司法》。

即法人型联营企业的组织形式不是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则不宜直接适用《公司法》。

然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关于审理联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的通知中亦没有关于法人联营型企业享有知情权的规定。

再者公司股东享有知情权是因为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法人结构,法人型联营企业是联营各方必须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其是一种紧密型联营,由企事业单位依协议共同出资组成新的经济实体,并对经济实体实行独立核算的联合经营,那么,就不存在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分离的情况,那么如果单以这一点可得出法人型联营企业没有享有知情权的必要。

以上法律规定及基础理论来看,法人型联营企业似没必要也不应该享有股东知情权,然而笔者将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认为法人型联营企业应享有股东知情权的必要性。

第一,《民法通则》第五十一条规定法人型联营企业就其经济责任而言,它相当于有限责任公司,联营企业的财产归联营企业所有,各参加联营单位的经济责任仅以对联营所认缴的出资为限,即参加联营单位所承当的风险责任是有限的。

由此可看出法人型联营属于典型的有限责任公司的创设行为,在联营法律仍然生效的情况下,处于法人型联营法律制度与有限责任公司制度双轨并行状态。

第二,法人型联营企业虽为联营各方共同出资、共同经营,但是由联营各方委派董事组成董事会,董事会有权对联营企业的生产经营中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由各家委派的董事组成的董事会作为联营企业的最高权力机关,决定联营企业中的重大事项。

可见董事会是法人型联营企业的最高权力机关,由此得出这不禁与公司出资多少相似,会出现大小股东,自然也会出现有投资多的联营方控制法人型联营企业,投资少的联营方利益会被侵害,本案上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已经为联营方,但是法人型联营企业其实为占董事比例多的钱江饮品公司控制,事实上,法人型联营企业的性质形同虚设,法人型联营企业已被钱江饮品公司完全控制。

在此种情况下,上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根本未参加公司的经营管理,其不仅无法知晓联营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参加董事会决议,且也不能主张要参于经营管理,查阅查阅、复制联营企业财务报告。

以公司享有股东知情权理论基础的第二、三点股东为公司的真正所有人身份、股权平等原则的要求以及股东知情权的价值为基础,法人型联营企业由联营各方共同出资形成;联营各方都有出资,虽然由于各种原因出资比例不等,但根据平等原则,各出资方对联营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享有的知情权是平等的,因此,当出资少的一方权益受到侵害时,其当然有权要求救济其知情权;董事会作为最高权利,由于由各联营方根据出资比例推选,因此出现不公平的现象,由出资多者控制法人型联营企业这一其情况就与公司被大股东控制是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对法人型联营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联营企业内部具体情况不能了解,最终权益会被侵害,然而各联营方投资的最初且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回报,要保障自己的权益,为此知情权这一基础权利的享有就可以使保护其权益,防止多出资的控制联营企业,从而损害其权益,不利于法人型联营企业的有效运作。

第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关于审理联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的通知中亦没有关于法人联营型企业享有知情权的规定。

因此,当法人型联营企业遇到此类问题时应适用《公司法》关于股东知情权的规定。

七、结语法人型联营企业的组织形式虽然不是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不宜直接适用《公司法》,然而有关法人型联营企业的法律亦没有规定,如此出现此类问题时便无法可依;法人型联营企业由联营各方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其仅以对联营所认缴的出资承担责任,即为有限责任,而这与有限责任公司类似,在联营法律仍然生效的情况下,法人型联营企业应同时适用法人型联营法律制度与有限责任公司;法人型联营企业虽为联营各方共同出资、共同经营,但董事会为其最高权力机关,且董事会的选举是根据各联营方出资比例的多少,笔者认为这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出资多的联营方控制董事会,从而利用这一便利,隐瞒出资少的一方为了自己的利益来控制、管理经营公司,如此,出资少的联营方权益就受到侵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