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

家乡变化调查报告[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范文一:一、历史沿革加格达奇,鄂伦春语,意为有樟子松的地方。

这一带,昔日是一片原始森林区,只有鄂伦春猎民经常出入游猎,隶属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管辖。

1964年开发建设。

现属黑龙江省管辖。

加格达齐是大兴安岭区政府所在地。

2000年,加格达奇区辖6个街道(卫东、红旗、曙光、光明、东山、长虹)、2个乡(加北、白桦)。

我的家位于卫东社区,位于加格达奇区的中心地带,辖区地林直、中省直单位较多、人口比较密集、大型商服和大型文艺活动比较集中的繁华地域,有大型广场1个、公园2个。

辖区内教育资源丰富,有2所中学、2所小学,总面积1平方公里。

二、家乡的变化1.家庭的变化家庭的变化是城市变化的一个缩影,几年来我的家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所居住的卫东社区,座座楼房拔地而起,我家的原居住面积平方,三年前换了新房,先居住面积平方。

居住条件改善,周边环境也发生很大的变化,我家现居住北秀小区,楼前有绿地,小区内有健身器材,夏天吃过晚饭,我和妈妈就可以去离家不到100米的世纪广场散步,玩轮滑,或是观看文艺演出。

还可以去离家不到20米的北山森林公园,夜晚的城镇灯火辉煌……2.学习环境的改善我原就学的是第二小学,那是加格达奇最早的一所小学,破旧的教室,狭窄的操场……年初我们被合并到育才小学,在宽敞的教室里学习,教学设施齐全。

我的心情一天比一天舒畅,学习也明显的提高。

假期我不再是只能在家里看电视,我和同学们可以到社区里去看书、打乒乓球……3.交通的便利市区内共有5条中吧线路,贯穿整个城区。

几年前我和妈妈去奶奶家,只能坐出租车,往返10元钱,现在坐中吧车,购买月票,只需元;爸爸以前上班,每次车费10元,现在坐中吧元。

这样按一个月计算,会为家庭节约不小的开支。

4.经济的发展市区内有大型的商场7所,名品店几十家,商品琳琅满目,有品牌服装,还有大众服装,适合不同经济收入的人群。

家电商城电器齐全,副食超市更是食品齐全,使你不用东奔西走,就可以把所需食品一起买回家。

5.城市缩影三、后记一周的调查结束了,我只是用我一个孩子的视角看到的我的家乡的变化,由于我的年龄和视野的局限,我所看到的只是我的家乡的一小部分,我的家乡要比我所看到的辉煌很多很多……范文二:调查家乡六十年变迁的报告调查目标:为更好地了解我国六十年的重大变化调查时间:至日调查对象:广东省阳春市调查方式:资料法、观察法和采访法正文:随着时光的流逝,物已非惜!为了解我国建国以来的巨变,于是展开对家乡的变化做调查!问一个学生,学校的转变是他了解家乡变迁的最简单的方法!上学、放学,来来回回,走的最远也是那几里路!路,就是公路!它是变迁的显示者,正所谓路通财通,财通路通!所以我的调查报告就从路的变化写起。

建国初期和中期,泥泞的小路上滑过的超过半数的是自行车,有少数的摩托车,也有少量的胶轮车。

在一般的墟日,路上的行人有部分的是青年、少部分的是老人和小孩,骑(坐)着他们的交通工具去那小小亦不热闹的墟市,购买着青菜、鸡蛋、腊肉等;商业街的魔鬼式的变身,街路面不再是那泥泞的一车道,也不是那混合土的两车道,而变成了家庭住处般华丽、铺盖瓷片的大街道!与五、六十年代来说那简直就是奢侈!店铺里面的东西更是有单式到多样,很进一步说是现在是复杂了!关于住所:由地主家的大杂院变为五橦的瓦屋,再变为一家为单位的一橦或两橦的混凝土加钢铁的楼房!衣服表现出最为明显的一面,由唐装(旗袍)转变为中山装(西装)再到便装,再出现了时尚装、艺术装!交通工具:马车、黄包车到自行车再到摩托车、飞机到飞船!学历和学院:文化革命前,有大学生的出现!文化革命期间,高考的暂停!文化革命之后,高考恢复!进而,又出现博士,博士后,爵士等等!除此,从收费的制度进转九年义务教育!幼儿园的出现说明人民和国家更加重视教育,和文化的传承!由于文化水平的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要求也改变了。

从不大健康的生活,到健康,再到高质量(讲究绿色)!从还不能温饱,到温饱,到小康,现在正奔向大康!——综上所述,衣、食、住、行都有了巨大的变化!国家成立了、制度进步了、人民的生活稳定了、社会民主了、文化多彩了,是它们导致人民富裕了,有钱了,吃得饱了,学会享受了,懂事了,学会保护自己了,进而出现讲究保护地球,寻找新的地球!建国以来的国家六十年的变迁,这一切,这一切都归功于他们(中国共产党、国家的领导者、各种知识分子、勤劳的劳动者——)的努力,使我们国家不仅文化、生活、制度都有了飞跃性的提高!范文三:一、吃的讲营养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在逐步改变,食物消费注重结构的调整,注重讲究营养。

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269元,比2012年增长%,年均增长%。

主要表现为主食消费比重下降,农村居民人均主食消费308元,占食品消费支出的%,比2012年下降个百分点,各种营养较丰富的副食类消费增加,如:2012年肉及制品人均消费286元,比2012年增加149元,增长%;水产品人均消费32元,比2012年增加14元,增长%;水果类食品人均消费45元,比2012年增加26元,增长%。

二、穿着讲时尚过去农民不富裕是一衣多季,现在农民富裕了是一季多衣,而且非常注重讲究服装面料、款式、和品牌。

过去的布鞋、胶鞋也被各式皮鞋、波鞋所替代。

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167元,比2012年增长%,年均增长%。

其中人均服装支出118元,比2012年增长%,年均增长%;购买面料支出元,下降%,年均下降%。

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鞋帽袜类支出40元,与2012年的32元相比,增长了%。

三、住房讲宽敞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农村生活水平提高最直观、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住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大部分住上了楼房。

2012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309元,比2012年增长%,年均增长%;年末住房面积人均平方米,比2012年多了平方米,增长%,年均增幅%。

其中,楼房面积平方米,增长%,年均增长%,占住房总面积的%。

钢筋混凝土面积2012年均增长%;砖木结构面积平方米,增长%,年均增长%。

现在农村一幢幢新房处处可见,它们不仅外观新颖漂亮,而且室内装璜考究、设施齐全、美观舒适,改变了原来基本不装修、室内没摆设的状况。

四、家电讲高档随着收入的稳步增长,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政策的落实,农村居民一改过去买得起家电而用不起电的状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档家用电器已不再是奢侈品,正成为农村居民生活要素的重要内容而逐步走进寻常百姓之家。

截止2012年底,郴州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洗衣机30台、电冰箱29台、彩电93台,比2012年分别增长%、%、%,年均增长%、%、%。

一些更为高档的热水器、空调等耐用消费品正在成为收入水平较高农户的消费热点。

五、交通、通讯讲便利近几年以来,各级政府加大了为民办实事的力度,使农村交通、通讯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城乡路网四通八达,为农民使用现代化交通、通讯工具铺平了道路。

2012年人均交通、通讯消费支出240元,比2012年增长倍,年均增长2012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

其中,交通工具人均支出23元,增长%,年均增长%;通讯工具人均支出42元,增长倍,年均增长%。

2012年底每百户农户拥有摩托车42辆,移动电话75部,电话61部。

六、文化娱乐丰富多彩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文教娱乐费用的支出不断增长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用于文教娱乐方面的支出344元,比2012年增长%,年均增长%。

2012年底每百户农户拥有组合音响23台、照相机5架、家用计算机2台、高档乐器1台。

七、生活环境优美近年来,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都得到很大改善,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2012年,全市100%的行政村通了公路,100%的行政村通了电话,100%的行政村通了电,农户住宅电话普及率已达%,农户饮用自来水普及率达%。

森林覆盖率逐年增长,水泥硬化乡村公路里程逐年增加,城镇化率逐年提高。

2012年起,我市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农民生活的提高将从制度上得以保证,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力增强。

八、人口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与人口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

十五期间,郴州农村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快。

从全市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看,2012年7-15岁农村小孩的入学率为%,比2012年提高个百分点。

农村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由2012年的%上升到2012年的%。

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为年,比2012年高年。

郴州大手笔展示大变化南大门成省级文明城市9月27日,在全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表彰会上,郴州市成为继岳阳、常德和长沙之后,由省委、省政府正式命名的第四个省级文明城市。

该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也即将圆满成功。

从南大门到后花园1995年,是郴州2012年建制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这年,国务院批准郴州撤地建市。

但当时的郴州城市规模过小,城市人口少,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偏低,与湖南南大门的位置、与连通粤港澳的区位优势以及与广大市民的愿望和要求均极不相称。

为了赢得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在调查研究、审时度势、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时任市委书记的梅克保和市委、市政府一班人集思广益,确立了加快建设湖南‘南大门’,努力营造粤港澳‘后花园’的战略思路,变区位优势为开放优势,变交通优势为流通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推动郴州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市委、市政府的意图很明显,一方面,通过加快建设南大门实施开放带动首选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力求使郴州的经济发展成为全省的亮点并对全省开放和发展起到好的带头作用。

另一方面,通过营造粤港澳后花园紧贴市民的需求,改善人居条件,美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建设文明城市,扩大对外开放度和知名度。

1998年,年富力强的梅克保调任衡阳市委书记,儒雅清秀的李大伦从湘西来到郴州走马上任。

在对郴州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后,2012年,市委、市政府又确立了南延东进的城市发展战略,提出5——8年在城南新区再建一座郴州城的目标。

短短7年里,郴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近40亿元,完成大小工程项目300多个,其中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亿元。

2012年,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24个,计划总投资亿元,完成投资3亿多元。

今年,市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1个,计划完成投资7亿多元,到目前为止,完成投资亿元。

201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再居全省第二;综合经济指标名列全省第三;利用外资总量跃升全省第二。

两大城市杰作城市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面貌是一个地方精神风貌、投资环境、领导管理能力的综合反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