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同类项教学设计

同类项教学设计

2、对于这节课,我还不太清楚的是?
3、对于这节课,我做得好的地方是?
教师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自己畅所欲言,归纳本节课内容及其他知识想法。
这种方式复习了本节内容,促使学生重视知识结构,抓住了问题的特征。
六、作业
分层布置
必做:P72 A组第1题
选做:写出几个单项式,使它们的和为5xyຫໍສະໝຸດ 选做题可培养学生的思维开放,灵活性。
生答:我希望超市物品分类摆放,便于我们寻找。
容易的问题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兴趣,感受了分类的必要性。
展示一组超市的图片
说出他们的特点
说出你的分类方案
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到数学的角度来看待
其实数学中也会出现这种先分类再合并的问题,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引入新课,课题暂不揭示)
本课内容的引出由探索到发现到需要应运而出.
观赏漫画,思考问题
1、你帮助小红建构思路。
2、如果是你,你应该怎样处理?
用漫画迅速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积极地建构他们的数学认知结构。



问:
(1)你们为什么笑?你发现了什么?
(2)若是你到超市购物,你会怎么做?你希望超市货物摆放是什么样的?
生答:发现小红不会把东西分类。
生答:要是我,我会先分类,再把同类的合并在一起说。
把八张卡片分给8名学生。并在大屏幕上投影出8张卡片的内容:-5n、6xy、8n、-7a2b、- xy、2a2b、0.2x2y3、-3y3x2)请拿到卡片的同学根据卡片上的内容找“朋友”,并和找到的“朋友”一起站到讲台前面。
把大屏幕上的卡片,按上面的分组把“朋友”拖到一行。)为什么要这样分呢?
8生活动,其他学生观察。
通过计算由“两个小长方形组成的大长方形的面积”,采取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和学生相互交流、探究的方法,得出合并同类项的法则。这里又化解了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例题讲解
例1合并同类项
例题:1、a2- a2+6a22、3a+2b-5a-6b
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检查掌握学生的动向,最后在黑板上规范解题格式。
学生试做→交流→比较学生整理出解题步骤
板书设计
6.2同类项
1、同类项的概念
(1)两个条件
(2)两个无关
(3)补充
2、合并同类项及法则
(投影区)
课后反思: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生机制,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展开: 一、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 收储足够的信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三、 加强思维训练,引导提高学生勇于求异的创新意识 1. 一题多解式。2. 一题多变式 。3. 多题一解式
指出错误,提出意见
师指出实质是系数变化,自身可以吗?
游戏的引入,提高了趣味性,使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得以突破,让学生体验到探究成功的乐趣。
(大屏幕投影)判断每组两个代数式是否是同类项?理由是什么?如何把它们改成同类项?(大屏幕投影:2ab2和ab2;-5x2y和2xy2; xy和1.5yx;3ac和3acb;2a2和-3a3;x和y;-125和3。)
(2)哪位同学能给出同类项的准确定义吗?(师板书)
先由学生独立发现若有困难,可分组讨论交流。
生答:每组中单项式共同特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师板书)
全部由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发现出概念的本质特征,轻松地掌握本节的重点之一。
学生感受数学概念名称的由来,更好地理解概念。
交流
发现



教材分析
《同类项》一节单列第六章《整式的加减》第2节,这一章是开启整个初中阶段代数学习大门的钥匙,而这一节又是本章的重要内容。在小学,学生曾初步接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问题。另外,在第五章学生已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了代数式的表示作用,掌握了多项式的项、项的系数、次数等概念。在此基础上安排了这一课时的内容。而本节内容《同类项》一方面正是为学习整式的加减作知识准备,另一方面通过经历探索同类项特征的过程,培养学生分类思想。
大屏幕投影代数式:
(1)3x-1+5x2-1-2x-6x2(2)8x2-9x4+2x-x4-2x+x2
生:(在判断-125和3是不是同类项时有些迟疑。)
补充:单个数字即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学生交流,教师重点强调找同类项时不要漏掉单项式前面的符号
及时加以巩固,多题型训练,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理解同类项的概念。能在多项式中找出同类项。
概念升华与补丁
(1)两个条件:
①所含字母相同
②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2)两个无关
①系数大小无关。
②字母排列顺序无关
有前面的过程,学生易想到“同类”,又由于它们是多项式中的“项”,而叫“同类项”,揭示课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并归纳出同类项的概念,这样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容易。
三、
巩固
练习
感悟
新知



利用同类项的定义吗?玩个游戏吧。
《同类项》教案设计
教学课题
6.2同类项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者
张京莲
教学背景
青岛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整式的加减》第2节《同类项》,学生在上一节已经掌握了整式、单项式、多项式、多项式的项、项的系数、次数等概念,在此基础上安排了这一课时的内容——《同类项》。本课时旨在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联想到把一个复杂的代数式中的某些项进行分类整理,能否简化运算呢?带着这些问题,师生一起走进了课堂。
本堂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着手,通过看一看,议一议,试一试等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了同类项这一概念的发现,形成过程,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归纳、表达、想象能力,更是学会了如何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教师营造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是引导者、组织者、活动的配合者,学生才真正是课堂的主人。
学情分析
本班大部分同学学习积极性尚可,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是整体水平不均,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素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等特点。所以我抓住学生和中小学教材衔接的特点设计了这节课。
教学方法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并亲自动手解决困难,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了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的,我从以下六个步骤组织教学活动:情境引入同类项的概念→识别同类项→探求合并同类项法则→利用法则合并同类项→达标测试→课堂小结。
二、
提出
问题
同类
项的
定义
(试

试)
多媒体展示
比较下面(1)(2)(3)(4)组中的单项式,有什么共同特点?与同学交流
(1)240b和60b
(2)-9y3x2和5x2y3
(3)5ab2、-ab2和-13ab2
(4)-a2bc、3a2bc和0.9bca2
问:(1)如果你是第一个发现类似(1)(2)(3)中的单项式的数学家,想想你会给它们起什么名字?
四、
知识运用
探索方法
合并同类项定义及法则探索
多媒体展示:有一长方形由两个小长方形组成,如图求大长方形的面积。
从上面你能得到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吗?(师板书)
生1:8n+5n
生2:(8+5)n
学生独立思考合并同类项方法,若有困难,可同位之间互相讨论补充。
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法则
教学难点
同类项的合并
教学关键
1、注意符号。2、同类型的系数。
教学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考
一、
创设
情境
引入
新课



由一个小漫画引入:小红来到一家超市要买东西,她说:“我要1块橡皮,2支铅笔,3个本子,还要4支铅笔,2块橡皮,再要6个本子”。老板一边嘟囔着说,“怎么颠三倒四的……”,一边把一堆乱七八糟的文具摆在小红面前。
(1)标出同类项
(2)系数相加
(3)写出结果
教师对不同意见作比较与评价,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
巩固新知拓展提高
多媒体展示
合并同类项
(1)-4ab+ ab
(2)x2-5xy+yx+2x2
可将学生中有问题的作业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在屏幕上,大家共同订正。
及时训练
巩固新知
六、师生小结
知识升华
投影仪:
1、这节课我学到的知识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同类项的概念,能识别同类项
2、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会合并同类项
3、了解合并同类项所依据的运算律
能力目标
通过“同类项概念”和“合并同类项法则”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发现,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