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古诗文教学初探

小学古诗文教学初探

小学古诗文教学初探
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读古诗,可以不求甚解》,猛然间心中激起一阵涟漪,“不求甚解”这个词语在陶渊明的笔下是想抒发自己喜爱闲静、淡泊名利、寄情诗酒的闲情雅致。

用在这儿是否就是在鼓励人们多读诗呢?细看文章发现,非也!邓拓先生在《不求甚解》一文中是这样解释这个词语的:“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到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而作为普通的一线教师来说,深感迷茫,无法“深入”。

古诗词由于其语言的独特性,其备课与现代白话文备课有着很大差别,一些享有较高声誉的名师讲古诗词课颇为经典,大多是由于教师古诗词备课、上课的根基扎实,此外,这些教师本身也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底蕴,而对普通的教师来说做不到这一点。

因此,我观看了很多特级教师的教学视频,也做了很多尝试,但还是懵懵懂懂,有很多不解之处,希望提出来后得到各位同僚的指津。

一、“不求甚解”的教学并不适用所有的古诗文
如果把小学阶段分为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的话,每一个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感悟能力、心理发展水平都不相同,是不
是所有的古诗文教学都应该以“不求甚解”为最基本的学习要求?我认为不尽然。

首先,“不求甚解”的要求对低年级或者中、高年级的后进生的古诗文教学还有实用价值,但对大多数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要求的学习状态应该是一种初步的自主探究。

阅读也需要倾吐,可以说阅读是伴随着倾吐的吸收。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古诗文教学其实是在带着学生阅读古人的文章,要从古人的笔下读到自己能理解的意境,进而形成属于自己的认知体验,对自己的道德情感产生影响。

因此,虽然我们的学生还小,虽然他们的理解不一定完全正确,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需要“甚解”。

他们不光要“吸收”,而且还应该教会他们怎样“伴随着倾吐的吸收”,也就是让他们尽可能主动地、自主地探究古诗文中自己需要的理解、感悟。

其次,哪怕在同一个年级,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各方面的个体差异,在古诗文的学习上的差异也是很大的。

比如,有的同学就对古诗文特别感兴趣,并且已经有一定的阅读、感悟古诗文的能力,只需要我们轻轻地点拨一二,便可打开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任他们驰骋在古代和现代连接的罗马大道上。

我们不该为了最基本的要求,而放弃对更高需求的努力。

再说,新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 75 首古诗词,虽都是历代名篇,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节奏性强,易读易记,但在内涵上也是有差异的,在情感的把握要求上也是有层次的。

所以,不该一概而
论,“求甚解”和“不求甚解”不是我们能决定的,该由学生自己决定。

二、“不求甚解”的教学对学生和教师要区别对待
清代学者陆世仪认为:“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故人凡有所当读之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

”记得巴金在《读我的散文》中也这样说过:“从小读过不少散文,当时背的很熟的几部书中间,有一部《古文观止》,读多了读熟了,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

”我们要接受这个现实,小学生的年龄还小,对博大精深的古诗文理解的不够深刻,强求理解只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甚至产生对古诗文的敌对情绪。

学生可以“不求甚解”,可以等以后的“每有会意”,我们教师能吗?如果我们也“不求甚解”,我们拿什么对这些古诗文“深入”?课堂上又何来的“浅出”?如果我们“不求甚解”,我们怎能把握好哪些是“甚解”,哪些不是“甚解”?
三、古诗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以读为主
首先时刻要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如果语文教学放弃了古典诗词教学这一重要领域,那么,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将是缘木求鱼。

小学语文新课标“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警策着我们。

如果我们沿着这个理念去审视小学阶段的古诗文教学,我们的古诗文教学就应该重视以读为主,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
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现在各种资料充斥着学生的生活,相信学生完全有能力利用自己手头的资料,利用自己已有的查字典解释字词的能力初读古诗,然后在读中感悟。

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着独立的人格。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我们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自主探究的过程让学生深切感悟古诗的意境美、音韵美、语言美和形象美。

这种古诗词教学模式能启发学生自主探究,能让学生在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能力与素质都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当然,我们也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我们也应该认真解读教材,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看似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让学生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不仅如此,我们要在有限的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古诗文中与学生已有的
生活经验相结合的认知体验,使得自身的情感和作品所累积沉淀的情感进行碰撞、交流,从而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这才是“求学问”和“学做人”的完美结合,也是古诗文教学的最优化组合。

我们广大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去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去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把优秀古诗词这一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不断地应用到我们的语文古诗词教育教学中,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不断热爱古诗词,热爱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感的体验。

优秀古诗词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正确把握
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从此不断丰厚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