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开发——基于中国“四大名镇”的经验启示

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开发——基于中国“四大名镇”的经验启示


11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万方数据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3期
地方政府就划分保护区,对保护单位按照保护等级 进行规范保护,较好保护了古城内的街道,城墙、护 城河以及传统民居建筑的群体布局、空间风貌、形体 色彩等,并在维护、修复、重建中坚持原有风貌施工, 做到原工艺和原材料保护原结构。到2005年,古城 内所有单位实施搬迁,减少城内居住人口,居民生活 中心区域转移至城外。2006年至今,平遥地方政府 坚持“保护古城,建设新区”的发展模式,在保护前 提下搞开发,在开发过程中重保护,成功探索出一条 “保存古城格局原貌、留住历史记忆、利用文化遗 产、传承古代文明,促进古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 赢”之路。 2、“平遥模式”的主要经验 ①创新管理体制,组建保护机构。建立“名城保护 委员会”,全面负责古城的保护、管理、利用工作,研究、 协调古城保护规划、修复、开发等重大事情。 ②坚持放眼世界,维护古城的原真性。通过完 善《平遥古城保护条例》配套的法规和办法,推进了 古城保护的法制化;坚持“全面保护、突出重点,修 复如旧,以存其真”的方针原则,对古城物质与非物 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保护传承。 ③坚持立足本土,切实保护古城环境。加强古 城内道路硬化、电缆化、绿化、亮化和消防设施等建 设工程,为古城保护和旅游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坚持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 游发展要素,不断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④坚持“保护前提下搞开发,开发过程中重保 护”。一是保护资金实行多渠道投人和政府补贴、 部门直接投资、社会投资等。二是新城建设与古城 保护统筹实施。三是打包整合旅游资源,开发多层 次的旅游产品,实现古城旅游向乡村拓展。四是通 过各种节庆活动对外营销平遥古城,如平遥国际摄 影节等。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3期
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开发
——基于中国“四大名镇"的经验启示

周乾松徐连林
摘要:加强我国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利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贯彻落实党的 十八大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要求和重大文化工 程。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名镇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的经验进行研究,为我国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利用提供有益的成功经验和避免共性问题的启示;同时,在客观地分析我国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现状、趋势及其存在不同程度的“建设性、开发性、旅游性、保护性破坏”等 问题基础上,重点为我国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切实加强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利用提出了具体可行 的对策建议。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影响竞争力,都 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开发;模式;对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92(2013)03—0118—07 历史文化名镇是祖先馈赠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 产,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生生不息的血脉。加 强我国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利用,建设中华民族共 有的精神家园,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根本要求和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四大历史文化城 镇——丽江、平遥、周庄、乌镇保护与发展实现“双 赢”的实践,为我国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利用,提 供了有益的成功经验和避免共性问题的启示。在未 来10年,我国加快城镇化的特殊历史时期,切实加 强历史文化镇村、乡土建筑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 产抢救传承,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显得更为紧 迫,意蕴深远。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 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影响竞争力,都具有重 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作者简介:周乾松,中共杭州市委党校、杭州行政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学;徐连林,中共嘉兴市委党校副校长, 行政学院副院长、嘉兴市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历史村镇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实证研究》(10BSH032)阶段性成果。
118
万方数据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3期
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 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 特色而声名远扬。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 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有效地发挥着作
用。”①
缴古城维护费,即从每位游客住宿费中提取40一80 元;三是接受境外有关机构和基金会以及国内企业 的捐赠;四是古城内公房的出租收益。四项资金为 古城保护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础,也为我国历史名 镇保护提供了经验借鉴。 ⑤坚持古城保护的“四必须、五不准”。一是坚 持四个必须:即古城建设必须整旧如旧;必须重点保 护好水系、道路、桥梁、民居;必须解决好保护古城风 貌与古城居民现代生活之间的矛盾;必须让古城居 民自觉参与古城保护。二是坚持五个不准:即古城 建设不准破坏古城布局;不准侵占水系、道路;不准 加高楼房;不准用现代建筑材料装饰房屋;不准见缝 插针建房子。 ⑥实施古城保护六大重点工程:一是实施古城 全面修复工程,使古城文化品质和城市功能得到提 升。二是实施古城周边环境整治工程,为古城营造 优美舒适的外部环境。三是实施古城基础设施改建 工程,维护古城风貌和原住民居住其中的“活态古 城”。四是实施古城水资源保护工程,严格保护古 城的自然风貌和生态环境。五是实施古城美化绿化 工程,使古城在保持原貌基础上更加靓丽整洁。六 是实施古城民风民俗保护工程,使民族文化唤发回 味无穷的原真性魅力。 (二)“平遥模式”——政府主导、保护古城遗 产与建设开发新区相结合 1、平遥古城特色与保护过程 平遥古城具有2800年历史,是中国保存最为完 整的古代县城。古城基本保存了明清县城的“龟 城”原型,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kd,街、七十二条 蚰蜒巷构成。现存古建筑300多处,有6座城门瓮 城、4座角楼和72座敌楼;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 近3000多座,有被誉为“中国现代银行鼻祖”的日 升昌票号,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的双林寺, 有堪称“中华瑰宝”的镇国寺万佛大殿。联合国世 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平遥古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 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 征,而且在中国历史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 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③ 1997年12月,平遥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后,
1997年12月,丽江古城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 产”后,地方政府就利用城市规划审批权对古城旅 游开发进行了宏观管理,走出了一条“保护利用民 族文化资源,推动丽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之 路”,被称为“丽江模式”。自2003年后,丽江市不 断完善古城保护规划,加强古城周边的环境整治。 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亚太地区文化遗 产保护优秀奖”。到2011年,丽江全年接待国内外 游客118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46亿元,成功实 现了古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开发旅游有机融合的 “双赢”②。 2、“丽江模式”的主要经验 ①坚持保护利用相结合,注重原真性和完整性保 护。一是新旧分开,分区建设即保护古镇区,建设新镇 区,注重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二是坚持保护第一的 原则,处理好遗产保护与开发旅游的关系,着眼于不追 求黄金周效应而力求可持续发展,创造了“传承民族文 化和发展经济成功对接”的“丽江现象”。 ②政府投入巨额资金,恢复古城格局和文化风 貌。一是10年投入16亿巨资,修复名人故居院落, 实施古城给排水管网工程,古建筑保护率达100%; 有效保护修复古城古街及其古民居。二是实施“走 进纳西人家”、“民族文化特色街”等项目,通过政 府出资、支付古城房租,请纳西族知名文人、学者、手 工业者在古城开馆授艺,形成许多纳西文化传播点, 并将带有现代商业气息的商家迁出古城,挽留古城 原著民居住,较好地维护了古城居民生活的延续性。 ③加强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实现纳西文化与经济 对接。一是建立了人类唯一存活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化 生态保护区,创建东巴文化传习院继承、传授象形文字 和东巴文化。二是精心经营民族文化产业,打造“纳西 古乐”、“丽水金沙”、“印象丽江”、“花楼恋歌”等文化
1995年,建立了“周庄古镇保护基金”,将每年古镇 旅游门票收入的10%(2003年后15%)用于古镇保 护。2000年,周庄投资1800多万元,开创了古镇保 护“三线”(电力、通讯、有线电视)地埋的先河。 2001年,投资3000万元实施污水处理工程,较好保 护了古镇区域水环境。2003年,投资1500万元实 施了古镇区绿化工程。以上可见,周庄古镇多年连 续投巨资,进行全方位保护的经验做法,有效推进 了周庄古镇的保护利用。2003年获“亚太地区世界 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预备清单”。 2、“周庄模式”的主要经验 ①坚持“保护中加快发展,发展中加强保护”的 理念。周庄古镇采取科学规划,实施“新旧分开”, 合理布局“古镇区+古镇新区+新镇区”的非空心 化模式,采用不同的保护开发旅游项目,对传统古 镇与现代新镇进行过渡性保护,既坚持不大量迁徙 当地居民,较好保留了古镇的文脉和灵魂;又解决了 现代化建筑,现代生活对古镇原有风貌的侵蚀,促进 了古镇保护发展的“双赢”。 ②坚持政府作为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主导 力量。一是政府建立古镇保护管理机构,强化依法 保护古镇与旅游开发相互促进。二是政府作为主要 保护者、开发者、收益者,强化保护古镇与合理整 治、与调节旅游活动相结合。三是加强旅游公司的 资本运作,扩大旅游开发项目和规模;积极开展国内 外古城镇交流、学习与合作,提升旅游质量。 ③坚持居民为主体、居民利益至上的发展模 式。这是“周庄模式”的最大特点,既给原住民带来 收益,共享保护发展成果的机会,又为古镇文化遗产 保护增加动力;但容易导致旅游开发的无序性和过 度商业化,这就需要政府切实加强保护与管理。 ④坚持传承文化遗产促进古镇保护、带动旅游 开发。周庄古镇不仅每年投巨资扶持世界非物质文 化遗产——昆曲艺术的传承发展,而且持续打造 《四季周庄》实景演出、兴建画家村、风情小镇、江南 人家等休闲旅游配套项目,较好地传承发展江南水 乡文化与民俗风情;并利用周庄文化遗产兴建文化 创意产业园,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四)“鸟镇模式”——政府主导的旅游公司为 主体,保护与开发并举、以开发促进保护 1、乌镇古镇特色与保护过程 乌镇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具有7000年文明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