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地形图的测绘
使用测绘仪器测绘地形图的工作称为地形测图。
测绘地形图实际上是根据所展绘的控制点,测定其临近的地物、地貌点的平面位置与高程,并将它们表示在图上。
大比例尺地形图——平板仪、经纬仪或全站仪在野外直接测图。
也可用航空摄影测量或数字测图。
成图方法 中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或根据大比例尺地形图编绘
成图。
小比例尺地形图——根据大中比例尺地形图和其他资料编绘成
图。
§9.1 测图的准备工作
一、图纸准备
目前通常使用厚度为0.07mm ~0.1mm ,伸缩率小于0.2%的聚酯薄膜测图。
二、绘制坐标格网
目前通常采用绘有坐标格网(10cm ×10cm )的聚脂薄膜图纸,一般不再需要人工绘制坐标方格网。
如果需要手工绘制坐标格网,可采用对角线法和坐标格网尺法。
三、展绘控制点
根据地形图的分幅及编号,先在图上注明格网线坐标,然后根据控制点坐标值将控制点展绘在图上。
然后检查精度合格(在图上不超过0.3mm )后,在其右
侧标上点号与高程。
26
.4711号点注成:如。
§9.2 碎部点的选择
地物、地貌的特征点称为碎部点,也称为地形点。
测定地物、地貌的特征点的工作称为碎部测量。
一、碎部点的选择
1.地物点的选择
选择能反映地物平面形状的特征点,如房屋的墙角点、道路的交叉口与转折点、河流的转弯处、以及独立地物的中心点等。
当建(构)筑物轮廓凹凸部分在1:500比例尺图上小于1mm或其它比例尺图上小于0.5mm时,可以直线连接。
对于一排电杆,可只测出起点、终点的中心位置,其它电杆的位置可按量得的间距在连线上插绘。
道路可只测路的一边,另一边按量得的宽度绘出,或测出路的中心线再按路宽绘出两边线。
独立地物的测绘,能按比例尺表示的,应实测外廓,填绘符号;不能按比例尺表示的,应准确表示其定位点或定位线。
管线转角部分,均应实测。
线路密集可选主干线测绘,支线可适当取舍。
当多种线路在同一杆柱上时,应选择其主要表示。
交通及附属设施,应按实际形状测绘,并测注轨道面高程。
涵洞应测注洞底高程。
水系及附属设施按实际形状测绘,并按规定测注高程。
当河沟、水渠在图上的宽度小于1mm时,可用单线表示。
植被应按其经济价值和面积大小适当取舍。
测绘其边界线(地类线),并配置相应的符号。
地类线与线状符号重合时,只绘制线状地物符号。
2.地貌点的选择
对地貌,应选择山顶、鞍部、山脊、山谷、山脚等坡度及方向变化处的地貌特征点作为碎部点。
地貌用等高线表示。
并在实测的碎部点注上高程。
二、地形点的最大点位间距
平坦地区也应按一定的间隔(如1:500为图上30mm,实地15m)测绘一地形点,每块平地应注明代表性高程。
各比例尺地形图的地形点最大点位间距要求见表9-1(p.164)。
§9.4 地形图的测绘
一、地形测图方法
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可用全站仪测图、GPS-RTK测图和平板仪测图等方法。
1.平板仪测图
(1)经纬仪(配合量角器)测绘法
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图板放置在一旁。
用经纬仪测出碎部点方向与起始方向的夹角,并按视距测量方法测出测站到碎部点的距离及高差,绘图员根据水平角值及距离,用量角器和比例尺在图上定出碎部点的位置,并注上高程。
经纬仪测绘法测图的工作程序和方法为:
①在测站A 安置经纬仪,经对中、整平后,量取仪高i ;
②瞄准另一控制点B ,使水平度盘为0°00′00″;
③在碎部点上立尺;
④经纬仪瞄准碎部点,读取上、中、下丝读数,测出水平角β和竖直角α; ⑤计算出经纬仪至碎部点的距离及碎部点的高程:
中,l kn H H kn D i -+==αα2sin 2
1cos 2; ⑥用量角器在图上以ab 方向为基准量取β角,定出碎部点方向,把实地距离换算成图上距离,在该方向上定出碎部点,在其右边注上高程。
(2)小平板仪配合经纬仪测图法
1)小平板仪的构造
小平板仪由照准器、图板和三脚架组成,还有附件:对点器、水准器及长盒罗盘。
2)平板仪的安置
用平板仪测图时,必须将图板安置在测站上,其安置工作包括对点、整平和定向三个步骤。
①对点
目的是为了使图上的控制点与地面控制点处在同一铅垂线上。
对点的容许误差为0.05M毫米,M为测图比例尺分母。
一般1:500和1:1000比例尺采用对点器对点,1:2000、1:5000采用目估对点。
②整平
目的是使图板处于水平状态。
使用附件水准器或附在照准器下端直尺上的水准器整平。
③定向
目的地图的方向与地面实地一致。
即图上的已知方向与地面上相应的方向一致或平行。
A.根据已知边定向
B.长盒罗盘定向
对点、整平和定向会相互影响,操作时可先目估定向后再进行对点,然后精确定向和整平。
3)测图步骤
采用小平板仪配合经纬仪测图法的测图,将平板仪安置在测站上,经纬仪安置通视条件较好的一旁(约2m处)。
基本步骤为:
①选定经纬仪的位置并安置仪器(通视条件较好,距测站约2m处);
②测出经纬仪的仪器高程(H i=H A+l0);
③在测站上安置平板仪(对点、整平和定向);
④确定经纬仪在图上的位置(照准器照准经纬仪的垂线,得方向线,量其距
离后确定位置);
⑤选定碎部点,由经纬仪进行视距测量,得出经纬仪至碎部点的距离及碎部
点的高程:中,l kn H H kn D i -+==αα
2sin 2
1cos 2; ⑥由平板仪观测员照准目标,绘出方向线;
⑦按比例尺用交会的方法定出碎部点的图上位置,注上高程(字头朝北)。
测图时应注意相关联点及时用规定的线划连接或用规定的符号表示。
(3)平板仪测图的最大视距长度
用视距测量方法来测定水平距离及高差时,视距越长精度越低,所以必须对视距长度加以限制。
各种比例尺测绘的最大视距长度见表9-6(p.168)。
2. 全站仪测图
原理与经纬仪测绘法相同,不同的是用全站仪进行测距、测水平角和高差。
全站仪也可换算后直接显示坐标增量,用直角坐标法展绘碎步点。
全站仪测测的测距长度要求见表9-7(p.169)。
3. GPS-RTK 测图
(略)
二、地形图的绘制要求
p.170
三、等高线的勾绘
1.解析法
若h =1,则有43 、44 、45 、46 、47、48m 等高线在之间通过。
计算高差:48.4-42.8=5.6m
量出图上距离 16.8mm
计算等高线平距d=16.8/5.6=3.0mm
A点第一条43m 等高线距A点的距离为:0.2×3.0=0.6mm ,定出43m 位,然后量3mm 分别定出44 45 46 47 48m 等高线位置。
2. 目估法
先目估等高线平距,确定出首尾等高线位置,再等分内插其它等高线位置。
即“取头定尾,等分中间”。
四、地形图的拼接、检查和整饰
1.地形图的拼接
有多幅图时,每幅图应多测图廓外5mm,便于拼接。
2.地形图的检查
室内检查和室外检查。
3.地形图的整饰
对图内地形要素进行修饰,图外注上整饰要素。
清绘后制印,也可采用蓝晒法或静电复印法复制地形图。
习题:习题九: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