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篇高考作文例文及点评材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针对现在的教育状况,学者王汎森说:“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容许有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现在的教育,想把全部学生都训练成全国第一名,他们忘了社会是多样性的,我们应该在多样性社会里面生存,这样才会有很多籍籍无名而又各具特长的人冒出来。
”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道作文题源于一个社会热點问题:一方面,学业优异者必然是少数,多数是学业一般的中等生;另一方面,社会发展需要更多的杰出人才。
两者之间的矛盾导致学校、社会出现多元思维,形成激烈的交锋,这就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背景,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有利于优秀作文的诞生。
写作时,考生既可以从赞成学者王汎森观点的角度立意作文,又可以从否定他观点的角度来立意。
以下立意可供参考:1、因材施教。
适宜的教育使人的长处得以发挥,弱项得以弥补,而不合适的教育则可能使人偏离了方向,做一些无用功。
2、扬长避短。
万物都在发扬自己的特长来适应自然,适应优胜劣汰的社会。
若一味追求全面发展,追求第一,那无异于邯郸学步,最终遗失自己的本性。
因此,要选择一条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路,发挥我们的特长,这样才会取得成功。
3、展现个性。
人,生而与众不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与价值,人生最大的意义就在于体现自身的价值。
然而,却有太多人随波逐流,渐渐埋没了自我,以致能真正发掘自己优势的人少之又少。
4、做自己人生的主角。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每个人的人生都独一无二,别人的成功永远属于别人。
要做自己人生的主角,让别人为你鼓掌。
5、做最好的自己。
当所有人都以同样的标准竞争的时候,只会有一个胜利者。
难道其余的人都是失败者吗?非也。
就纵向而言,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奋斗,每个人都会成为自己事业的成功者,从而成为最好的自己。
6、踮起脚尖。
人要想获得成功,品味人生的甘甜,就要勇于“踮起脚尖”。
其实在很多场合,我们缺乏的只是勇气与自信,有些看起来遥不可及的目标,只要你愿意“踮起脚尖”去争取,去尝试,你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就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与甘甜!7、知其不可而为之。
这不仅体现了我们的勇敢,也是我们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经之路。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需要坚持这种做人处世的原则。
要想发展,要想进步,要想创造辉煌,必须知其不可而为之。
【原作雏形】现代教育我看行对于当今的教育状况,学者王汎森认为现代的教育状况存在弊端,多样性社会应容许非第一名的存在。
而我认为,现在教育所体现的竞争性有很重要的意义,适当利用,将会为现代教育带来极大的优越性。
在多数人眼中,教育的现状是单一死板,认为现代教育想把全部学生都训练成第一名,而不容许有第二名、第三名的存在。
这种想法是片面的,他们只看到了现代教育机器化、功利性的一面,而没想到教育所带来的竞争性有极重要的作用。
想把学生都训练成第一名,给学生一定压力,让他们在竞争中学习,在你超我赶的氛围中进步。
这样一来,竞争性使压力化为动力,让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不断涌现。
这就是具有竞争性的现代教育的优势所在。
现代教育所体现的竞争性给人以动力,让人有成材之心。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尽管现在的教育要求每个人都成为第一名有些不现实,但这种“争第一”的思想却是可取的。
对于一些人而言,他们由于天生的惰性,很难有上进心,如果没有外力的鞭策,可能会碌碌终身,终其一生只能平淡下去。
而现在的教育制度正如一种警示,一种敲打,驱使着这些人将自我潜能挖掘出来,将个人能力最大化,由外力鞭策到内心真正有动力,有了成材之心。
由此,他们将会有所突破,有所作为,成为真正有用之人。
这种现代教育带来的竞争,更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各行各业都需要改革创新,这就要求人才的涌现。
试想,这种每个人都要“争第一”的思想,推广到社会上,就业人士都有了竞争之心,都想成为成功者,那么社会将会涌现出各行各业的精英。
每个行业内都有适度的竞争,这样一来,竞争产生的动力将推动行业的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由此引领我们走向更好的生活,使社会不断进步发展,建设更加富强、更加和谐的国家。
当然,学者王汎森的想法也不是杞人忧天,一旦竞争过度,把“成为第一”当成必须达到的目标,以致耽误终身发展也是不可取的。
对此,我们应当保护好竞争之心,让现代教育的竞争性发挥出最好的作用,让现代的教育适应多样性社会,让人才涌流成为现实。
题目范围较大并且空泛。
“现在教育所体现的竞争性”中的“竞争”与作文材料中学者王汎森的话联系并不紧密,有些脱节。
从正面分析“想把学生都训练成第一名”的积极作用,但是文中“竞争性”一词不妥,且分析较为简略。
从反面分析“想把学生都训练成第一名”的作用,但是分论点中“竞争性”作文材料中没有体现,不妥。
围绕着关键词“竞争”进行分析议论,但“竞争”一词不妥。
将“成为第一”与“竞争”联系起来,有些牵强。
【病文诊断】这篇作文观点鲜明,条理清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作文题目选取的角度较大并且较为空泛;二是作文开头部分提出的中心论点与作文材料联系不紧密,有些脱节;三是分析议论时,分论点的设置不太符合作文材料要求,有时分析不够透彻。
【升格建议】1、修改作文的题目及开头,使之与作文材料紧密联系;2、修改作文主体部分的三个分论点,使其与中心论点保持一致,保证内容的一致性;3、分析议论时,要突出重点,并能够对观点进行深入的议论分析。
【升格佳作】高标准要求未尝不可对于当今的教育状况,学者王汎森认为现代教育存在弊端,多样性社会应容许非第一名的存在。
而我认为,以“争第一”这样的高标准去要求自己也并不是件坏事。
在多数人眼中,教育的现状是单一死板的,认为现代的教育想把全部学生都训练成第一名,而不容许有第二名、第三名等的存在。
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他们只看到了现代教育机械化、功利性的一面,而不曾想,现代教育所倡导的“竞争第一”正是一种高标准要求。
这种高标准要求如一种动力、一种警示、一种敲打,驱使我们将自我潜能挖掘出来,将个人能力最大化,由外力鞭策到内心真正有动力。
由此,我们有所突破,有所作为。
因此以较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所在行业的领军人物,正是现代教育的优越性所在。
高标准要求不仅存在于教育界,放眼社会,这种高标准更有利于社会发展。
随着时代的不断推进,各行各业都需要革故鼎新,这就要求有新人才的补充。
尽管现在的教育要求每个人都成第一名有些不现实,但这种高标准要求却是可取的。
对于一些人而言,他们难改惰性,没有上进心,如果没有外力的鞭策,他们就可能会碌碌终身,终其一生只能平平淡淡下去,其才华不得展示,价值得不到充分实现,从而造成了社会人才的断层。
而高标准要求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激励各界的优秀人才带领社会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高标准要求更是为我们的人生建立了一个制高点。
台湾著名女作家刘继荣的女儿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只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可是,为别人喝彩固然重要,亲自参与人生,努力奔跑才是一种圆满。
倘若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将只有掌声,那么,还有谁会去奔跑?还有谁去开辟一条新道?还有谁去为后来人树一个航标,开创一片全然不同的天地?因此我们要用较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让自己成为道路的开辟者,成为被别人仰望的存在,也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美好。
当然,学者王汎森的想法并不是杞人忧天,若把“高标准要求”当成“高标准结果”,而耽误终身发展也是不可取的。
对此,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标准,让高标准发挥出最好的作用,从而让人才不断涌现成为现实。
【升格点评】本文在保持论证不变、思路不变的前提下,修改了作文题目及开头结尾中某些与作文材料联系不紧密的语句,使之更符合作文材料的要求;三个分论点的设置都围绕着中心论点进行,步步深入,每個分论点论述时,能够结合分论点选用事例,简明扼要,并能够对事例进行深入的议论,分析透彻;作文结尾对材料进行辩证分析,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紧凑。
高考作文例文及点评【文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1:A同学初中成绩总是年级前5名,他很开心,自信。
但是当他考入了重点高中后,发现自己一下子跌到全年级186名!他分痛苦,觉得很失败,整日闷闷不乐,家长忧心忡忡…… 材料2:在校艺术节或校运会上,没有任何特长可以展示的B同学看到其他同学轻歌曼舞秀才艺,绿茵场上展技能,总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材料3:C同学总认为自己平凡、不出众,比如长相普通、家境一般,因而常常自我封闭,和同学相处不太融洽、不开心…… 面对以上同学的烦恼,你怎么看?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何以解忧,唯有直面曹操有一句诗,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我钦佩曹孟德的才学与韬略,但对他的这句话却不敢苟同。
我以为借酒解忧,纵解得了一时,也解不了一世。
醉得再深,也有醒来的时候,一旦清醒,这“忧”依然会“上心头”。
“重量级”饮者李白的“举杯销愁愁更愁”才称得上是至理名言,它告诉我们:以酒解忧,徒增忧愁。
对待人生中的喜和忧,我倒是很欣赏汪国真的一话:“人虽然是哭着生,却一定要笑着活。
”人生中难免坎坎坷坷,跌跌撞撞,如果遇上一點挫折和不顺便忧心如焚,甚至痛不欲生,将自己的整个生命浸泡在泪水之中,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所以,“笑”,应该是我们应对苦痛和烦忧的最好方式。
但是,这种“笑”绝不是为了掩饰苦闷,更不是麻醉自己,而是如鲁迅先生所言:“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命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面对生命中的各种艰难险阻,拿出直面的勇气和战而胜之的决心。
张爱玲曾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里面爬满了虱子。
”可是,有些人只看到“华美的袍”,有些人眼里只有“虱子”。
而我们应做的,是能透过华丽的袍,找出暗藏的“虱子”,并剔除掉这些“虱子”,还生命以华美。
英国著名小说家简·奥斯汀曾经历过人生中最大的失意:她与流亡贵族汤姆·勒弗罗伊一见如故,相爱至深。
然而,为了家族的复兴,汤姆却选择了悄悄地离开她。
面对失恋的苦痛,奥斯汀也曾在长夜里痛哭过,但她却很快走出了这一人生困境——她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遭遇,理性地分析了自己的处境,决定用写作替代情绪的消耗。
那段时间,她写下了《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等世界名著,成为全球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在《傲慢与偏见》一书里,她这样写道:“与往昔怨恨,是今时之阴影。
”所以,她抛却怨恨,直面人生,最终将苦难的经历转化成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沉湎于个人悲欢,往往难以自拔;只有敢于直面苦难,才能走出人生困境——奥斯汀做到了,所以她最终收获了人生的成功,创造了生命的辉煌。
骆以军在散文《我爱罗》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受了情伤,于是整日麻醉自己,过着每天在酒吧中等待天明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