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法概论考点总结

经济法概论考点总结

经济法概论考点总结第一章经济法概述1、经济法的主体: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就是构成经济法律关系的基本要素之一。

它就是指参与经济法律关系,依法享受权利与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2、经济法主体的特征:①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就是指参与经济活动的组织,包括国家经济管理机关与市场主体两大类。

②不同类别的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活动宗旨具有质的区别。

作为经济法律主体的国家经济管理机关的活动宗旨就是实现对市场经济的管理与调控,而市场主体的活动则就是以盈利为目的。

3、经济法主体的分类:①国际经济管理机关:又分为综合经济管理机关,部门经济管理机关,只能经济管理机关,经济监督机关,经国家特别授权的政企合一的组织②市场主体:又分为法人(法人就是相对于公民的一种重要的民事主体),公民(自然人)4、法人:法人就是相对于公民的一种重要的民事主体,我国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法人就是具有民事权利与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与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5、法人的条件:①依法成立②有必要的财产与经费③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与场所④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6、法人的分类:①企业法人(以盈利为目的)而非企业法人(不以盈利为目的,不具有直接从事经济活动的宗旨)7、经济法的内容:就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

8、经济法上的权力:①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意志进行各种经济管理活动或者其她经济活动。

②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根据法律或者合同的规定,可以要求负有义务的一方做出一定的行为(包括作为与不作为),以保证实现自己的意志或利益。

③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由于她人的行为而使自己的权力不能实现或者遭受损害时,有权请求有关国家机关予以保护。

9、经济法上的义务:①承担义务的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必须依据法律或者合同的规定惊醒一定的行为(包括作为与不作为),以实现特定权利主体的权利。

②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义务仅以法律或者合同规定的范围为限。

③经济法上的义务就是以一种法律约束,义务人必须自觉履行,若不履行或者旅行不当,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10、经济法权利的种类:最重要的权力就是经济管理权。

民事权利包括人身权与财产权两大类。

11、经济法的客体:就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即经济法上的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12、经济法客体的分类:(一)物:1、动产与不动产2、特定物与种类物3、主物与从物4、流通物与限制流通物(二)货币与有价证券:1、货币2、有价证券(三)智力成果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权利(四)管理对象(五)行为:1、完成一定的工作2、提供一定的劳务。

13、法律事实:分为事件与行为两大类14、行为:就是指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与终止的当事人的意志活动。

行为根据其就是否合法,可以分为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两类。

合法行为在经济法中有可分为市场经营行为、经济管理行为与经济仲裁与司法行为等15、市场经营行为的有效条件:①行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②意思表达真实③行为的内容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④必须接受国家经济管理机关依法实施的组织。

、管理与监督。

16、经济管理行为的有效条件:①必须就是想有经济管理权的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实施的。

②必须符合经济管理法律规范17、经济仲裁与司法行为:就是指仲裁机关与国家审判机关对当事人之间的经济纠纷惊醒处理,做出具有法律效益的裁决与裁判的行为。

18、经济违法行为:就是指在经济领域内违反法律、法规,侵犯国家、社会与她人权利的行为。

19、事件:就是指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与终止的客观事实。

它包括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两类。

20、法律事实的后果:①发生经济法律关系②变更经济法律关系第二章财产权——物权与债权1、物权法的基本原则:①物权法定原则②物权公示公信原则③一物一权原则。

2、所有权的取得:就是指因一定的法律事实或方法而取得财产所有权。

一般来说,所有权的取得包括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两种。

此外物权法中还有关于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即善意取得与拾得遗失物。

3、原始取得:原始取得实质所有权第一次产生或不依靠原所有人的权力而取得所有权,一般来说都就是基于法律规定而取得所有权。

4、继受取得:就是指通过某种法律行为或者依靠某种法律而从原所有权人处取的财产所有权。

一般包括买卖、互易、赠与、继承、遗赠等。

5、善意取得:就是指无权处分她人动产的占有人在不法将动产转让给第三人以后,如果受让人在取得该动产时出于善意(①主观上就是善意的②以合理价格转让③履行适当的手续),就可依法取得对该动产的所有权。

受让人在取得该动产所有权后,原所有权人不得要求受让人返还财产,而只能请求转让人赔偿损失。

6、拾得遗失物:就是指所有权人因无意丢失、遗忘而丧失占有之物。

遗失之物通过转让被她人占有,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要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两年之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附的费用。

7、处分:就是指对物的处置。

处分有事实上的处分与法律上的处分之分。

8、事实处分:又称实物上的处分,就是指对物加以物质上的变形、改造或者损毁等行为。

包含两个方面:一就是客观上使物归于消灭。

二就是在客观上改变物的形态,使物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

9:、法律处分:又称价值形态上的处分,就是指权利的转移、设定、变化。

包含两个内容:一就是所有权发生转移,即权利主体的变更。

二就是原所有权人丧失所有权,抛弃也属于这种情形。

10、物权的保护:就是指通过法律规定与程序保证物权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对其财产行使战友、使用、收益与处分权利的制度。

11、具体的物权保护请求:①请求确认物权②请求恢复原状③请求返还原物④请求排除妨害或消除危险⑤请求赔偿损失12、债的分类:(一)特定物之债与种类物之债(二)单一之债与多数人之债(三)按份之债与连带之债(四)简单之债与选择之债13、债的发生根据:债的发生根据有合同约定与法律规定两类,其中后者包括不当得利之债,无因管理之债与侵权行为之债。

第四章个人独资与合伙企业法律制度1、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条件:①投资者为一个自然人②有合法的企业名称③由投资人申报的出资④有产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与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⑤有必要的从业人员2、合伙企业的设立条件:①有两个以上合伙人②有书面合伙协议③有各合伙人认缴或者实际缴付的出资④有合伙企业的名称与生产经营场所⑤法律、行政法律规定的其她条件。

对一些特定行业的普通合伙企业,法律,行政法律规定一些特别的设立条件的,必须同时具备。

3、合伙企业的利润分配与亏损分担:利润分配与亏损分担就是合伙协议应当载明的法定事项。

如果合伙协议对利润分配与亏损承担的比例未约定或者预定不明确的,则由合伙人协商决定;协商不成的,由合伙人按照实缴出资比例分配、分担;无法确定出资比例,由合伙人平均分配、分担。

4、合伙企业与合伙人的债权人的关系:①合伙人发生了与合伙企业无关的债务,合伙人的债权人不能从合伙人财产份额以外的个人财产中满足其债权清偿要求时,才有权追索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

②合伙企业就是典型的人合企业,其存续与发展的基础就是合伙人之间的互相熟悉与信任。

合伙人的债权人不具有合伙人的资格与身份,不能插手合伙企业事务。

5、合伙人的出资方式:分为普通合伙人与有限合伙人6、普通合伙人的权利:①财产权②经营管理权③知情权与监督权④补偿权⑤优先受让权7、有限合伙人的权利:有限合伙人不执行合伙事务,不得对外代表有限合伙企业。

换言之,有限合伙人依法可享有相应的权利。

8、合伙企业的事项表决:合伙人享有以决议方式共同对合伙企业事务作出决定的权利。

合伙人共同行使决策权时,其依据就是合伙企业法与合伙协议。

合伙协议约定企业事务决定表决方法的,按照该约定执行;合伙协议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实行合伙人一人一票并经过全体合伙人过半数通过的表决办法执行。

对合伙企业的下列重大事务做出决议时,必须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①改变合伙企业名称②改变合伙企业的经营范围与主要经营场所③处分合伙企业的不动产④转让或者处分合伙企业的知识产权与其她财产权利⑤以合伙企业名义为她人提供担保⑥聘任合伙人以外的人担任合伙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

9、合伙人的退伙:退伙就是指在合伙企业存续期间,合伙人因某种法定或约定的原因,推出其出资份额,丧失其合伙人身份的法律行为。

10、退伙条件:①自愿退伙②当然退伙③除名退伙11、合伙人资格的继承:如果发生合伙人死亡或者依法宣告死亡的情形,对该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享有合法继承权的继承者,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或者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从继承开始之日起取得该合伙企业的合伙人资格。

若继承人不愿意成为合伙人,法律规定或者合伙协议约定合伙人必须具有相关资格而该继承人未取得该资格或发生合伙协议约定继承人不能成为合伙人的其她情形时,合伙企业应当向合伙人的继承人退还被继承合伙人的财产份额。

12、合伙企业财产的清偿顺序:①确定清算人②通知与公告债权人③清算债务④注销登记第五章公司法律制度1、公司的分类:(一)大陆法系国家公司立法中的分类:①无限责任公司②两合公司③股份有限公司④股份两合公司⑤有限责任公司(二)公司的其她分类:①人合公司与资合公司②封闭公司与开放公司③本国公司、外国公司与多国公司④母公司与子公司⑤总公司与分公司2、公司章程:就是规定公司性质、宗旨、任务等内容的文件,就是公司组织及其行为的基本规则。

公司章程就是公司的自治法规,由公司创立人制定,经公司创立人一致同意,即产生相应法律效力。

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章程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具有约束力。

3、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条件:①股东符合法定人数(50↓)②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的最低限额③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④由公司名称并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⑤由公司住所4、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条件:①发起人复合法定人数(2↑200↓)②发起人认购与募集的股本达到法定资本的最低限额③股份发行、筹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④发起人制定公司章程,采用募集方式设立的经创立大会通过⑤由公司名称并建立符合有限公司要的组织机构⑥有公司住所。

5、公司资本三原则:①资本确定原则②资本维持原则③资本不变原则。

6、公司的设立方式:①发起设立,就是指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的全部股份而设立公司②募集设立,就是指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股份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向社会公开募集而设立公司。

7、募集设立程序:①发起人认购不少于公司股份总数的35%的股份②发起人向社会募集股份,必须公告招股说明书并制作认股书。

③召开公司创立大会④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