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南大学文学院培养方案20151020

西南大学文学院培养方案20151020

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免费师范)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西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院校之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是传统优势专业之一。

本专业始建于1950年,吴宓、高亨、赖以庄等学术大师曾在此执教多年,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形成了优良的学术传统和办学特色。

本专业是教育部国家特色专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25位,西南地区前列,是重庆市唯一的A+级人文学科。

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二级学科可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美学二级学科博士点。

2007年,本专业开始招收汉语言文学专业(免费师范)学生,本专业在学科实力、教学质量、学生就业等方面,在全国尤其在西部地区有较大影响。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围绕学校“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总目标,贯彻“文以化人”理念,培养具有厚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良好的心理和思想道德素质,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

激励毕业生树立终身从教的信念,热爱教育事业,能够胜任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并有志成为未来的教育家。

培养要求: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和求实创新的精神。

2.掌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

3.具备较高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具备优良的教师素质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熟悉教育管理,有教育科研能力。

5.具有健全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6.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学期与学制学期:每学年分为秋季、春季和夏季三个学期。

夏季学期为选择性学期,不列入学期排序。

学制:标准学制4年,学习期限为3-6年。

四、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毕业学分:162学分授予学位:文学学士五、专业核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A-F)、中国现当代文学(A-C)、外国文学A、外国文学B、古代汉语A、古代汉语B、现代汉语A、现代汉语B、文学概论A、文学概论B等。

六、主要实验及实践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加强专业实践训练,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1.教育实习。

学生在第5、6学期进入中学实习一学期。

具体实施措施见《西南大学实习管理办法》。

2.毕业论文。

具体实施办法见《西南大学毕业论文管理规定》。

3.社会实践。

要求学生在寒暑假、周末等时间完成,具体考核由各年级辅导员来实施。

九、说明1.本培养方案制定的依据是:西南大学关于2014年本科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意见及相关文件和精神。

2.本培养方案充分借鉴和参考了国内高校的先进经验和征求各方面专家学者、学生代表的意见。

3.本培养方案报学校审批后,从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免费师范)本科学生开始执行。

4.本培养方案修订的负责人和参加人员:负责人:王本朝、张勇参加人员:黄大宏、肖伟胜、杨涛、何定龙、曾馨、杨理论、曾利君、寇鹏程、李应志、杨怀源、孙琳、魏小娜、王飞201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非免费师范)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西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院校之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是传统优势专业之一。

本专业始建于1950年,吴宓、高亨、赖以庄等学术大师曾在此执教多年,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形成了优良的学术传统和办学特色。

本专业是教育部国家特色专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25位,西南地区前列,是重庆市唯一的A+级人文学科。

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二级学科可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美学二级学科博士点。

本专业从2007年开始,只招收免费师范方向本科生;2015年开始,恢复非免费师范方向的招生。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具有优良的学科素质和较高教育教学能力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并激励毕业生树立终身从教的信念,热爱教育事业,有志成为专家型语文教师。

培养要求:1.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掌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

3.具备较高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具备优良的教师素质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熟悉教育管理,有教育科研能力。

5.具有健全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6.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学期与学制学期:每学年分为秋季、春季和夏季三个学期。

夏季学期为选择性学期。

学制:标准学制4年,学习期限为3-6年。

四、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毕业学分:170学分授予学位:文学学士五、专业核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A-F)、中国现当代文学(A-C)、外国文学A、外国文学B、古代汉语A、古代汉语B、现代汉语A、现代汉语B、文学概论A、文学概论B等。

六、主要实验及实践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加强专业实践训练,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1.专业实习。

学生在第7学期进入中学实习一学期。

具体实施措施见《西南大学实习管理办法》。

2.毕业论文。

具体实施办法见《西南大学毕业论文管理规定》。

3.社会实践。

要求学生在寒暑假、周末等时间完成,具体考核由各年级辅导员来实施。

专业发展选修课程九、说明1.本培养方案制定的依据是:西南大学关于2014年本科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意见及相关文件和精神。

2.本培养方案充分借鉴和参考了国内高校的先进经验和征求各方面专家学者、学生代表的意见。

3.本培养方案报学校审批后,从201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非免费师范)本科学生开始执行。

4.本培养方案修订的负责人和参加人员:负责人:王本朝、张勇参加人员:黄大宏、肖伟胜、杨涛、何定龙、曾馨、杨理论、曾利君、寇鹏程、李应志、杨怀源、孙琳、魏小娜、王飞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西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办学历史悠久,学风优良,实力雄厚,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专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25位,西南地区前列。

本专业始建于1950年,吴宓、高亨、赖以庄等学术大师曾在此执教多年,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形成了优良的学术传统和办学特色。

本专业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二级学科可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美学二级学科博士点,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25位,西南地区前列,是重庆市唯一的A+级人文学科。

本专业方向从2011年恢复招生,2015年停止招生,共招生四届,近200名学生。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注重培养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胜任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新闻出版和教育行业等部门汉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和求实创新的精神。

2.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深厚的学科知识储备。

具体要求:(1)掌握语言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良好的语言应用能力。

(2)掌握文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有较强评价各种文学现象的能力,具有较高层次的文学修养。

(3)能阅读一般的汉语古籍文献。

(4)熟悉各种文体,具有较强的写作水平。

3.具有良好的审美素养和高尚的艺术情趣。

三、学期与学制学期:每学年分为秋季、春季和夏季三个学期。

夏季学期为选择性学期。

学制:标准学制4年,学习期限为3-6年。

四、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毕业学分: 164学分授予学位:文学学士五、专业核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A-F)、中国现当代文学(A-C)、外国文学A、外国文学B、古代汉语A、古代汉语B、现代汉语A、现代汉语B、文学概论A、文学概论B等。

六、主要实验及实践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加强专业实践训练,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1)经典诵读。

按照学院规定的经典诵读目录,在四年内完成。

(2)学年论文。

二、三年级在学业导师的指导下,每学年完成1篇论文。

具体实施办法见文学院《学年论文实施办法》。

(3)毕业论文。

具体实施办法见《西南大学毕业论文管理规定》。

(4)社会实践。

要求学生在寒暑假、周末等时间完成,具体考核由各年级辅导员来实施。

(5)民俗调查。

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等课余时间,开展相关社会调查,形成调研报告,在四年内完成。

九、说明1.本培养方案制定的依据是:西南大学关于2014年本科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意见及相关文件和精神。

2.本培养方案充分借鉴和参考了国内高校的先进经验和征求各方面专家学者、学生代表的意见。

3.本培养方案报学校审批后,从2014级汉语言文学(非师范)本科学生开始执行。

4.本培养方案修订的负责人和参加人员:负责人:王本朝、张勇参加人员:黄大宏、肖伟胜、杨涛、何定龙、曾馨、杨理论、曾利君、寇鹏程、李应志、杨怀源、孙琳、王飞2014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是一个戏剧、影视艺术与文学紧密结合、交叉共融的本科专业。

本专业的根基是文学基础与艺术修养,以研习戏剧、影视剧剧本创作为核心,为戏剧、影视剧的创意、策划、文案、剧作、综合创作以及批评、研究培育人才并提供智力支持。

西南大学是国内较早开设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高校,在国内具有广泛的影响,本专业学科实力强,实践育人成果丰硕,在开设有相关专业的国内综合性大学中处于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位置。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培养目标:依托中文学科的人文传统和深厚学养,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文学基础和艺术素养,能够适应当下政治经济与文化社会发展,适应戏剧影视产业进程所需,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戏剧影视创作与批评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做好相应学科研究型人才的学养储备。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培育的人才应该能够在戏剧影视创作机构、大众媒体、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宣传文化管理单位等从事相应的戏剧影视剧作、策划、综合创作、评论、管理和研究工作。

培养要求: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和求实创新的精神。

2.对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有系统而坚实的掌握。

具体要求如下:(1)掌握中外文学、戏剧、影视发展的历史脉络;(2)掌握中外戏剧影视艺术的基本理论;(3)掌握基本的戏剧影视创作规律和技能、技巧;(4)具有较强的戏剧影视剧作、综合创作和评论写作水平;(5)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外语、体育、计算机和语言文字能力达到学校规定的标准。

3.具备宽厚的自然与人文科学知识背景,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

三、学期与学制学期:每学年分为秋季、春季和夏季三个学期。

夏季学期为选择性学期。

学制:标准学制4年,学习期限为3-6年。

四、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毕业学分:154学分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五、专业核心课程中国戏剧史、西方戏剧史、中国电影史、世界电影史、剧本写作、艺术经典选讲、美学原理、影视创作实践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