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第一章 信息化基础知识

_第一章 信息化基础知识


四、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三要素
管理信息系统特点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提出 了许多根本性的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同
时又是一个社会系统。 有利的条件。
·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为信息系统的实用创造
·用信息技术来促进企业管理。 ·提高企业文化,做好人员选择和培训工作。 · 政府部门应促进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
国内
20世纪60年代开始,启动调度集中系统的引进开 发,即将调度区段内电气集中和区间的自动闭 塞(半自动)结合起来,建立一个以计算机网 络为基础,由列车调度员操纵的信号遥控综合 系统,90年代中期此项技术趋于成熟。
• 80年代开始研制微机(计算机)联锁系 统,它利用计算机逻辑处理能力,可靠 性和容错技术,对车站的信号、道岔和 进路之间的制约关系(联锁关系)进行 逻辑判断,并使他们有序动作和建立进 路,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 1984,用于工矿铁路的联锁系统投入使 用; • 1989,驼峰尾部的联锁系统投入使用; • 90年代系统成熟,开始用于区段站的联 锁系统投入使用。

系统在环境中运转,与其环境相互交流、相互影响、进 行物质的、能量的或信息的交换。
课外
系统论 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理论,是 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于1948年创立的,它是 20世纪40年代与控制论、信息论同时诞生的一门新兴 科学。 系统论是一门跨学科的横断科学,系统论方法不仅 应用于生活学领域,而且应用于各门科学。它是研究 各种系统的共同特点和本质的综合性科学。 系统论采用逻辑和数学的方法综合考察整体和它的 各个部门的属性、功能,并在变动中调节整体和部分 的关系,选取各个部分的最佳结合方式,以达到整体 上的最佳目标,如最佳的经济效果、最佳的工作效率 等。
信息系统的功能
信息的采集:基础。将不同的信息源的信息 收集起来 信息的处理:对数据进行处理,使它获得新 的结构与形态或者产生新的数据。 信息的传输:不改变信息本生的内容,作用 是把信息从一处传到另一处。
信息的存储:将具有多次、长期利用价值的 信息进行存储保管 信息的检索:在庞大的数据库中进行检索, 寻找有价值的信息 信息的输出:衡量信息管理的有效性。
第三节 管理信息系统
一、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功能 二、信息系统的类型 三、信息系统的发展 四、管理信息系统
一、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功能
信息系统的概念
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它由人、硬件、软 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 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 (物流 资金流 事务流 信息流) 的管理、调 节和控制。
在中心数据库的支持下,利用计算机网络将组织中的信息集中 起来,统一处理,辅助管理和决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 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面向决策的信 息系统
在人和计算机交互的过程中帮助决策者探索可能的方案,为管 理者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信息系统新发展
近年来,管理信息系统依托互联网正从企业内部 向外部发展,出现了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 虚拟企业、网上谈判支持系统等许多新的概念。 电子商务的概念还在从商务活动进一步拓宽,出 现了政府管理中的电子政务,教育领域中的电子教务 (远程教育),医疗领域中的电子医务(远程医疗) 等。
三、信息的特征
信息的分类 - 按照管理的层次 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 - 按照应用领域 分为管理信息、社会信息、科技信息等 - 按照加工顺序 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等 - 按照反映形式 分为数字信息、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等
四、信息化概述
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是物质、能源和 信息。
第一章
信息化基础知识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化 第二节 系统 第三节 管理信息系统 第四节 铁路信息化建设
第一节
本节内容:
信息与信息化
一、信息的概念
二、信息与数据
三、信息的特征
四、人作为信息处理器的特点 五、信息化概述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数据,对决策有价值 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特征的反映
气 温——自然信息 遗传密码——生物信息 企业报表——管理信息 事物不停变化(时间、地点、程度、方法)
二、信息与数据 数据的定义
数据(Data,又称资料)是对客观事物记录下 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 这些符号不仅指数字,而且包括字符、文字、 图形等等。 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 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
请举例说明“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 功能之和”这一论点。
• 2 目的性 •

目的就是系统运行要达到的预期目标,表现为系统所要 实现的功能。
例如:学校的目标是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 工厂 的目标是生产出高质量、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 3 相关性
• 系统内的各要素既相互作用,又相互联系 • 4 环境适应性
信息化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主要表现为在以下 三方面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如下图所示。
10% 20%
70%
其中计算机 在管理方面的应 用占到全部应用 的 70 %。由此 可见 “管理信 息系统”的重要 性。
科学计算
生产控制
管理
我国自1983年大力推广微型计算机应用以来,“管理信 息系统”在理论和实践上发展迅速。 1986年2月国务院批准建设了国家经济信息系统; 1993年成立了全国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办公室; 1994年组成由24个部委局参加的国家信息化联席会议, 统一领导与组织全国信息化及重点工程建设; “八五”期间国家开发了一批大型信息系统,其中有: 国家经济信息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银行电子化业务管 理系统、铁路运输系统、公安信息系统等。 1993年又开始实施以金桥工程、金关工程、金卡工程和 金税工程为代表的一系列“金”字号国民经济信息化工程, 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目前信息系统在管理中的应用已从管理层的信息管理向 决策层的信息管理发展,应用水平日趋提高。
国外 70年代: • 北美铁路协会(AAR)在北美各铁路公司运营 系统基础上组建了铁路货车管理自动化信息网 TRAIN; • 英国在TOPS基础上增加了客运管理系统;法 铁建立了货运集中管理系统GCTM; • 德铁建立了综合运输管理系统ITS; • 前苏联、罗马尼亚和波兰也曾计划建立类似系 统。
• 80年代: • 发达国家开始将信息技术用于行车调度指挥系统 中。 • 1983年美加联合开发了先进列车控制系统 (TACS),通过无线技术将指挥中心计算机与列 车计算机形成闭环,组成综合铁路指令和控制系 统,实现列车运行自动调整。 • 1986,法铁开发了连续实时列车运行自动化系统 (ASTREE),通过移动设备改造来集中控制列 车,以数据来管理列车运行。 • 1987,日本对1972年上线的“新干线行车管理系 统”(COMTRAC)进行了功能完善和系统更新, 使系统具备了“进路控制”、“编制调整运行 图”,“列车运行显示自动化”等功能。
当今,随着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 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信息资源的开 发和利用 。 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现代 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什么是信息化? 信息化是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前进的动 态过程,它反映了从有形的可触摸的物质产品 起主导作用的社会到无形的难以触摸的信息产 品起主导作用的社会演化和转型。 在这一过程中,整个社会通过普遍地采 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设备,更有效地开发信 息资源,使信息资源创造的价值在国民生产总 值中的比例逐步上升直至占主导地位。
二、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系统的组成
• • • • 输入 处理 输出 反馈
系统的分类
• • • • 按复杂程度 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 按系统的起源 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 按抽象程度 实体系统、概念和逻辑系统 按与环境的关系 开放式系统和封闭式系 统
三、系统的特征
整体性
(1)系统是一个整体,它不是各个要素的 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室各要素在 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 (2)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组成系统的各部 分功能之和。 (3)系统的任何一个要素发生变化时或出 现故障时,都会影响其他要素或整体的 功能的发挥。
二、信息系统的类型
(一) 作业信息系统 作业信息系统的任务是处理组织的业务、控制 生产过程和支持办公事务,并更新有关的数据库。 通常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业务处理系统 过程控制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 (二)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一个组织(单位、企业或部 门)的信息进行全面管理的人和计算机相结合的系 统,它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 和决策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结 合起来,辅助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决策。
ITS 智能运输系统 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 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 地综合运用于整个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 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 确、高校的综合运输管理系统。它是目前国外 解决城市以及高速公路交通阻塞、提高行车安 全和保护环境的主要措施,也是解决道路交通 建设的限度,即受到土地资源制约的问题,提 高国际间的竞争能力,赠育新兴产业的战略措 施。
• 90年代,
•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国家之间的运输信息系 统的互联互通飞速发展。 • 1995,意大利国铁FS、法铁SNCF、德铁 DBAG联合开发了欧洲铁路运输管理系统 ERTMS,实现了欧洲列车运行控制和超速防 护系统的协调,以保证互通性和替换过境列车 上的列控设备,将运行图编制系统,列控系统、 超速防护系统、运价系统组合成一体化。2000 年3月完成互通实验。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信息化浪潮一 浪高过一浪。 1993年美国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 (通常称为“信息高速公路”)。 1995年西方七国集团首脑会议提出了建 设全球信息社会的目标。 1999年美国又进一步推出“21世纪信息 技术计划”,加大了对关键信息技术的研究 投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