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袋包细节详解

手袋包细节详解

转自验货员论坛
几个重点部位的结构的“术语”和“特性”!-手袋類
一、肩带(手挽)
这个部位术语和俗称一样,肩带的面料一般是袋身“面料”或“配料”做的,结构是正反两层,中间粘了一层托底PVC(PVC分两种,一种是做面料一种是做托底的。

)或“皮糠纸”(皮糠纸是类似牛皮纸类的物质,有些牛皮碎物物在里面。

),肩带与袋身的衔接一般是“挂钩”或者“圆圈”类的五金,五金挂钩一般“衔接”和“弹簧”这两个部位是较容易坏的,买包包的时候要多多留意!是“铁线”圆圈的话就多留意一下圆圈的接口部分,有些圆圈是“合金”压铸的,没有接口,这类五金就放心了!
二、袋口拉链
拉链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拉链、拉头和拉牌!拉链的两边一般都是尼龙材质的,中间的“拉链牙”主要分“胶牙”和“金属牙”两种,怎样鉴别一个拉链的好坏呢?
第一,看“拉链牙”有无脱落(细微之处);
第二,多拉动几次拉头,看看拉头和拉链衔接是否顺畅;
第三,拉紧拉链之后,弯曲拉链的一部分,力度可以大一点,在弯曲的同时看有无裂缝(拉链牙),无裂缝的就很好;
第四,看拉牌和拉头之间的衔接缝隙,缝隙较大的话,拉牌会很容易与拉头脱裂的!因为拉牌是人工固定到拉头上去的。

三、袋身
袋身一些部位的行业术语和俗称不一样,袋身的面料叫“主料”,手挽及袋口还有包边的面料叫“配料”。

袋身前面叫“前幅”,后面叫“后幅”,左右身叫左右“侧幅”,袋身外的口袋叫“外插袋”,内身的插袋叫“内插袋”,内身中间的口袋叫“中隔插袋”,袋口的盖面叫“盖头”,盖头与袋身相连的插扣叫“利仔”,手挽与袋口连接的两个部位叫“耳仔”。

袋身的结构一般是三层,1、外面的是面料;2、中间一层是托底PVC或纸板、海绵、“轻胶”、“回力胶”,“不织布”和“皮糠纸”等材质,一般凭手感就可以鉴别,手感较硬的粘的是纸板或加厚的PVC,中性的粘的就是回力胶、皮糠纸或较软的PVC,较软的粘的就是轻胶,不织布或海绵;3、最里面的一层是内衬,内衬常用的是尼龙料(190D,210D,240D等等规格)棉布和“色丁”(有丝绸特性的一种面料)等等。

袋身的左右侧同袋身的结构一样。

袋身底部一般粘的都是较厚的“托底PVC”!
四、面料
面料分:天然皮革,PU革,PVC料,尼龙料,帆布,毛绒布料等等。

天然皮革又分“头层皮”和“二层皮”,“头层皮”是一些完整优质的动物皮加工而成,用来做高中档包的面料;“二层皮”是一些动物的碎皮和动物皮的最下一层的物质加工而成,用来做中低档包的面料;PU革和PVC料都是人造革,PU革采用的材质比PVC料的好,人造革的质量除了材质外与制作工艺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制作工艺非常好的人造革,价钱也是很贵的。

人造革的颜色,手感及一些特舒效果都取决于制作工艺!毛绒料主要看是真毛还是仿毛的,这个凭手感就可以鉴别,真毛的手感就像抚摸猫咪身上的手感一样;尼龙料和帆布的质量主要取决于面料的“密度”,有服装行业知识的人很会鉴别它们的好坏!
五、五金
五金一般按材质分“铁线”和“合金”两种,那怎样鉴别呢?用一个磁铁就可以了,能吸紧的就是铁线,吸不紧的是合金。

“合金”材质的五金从工艺效果来看比“铁线”的五金
要显得精美,“铁线”的五金就显得较粗糙。

合金”的比“铁线”的要贵!有时“血拼”买了一个包包,还没用多长时间五金就生锈了,表面皮层开始脱落,这个是五金制作时没有“封油”的原因,没有封油的五金很容易氧化并生锈,“封油”后的五金表层物质不容易与空气氧化。

那怎样的五金是已经封油了的呢?很简单,就两个点:
1、用鼻子闻一闻,有点类似气油的味道;
2、用手摸一摸,有轻微的油腻感。

封油的五金比没封油的贵,一般低档包用的都是“铁线”的又没“封油”的五金!
五金的颜色一般分白色(术语按特性分:叻色、扫叻、珍珠叻等等)、青古铜色(术语按特性分:青古铜色和扫青古铜色等等)、金色(术语按特性分:亚金色和珍珠金色等等);五金的术语叫法主要是为了区分特性:“叻”的意思是一般光泽感的五金,“扫”的意思是光泽感比较强的五金,也就是颜色较亮,“珍珠叻”的意思是光泽感比较柔和的五金,“亚”的意思是光泽感较朦胧的五金。

五金不管是什么颜色的,都是不会掉色的,有些人错认为五金也掉色。

五金最关键的是怕生锈之后表面皮层脱裂,“青古铜”色的五金一般都是已封过油的,但由于制作工艺的问题,这种五金最好不要碰到雨水,如果碰到就用干毛巾擦干,不然很快就会氧化生锈!
六、线(术语叫“车线”)
袋身外部一般用的都是20#(较粗)的尼龙线,内部一般用的是40#(较细)的尼龙线,内衬上一般用的都是棉线(604较粗,606较细)。

每个部位车线的颜色要求与面料的颜色相搭配,视觉上协调一致。

手袋行业对“车线”的针距密度要求是“一寸七针”,一般高中档包包在制作上都会严格按照这个标准的。

1前后幅指包袋的前后两块主料,也有叫前后片和前后身的。

前后幅连在一起的则称为大身。

2侧片一般指包袋的左右两块料,又叫横头,也有叫堵头和侧围的。

3袋底包袋的底部,如袋底与两侧片搭在一起则称为底围。

4袋顶包袋的顶部,如袋顶与两侧片相连,则称为大身围。

5袋盖袋盖一般由盖面和盖底组成。

位置不同名称也不同,如前袋盖,侧袋盖等。

6手挽一般是指包袋用来提的部件。

不同的包袋其长度也有所区别,如电脑和背包也有称手把或提把和抓手和手柄的。

7肩带包袋用来挎在肩上的部件,一般为条状,比手挽要长。

8背带指背包用来背在肩膀上的部件。

9前袋指包袋前幅上或其他部位的立体袋,如装在侧围则称为侧袋。

10链贴一般指用来连接拉链和内贴的部件。

通常链贴与链贴里一起夹住拉链在车死。

11袋口内贴与外袋口相连的部件。

通常与内里布一起夹住链贴反车后再里布压线。

也有袋子没有链贴直接将拉链车在内贴上在与里布反车后里布压线的。

也有拉链直接车在袋口的。

12链窗指物料上车置拉链的地方,也叫拉窗。

13窗口贴一般只车在拉链周围的饰贴。

14角贴包袋前后幅等角落里的饰贴。

15话机袋指包袋内里用来装移动电话的小插袋。

一般装在包袋的前幅内里上。

也有人称其为内插袋或电话袋。

16包尾料用来将拉链末端包起来,也叫链尾料或拉链尾。

17中格用来将包袋分隔开的隔层。

18插袋指装在包袋各处的平面袋。

19风琴袋指底边车死物料侧边和袋口可以拉伸的袋子,其侧面近似手风琴。

20笔插包袋中用来放笔的部件。

21卡片袋用来放名片或银行等其他卡片的部件。

22链盖指车在拉链上方将拉链遮盖起来的物件。

23链牌也叫拉牌。

有金属做的,也有用物料做的,装在拉头上的方便手拉的物件。

24饰贴泛指用来作装饰用的贴料,不同的地方名称也不相同。

25耳仔通常指用来连接两件物料的条状部件。

如手挽耳仔,肩带耳仔等
26介子一般指穿在肩带或其他条状物件上防止其松动或翘起的小部件,有带一定装饰性,因其车好后像带在手上的戒子而得名。

27内里指包袋里层的里布。

28麦头指包袋上用来标示品牌或其他名称的部件,分很多种。

如压麦,织麦,五金麦,洗水麦,内麦等。

29吊饰指吊在包袋上,用来装饰的小饰物。

30附袋挂在包袋上也可卸下来的袋子
首先,一般手袋内里面都有做#3内拉链暗袋,有暗拉链袋的里布外大身料是后幅料,那么对应的就是前幅料,两边横侧就是左,右横头料,连接大身与横头的就是底围料。

接下来就是袋口,简单的是直接上大身拉链的,稍有档次的则做坐落拉链,就是有内外袋口内贴。

有些袋,从后幅出一盖头直伸前幅,用磁钮(或锁头,或针扣)做开关。

如若前后幅都有对称双手挽的,就是手提袋,从袋口两侧出耳仔连接的就是肩带。

整个一外围的框架组成就差不多了。

其实,做为QC,就应该有其基本的手袋常识了。

名称,只是顾名思义,工厂常用的称呼而已。

我记得我那时学的,就是拿办去比较车间写计件的工序表,那份表很仔细,多看几遍就迎然而解了;至于验货专业术语,这哪里有谱啊,只要不是英文,就应该能表达清楚的,手工上,无外乎的油边颜色不配料色,油得不顺,易刮手;折边的不平直,大小边,胶水透料面。

圆角爆角,爆口。

手挽拉棉心不够饱满,起皱等;车工车线一寸只有5针,针距太长,一般车线一寸7-8针的,底线抛线,跳针,车线色不配,且车线弯曲不直,内包边空位,且露假线,埋袋歪斜,且左右不对称。

手挽对折合贴有大小边,如上边大,下边小;肩带长度不够长,且有牙脚印齿痕太深等等.包装方法不正确,胶袋贴纸条码贴错,袋内塞纸要求全塞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