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装书装订加工常见质量问题及对策

精装书装订加工常见质量问题及对策

精装书装订加工常见质量问题及对策精装书装订加工由于工序多(几十道工序)、工艺流程长、操作复杂,因此加工难度比平装和骑马订装更高,出现的质量问题也较多,有些问题直接影响书籍的外观与保存价值。

下面从书芯加工开始。

列举了精装书装订加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供同行参考。

书芯加工1.扒圆的圆势不符合标准要求产生原因:①手工扒圆时,捻书操作不符合要求;②扒圆前书背胶未润湿;③手工扒圆后未进行自检校正;④机器扒圆时扒圆辊调整不当;⑤机器扒圆后书芯在联动线上颠簸。

解决方法:①手工扒圆时,应捻书入手2/3后再扒圆;②扒圆前要将书背胶润湿,使书背柔软、易定型;③手工扒圆后要用手揉书芯,以校正圆势与垂直度;④根据书芯厚度正确调整扒圆辊的夹紧度;⑤少停机可以减少书芯在联动线上的颠簸时间。

2.起脊后棱脊不突出产生原因:①手工起脊时,下锤位置不正确或脊高留份过小;②砸脊用力不正确,棱脊无法突出;③机器起脊时,楔块与书背的间距不合适,或楔块弧长与书背弧长不相符。

解决方法:①手工起脊时,下锤位置应在书脊中间,受力应在两边,用力时应先拉后锤.软硬兼施,将书帖砸倒向两边时再砸脊部,不要急于求出脊的度数;②机器起脊时,楔块应与书背接触,以将书背压住且能使其变形出脊为宜;③楔块的弧长应根据书册厚度而定。

3.扒圆后书芯前口呈梯田状产生原因:①书帖折数过多,纸张过厚;②选用了铜版纸;③圆势过大。

解决方法:①需扒圆的书册,书帖折数不宜过多,一般情况下,定量为50g/m2以上的纸张最好不要折4折;②2折以上的铜版纸书帖最好不要扒圆;③扒圆弧度应在90~120°,若圆势过大,前口易呈现梯田状。

4.方背书芯前口裁切后凹凸不平产生原因:①书帖内的空气未被完全排除,书页形成波浪形,裁切后呈波浪形的书页伸直造成;②手工折页时,未压住书芯就开始刮,导致折缝跑空,书页翘曲不平,造成书帖内的空气无法排出;③锁线针眼过大而线过细,造成裁切后书页游动;④书册过厚时不要扒圆,否则前口易呈现梯田状。

解决方法:①机器折页时,要正确调整滑口刀,以保证书帖内的空气全部排除;②手工折页时,要按压住书芯后再将其刮平实,以保证书帖折后平服、压实;③锁线机底针最好选用细针,避免因线径与针的直径悬殊过大而造成书页游动吐出;④厚度在20mm以上的书册,最好做成圆背,不要做成方背,因为方背一经翻阅就会造成前口吐页不齐。

5.扒圆起脊后书背开裂产生原因:①书背第一次用胶的种类不当或强度不够;②涂胶不均匀,有漏涂的部位;③胶黏剂老化,涂后断裂;④砸脊或扒圆时用力不当;⑤扒圆时书背胶黏剂未润湿而出现千裂。

解决方法:①严禁使用面粉糨糊等植物类胶黏剂作为精装书背用胶,可选用动物类胶黏剂中的骨胶或合成树脂类胶黏剂;②在胶黏剂的强度、黏度均合格的情况下,涂抹时应薄而均匀,胶量不宜过多、过厚;③不可使用过期或老化的胶黏剂;④砸脊时用力要得当,要先轻后重;⑤扒圆时应将书背胶润湿,不可干扒。

6.粘堵头布后两端出毛或弯曲、皱褶、不挺括产生原因:①堵头布过软、不挺括;②手工粘堵头布时未拉紧、压实、粘牢。

解决方法:①购来的堵头布要先用稀释的胶黏剂过浆,干燥后再使用;②粘堵头布时,要先将书芯压实,再将堵头布拉紧且压实后粘牢、粘齐。

书封加工书封加工包括制壳和烫印两部分。

1.圆角书壳糊制后有棱角不光滑产生原因:①塞角方法不当;②塞角折痕过少;③塞角后未压实。

解决方法:①可用斜形、长把、不锋利的金属刀(如学生用削铅笔刀等),或用大拇指的指甲进行手工塞角,也可用塞角机进行机器塞角;②塞角后的折痕越多越好,不可少于5折;③手工塞角后要用木榔头将折角砸实、砸平。

2.书壳糊制干燥后表面有起泡现象产生原因:①糊壳的胶黏剂选用不当;②胶黏剂老化,已无黏结能力;③涂抹时不均匀或有漏涂的部位。

解决方法:①要选择水分少、黏度高、黏结力强的黏结剂,严禁使用面粉糨糊等植物类胶黏剂;②严禁使用老化的胶黏剂糊制书壳;③涂抹胶黏剂时要适当,涂满、不溢、不花且无漏涂现象;④没有必要因书壳表面有空泡就撕拆返工,可用医务针管灌胶。

首先用针将空泡扎破后注入胶黏剂,并用手将推进的胶液推平、推匀,再用刮板轻轻刮平,并将多余的胶黏剂刮出擦净。

3.书壳烫印后糊版(烫印图文模糊不清)问题原因:①烫印版温度过高;②烫印压力过大;③烫印版过薄,被烫物料又硬又厚。

解决方法:①根据烫印材料和被烫物质地,正确调整烫印版温度;②根据被烫物质地及实际情况,选取最佳烫印压力;③根据被烫物质地确定烫印版厚度,最薄为1.5mm。

4,书壳烫印后花版(烫印后有漏底、未烫上的部位)产生原因:①烫印版温度过低;②烫印压力过小;③烫印材料与被烫物黏结不符合要求。

解决方法:①根据烫印材料和被烫物质地,正确调整烫印版温度;②烫印压力应视被烫物质地而定,被烫物上的最小压10.3mm;③当烫印版温度过低或烫印压力过小时皆可进行微调。

5.烫印材料烫不上或烫后脱落产生原因:①烫印版材料与被烫物不符;②烫印版温度过低;③烫印版过薄,烫印压力过小;④烫印材料本身无黏结能力。

解决方法:①根据被烫物质地正确选择烫印材料;②根据烫印材料和被烫物质地,正确调整烫印版温度;③根据被烫物的质地与厚度,确定适当的烫印版厚度与烫印压力;④遇到烫印材料无黏结能力的情况时,应在被烫物的相应位置涂布助黏材料,以保证黏结的牢固。

6.烫印面四边留角(边沿处烫印不上或烫印模糊)产生原因:①上烫印版时四边未黏结牢固;②烫印面积大,烫印压力小;③烫印版材质过软,烫印数量过多。

解决方法:①上烫印版时,要先将烫印版背面进行腐蚀并用粗砂纸打磨,再将间隔的黏结纸边打毛后再黏结,黏结好的烫印版压实.粘牢后再使用,特别要注意四边的黏结;②烫印面积越大,烫印压力越大,当烫印整版大幅面印迹时要加大烫印压力和烫印温度(略升高5℃即可);③烫印大幅面的书壳时,烫印版应选用铜板(红铜),而不是锌板,因为红铜板的传、散热及弹性都要比锌板好,且比锌板耐用,因此红铜板最适合大幅面图文的批量烫印。

7.烫压火印(无烫料的压印)不牢产生原因:①烫印版温度过低;②烫印压力过小;③烫印时间过短;④烫印版过薄。

解决方法:①烫压火印的烫印版温度不能过低,一般只比有烫料的温度低5%~10%(因为烫压火印的时间较长);②烫印压力不可过小,应根据被烫物质地而定,使印迹清晰,牢固又不糊版即可;③烫压火印的时间要比有烫料的烫印时间略长,一般要增加一倍,如果有烫料的烫印时间是0.7秒左右,那么烫压火印的时间就应在1.5秒左右。

套合加工以后套合以后的加工包括套壳,压槽定型,扫衬、压平等内容。

1.套壳后三边飘口不一致产生原因:①书壳材料规格与书芯开本尺寸不符合;②裁切尺寸误差超标;③组壳时不符合标准要求;④套壳不标准。

解决方法:①裁切各种材料的书封壳时,必须依照书芯开本尺寸,书芯实际厚度及造型进行,不具备以上三个条件不允许开料裁切;②各精装材料的裁切尺寸要求比较严格,一旦误差超标就不能再使用。

依据国家CY/T质量标准:书芯允差为±1.5mm,纸板与中径板允差为±1mm,封面料允差为±2mm。

裁切时只要不超出此范围便可得到合格品;③套壳时组壳很关键,如果组壳不符合要求,将导致三边飘口不一致,因此组壳时应有规矩板框。

组壳的标准为上下允差为1mm,左右允差为2mm.2.书槽不牢固产生原因:①套壳时中缝未涂抹胶黏剂;②未上压线板压沟槽;③压槽机的压槽时间过短或温度过低;④压槽板线条规格不当。

解决方法:①套壳时中缝必须涂抹胶黏剂(不可溢出在纸板上);②套壳后必须压沟槽;③压槽机的温度应视封面材料而定;④压槽板线条的高度和宽度应符合要求,一般高度为3mm,宽度为4~5mm(顶端为圆头最佳);⑤压槽机压后的书册仍要上压槽板进行压槽定型,或直接上压槽板,压槽定型的时间一般为3个小时左右。

3.成品书的书壳向上翘曲不平产生原因:①纸板选用不当;②胶黏剂选用不当;③工艺加工时外拉力大于内拉力。

解决方法:①书壳纸板应选用灰白色且具有轻、松、挺、平等特点的纸板;②胶黏剂应选择动物类胶黏剂中的骨胶(明胶更好,但价格昂贵),因为骨胶是具有水分少、干燥快、定型效果好,黏结力强等特点的热性胶;③加工时由于纸板与封面横、竖纹的影响,会造成书壳的翘曲变形,因此在扫衬时要使书壳的内拉力与外拉力平衡或大于外拉力,才能保证书壳套合后保持平整;④书壳糊制后不可烘干或暴晒,应自然干燥后立即堆积压平,以保持书壳内合理的水分及加工的顺利进行。

书壳翘曲问题一直是精装书装订加工的难题,但只要能保证做到以上4点,问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4.扫衬压平干燥后环衬三边不粘或出荷叶边产生原因:①胶黏剂使用不当;②扫衬后未压平。

解决方法:①扫衬时应根据书壳封面的质地正确选择胶黏剂;②扫衬后必须要压平。

5.成品书翻不开、摊不平产生原因:①中缝尺寸留份过小;②套壳后没有压沟槽就扫衬,因此环衬定型拉紧,无法掀开、摊平;③中径尺寸过小。

解决方法:①严格按照规定要求留出中缝尺寸,具体规定:方背假脊的中缝宽度应是两张纸板厚度加6mm或7mm槽宽,圆背的中缝宽度应是一张纸板厚度加6~7mm槽宽;②套壳后一定要先压沟槽再扫衬,以免环衬黏结牢固定型后,无法将书壳摊平;③严格按照规定要求留出中径尺寸,具体规定:圆背应是弧长加两个中缝宽,方背假脊应是书背宽加两个纸板厚和两个中缝宽。

6.扫衬后书芯上下表面出现皱褶产生原因:①扫衬时胶黏剂的水分出现渗透;②扫衬后的压平时间短或压力不够。

解决方法:①遇吸湿能力较强的环衬纸,在扫衬(涂抹胶黏剂)后应在环衬中间加垫一隔层覆膜纸,加垫时膜的一面朝下,纸的一面朝上,以吸收胶黏剂的水分,待成品检查后可将覆膜纸抽出留做下次用。

②扫衬后必须压平,以防止环衬出现皱褶或黏结不牢。

一般每一沓书(厚度为200mm)的压平时间约为5分钟左右,压力以能将书压紧、环衬压平为准。

7.吐衬(扫衬后前口溢出环衬纸边)产生原因:①环衬纸收湿能力过大,胶黏剂涂抹后纸张涨出;②胶黏剂用量过大,涂抹次数过多;③未压沟槽就扫衬。

解决方法:①涂抹吸湿能力较强的环衬纸(如铜版纸等)时,胶黏剂用量不可过大,而要少而均匀,且涂抹次数不要过多;②套壳后一定要先压沟槽后扫衬,特别是吸湿能力较强的环衬纸。

因为先压沟槽可将环衬压缩在书芯内(一条线宽),待扫衬时即使扫出一点也不会出现吐衬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