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学 二元相图,铁碳相图

金属学 二元相图,铁碳相图


第二节 二元匀晶相图与固溶体的凝固
六、成分过冷
成分过冷对凝固过程的影响
由于不同的固溶体对应的相图形 式不同,不同组元的扩散能力各自不 同,加上凝固过程的实际温度分布也 不相同,成分过冷的影响也必然存在 差别,凝固后的组织也各不相同。 1. 实际温度梯度较大,在凝固过程 中不出现成分过冷现象。 2. 成分过冷区较小,界面处的不平衡生长的凸起始终处在领先 的状态,但这个凸起既不会消失,也不能发展到成分过冷区 外,凸起和底部的微小成分有一定差别而发展成胞状组织。
第五章 二元相图
相图知识
二元匀晶相图与固溶体的凝固
二元共晶相图
二元包晶相图 复杂二元相图的分析方法 铁碳平衡相图
第一节 相图知识
一、相与相图
相:凡成分相同、结构相同并与其它部分有界面分开的物质均匀 组成部分,称之为相。 相图:相图又称为状态图,它是表示体系的成分、外界环境和组 成相与相之间的平衡关系的几何图形。它是研究材料组织变 化规律的重要参考工具。外界环境主要是温度和压力,例如 物理学中已经介绍的纯水和纯铁的相图。
第二节 二元匀晶相图与固溶体的凝固
六、成分过冷
成分过冷现象:
对照相图,液体的开始凝固温度 随着液体的成分变化而变化,图c给 出其分布曲线TL(x),如果G2为实际 温度,对比可以看出在界面前沿的液 体中的一小区域内,尽管温度比界面 处高,却存在一定的过冷度,这种由 成分的不均匀而产生的过冷度称为 ‘成分过冷’。 固溶体凝固过程中,由于析出的 固体的成分和原液体有一定的差别, 排放到液体中的某些组元来不及均匀, 这种因成分偏差对应的凝固温度也不 同而造成的附加过冷度称为成分过冷。
第二节 二元匀晶相图与固溶体的凝固
五、固溶体中溶质的分布
例二:关于区域熔炼
第二节 二元匀晶相图与固溶体的凝固
六、成分过冷
在正温度梯度下,纯金属的生长方式为平面推进,而固 溶体凝固时,却有树枝状生长和胞状生长存在,这是由于凝 固过程中,成分是在不断变化,液体和固体的成分均不能达 到平衡状态,产生了成分过冷现象。
k0 CS / C L
实际凝固时原子的迁移需要一过程,液体 和固体的成分达不到相图所示的平衡状态, 这时分析采用“有效分配系数”,它定义为:
ke 凝固时固-液界面处固相的浓度(CS )i 边界层以外的液体平均浓度(C L ) B
有效分配系数不是一常数,而是随凝固过程有所变化。
第二节 二元匀晶相图与固溶体的凝固
第二节 二元匀晶相图与固溶体的凝固
二、两相平衡时的数量分配规律--杠杆定律
如图,合金x在温度T1将由两相长期并存,这时两相的成分 和数量保持不变。过x点作水平线交液相线和固相线于a、c点, 经热力学证明a、c点的成分分别为平衡的液体和固体的成分, 设mL和m分别为两相的数量, 由物质不灭可推导出:
五、固溶体中溶质的分布
例一:定向凝固时溶质分布规律
如果有一长度为L的杆形凝固体,假设凝固过程为一端散热,并且 液体中原子扩散和对流可达到成分均匀,而固体中迁移慢设为凝固后基 本不能变。当合金的成分为C0,开始析出的固体成分为k0C0,变化趋势 如图。已经凝固距离X后,在凝固dx时,按溶质的变化有:
当x 0时,C S (0) C0 C L ( 0) C 0 k 0
第二节 二元匀晶相图与固溶体的凝固
六、成分过冷
成分过冷对凝固过程的影响
3. 中区域的成分过冷可能生成胞 状到树枝晶的各种过渡组织。
4. 成分过冷区较大,凸起发展较 长,在凸起上再生新的凸起, 就可生成树枝晶。
5. 如果成分过冷区域特别大,得到的成分过冷度也十分大,若 达到形核要求的过冷度时,在成分过冷区可能形成新的晶核, 新晶核的生长阻碍原晶粒生长,对柱状晶的发展产生隔断作 用。
第二节 二元匀晶相图与固溶体的凝固
五、固溶体中溶质的分布
由于固溶体凝固中,析出固体的成分与液体不相同,并 且在凝固时达不到平衡,所以凝固后溶质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当然这种不均匀有时也可带来有利的利用。下面仅就几种特 例讨论。 如图所示相图的一部分,在温度t时,平衡 的液—固相成分的比,称为平衡分配系数。
第三节 二元共晶相图
二、共晶体的形成
过程
成分为E点合金的凝固
在TE温度以上仅是液体的冷却
到达略低于TE的温度,按L+α 相区分析应为从液体中析出C成分的α 相,而 按L+β 相区分析应从液体中析出D成分的β 相。如果α 和β 按一定的比例析 出,最终液体的成分不变,两固相不断同时析出,即共同结晶,故称为共晶 转变,直到液体完全消失,结晶过程完成,得到的是两固相的混合物,称为 共晶体。
第一节 相图知识
一、相与相图
二元相图:当存在两个组元时,成分也是变量,但一种组元的含 量为独立,另一组元则为余下部分。为在二维平面上表示, 通常只考虑在常压下,取两个变量温度和成分。横座标用线 段表示成分,纵座标表示温度。平面上以按这时平衡状态下 存在的相来分隔。(如图)
相图用途:
1. 由材料的成分和温度预知平衡相; 2. 材料的成分一定而温度发生变化 时其他平衡相变化的规律; 3. 估算平衡相的数量。
第二节 二元匀晶相图与固溶体的凝固
四、固溶体材料非平衡冷却
非平衡凝固的特点有:①凝固过程中,液、固两相的成分偏离液、固相线; ②凝固过程进行到一更低的温度才能完成;③生成固体的成分是不均匀的。 随着冷却速度的加大,这些差别特点表现的愈明显。 结果:生成固体的成分不均匀较偏析,快速冷却时在一个晶粒内部先后结晶 的成分有差别,所以称为晶内偏析,金属的晶体往往以树枝晶方式生长,偏 析的分布表现为不同层次的枝晶成分有差别,因此这种偏析又称枝晶偏析。 晶内偏析的程度决定于:相图中液—固相线相距愈远,组元元素原子的迁移 能力愈低(扩散系数小),冷却速度愈大,造成的晶内偏析将愈严重。 消除偏析的方法:前两条原因是不可更改的,但并不是采用慢速冷却,因为 慢速冷却会使晶粒变大,最高和最低成分之间的距离加大消除更困难,而是 快速冷却,细化晶粒,会带来晶内的偏析,即宏观均匀而微观有大的差别, 凝固后重新加热到略低于熔点温度,进行一段时间的保温,让原子在这时进 行扩散迁移,达到均匀,这种方法称为均匀化退火。
第三节 二元共晶相图
二、共晶体的形成
组织特点
当两个固相都是金属性较 强相时,共晶体一般生长成层 片状。当两相的相对数量比相 差悬殊时,在界面能的作用下, 数量较小的相将收缩为条、棒 状,更少时为纤维状,甚至为 点(球)状。
当有一相或两相都具有较强的非金属性时,它们表现出较 强的各向异性,不同方向的生长速度不同,并且有特定的角度 关系,同时生长过程要求的动态过冷度也有差异,往往有一个 相在生长中起主导作用,决定了两相的分布,共晶体的形态也 具有独特性,这时常见的形态有针状、骨肋状、蜘蛛网状、螺 旋状等。
一、相图形式
两组元在液态和固态都能无限互溶。如Cu—Ni、Ag—Au形 成二元合金对应的相图就是二元匀晶相图。 相图的构成:由两条曲线将 相图分为三个区。左右两端 点分别为组元的熔点。上面 的一条曲线称为液相线,液 相线之上为液相的单相区, 常用L表示;下面的一条曲 线称为固相线,固相线之下 为固溶体的单相区,常用α 表示;两条曲线之间是双相 区,标记L+α 表示。
第二节 二元匀晶相图与固溶体的凝固
六、成分过冷
成分过冷现象:
在相图中,成分为C0的合金凝 固时,开始析出的固相为k0C0,多 余的B组元排放到液体中,在界面 处B组元的浓度高于平均值,逐渐 向液体中扩散。在液体未达到均匀 时,结晶继续进行,新析出的固体 成分中B的量也随着上升,同时液 体中界面处B浓度上升到更高的水 平,扩散的速度因浓度差的提高而 加快。远处液体的成分依然为C0, 到B组元的扩散量和固体排放平衡 时,析出固体的成分也为C0,这时 的成分分布如图b所示。
第三节
一、相图形式
二元共晶相图
两组元在液态下无限互溶,固态下有限溶解,一组元溶入 另一组元中时都使凝固温度下降,并发生共晶转变。如Pb—Sn、 Ag—Cu等形成二元合金对应的相图就是二元匀晶相图。 相图的构成:tAE和tBE为两液相线, 与其对应的tAC和tBD为两固相线; CG和DH固溶体α 、β 的溶解度随温 度变化线;CED为水平共晶线。将 相图分成三个单相区 L、α 、β ; 三个双相区L+α 、L+β 、α +β 和 一个三相区L+α +β ,即CED 为共晶线。
第三节 二元共晶相图
二、共晶体的形成
第三节 二元共晶相图
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晶体的形成
第三节 二元共晶相图
二、共晶体的形成
第三节 二元共晶相图
三、典型合金的凝固
1. 合金IV(成分在E点附近)
特点
1) 在液体中α 和β 同时具有析 出条件,都可以析出。 2) 由于α 和β 析出过程在成分 上可以互相补充和促进,共 同析出。 3) 凝固过程可以在恒温下进行 到结束。
第二节 二元匀晶相图与固溶体的凝固
三、固溶体材料冷却时组织转变
特点:
1.与纯金属凝固一样由 形核和长大来完成结晶 过程,实际进行在一定 的过冷度下。
2.凝固在一温度范围内 进行。只有在温度不断 下将时固体量才增加, 温度不变,液固数量维 持平衡不变。
3.凝固过程中液体和固 体的成分在不断变化。
第二节 二元匀晶相图与固溶体的凝固
第三节 二元共晶相图
二、共晶体的形成
生长特点
共同生长 两个相长大时都要 排放相应的溶质组元,排出的溶 质将阻碍自身的生长,但两相同 时生长时,一相排出的组元正是 另一相生长所需要的,所以两相 的生长过程将互相促进,最后是 两相共同携手长大。由于两固相 的成分是固定的,综合成分应和 液体的成分相同,它们的数量反 映在二者的厚度相对比例上。
在TE温度以下仅是固体的冷却
第三节 二元共晶相图
二、共晶体的形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