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救护知识普及教学大纲(新)

救护知识普及教学大纲(新)

关注健康敬仰生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并结合《国务院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5号)文件精神“建立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长效机制。

要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公众参与的应急救护培训中的主体作用。

支持红十字会在易发生意外伤害的教育、公共安全等领域以及交通运输、矿山、建筑、电力等行业中开展应急救护培训。

积极推动红十字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不断提高应急救护知识在人民群众中的普及率。


当前社会灾害频发、紧急事故不断,各种意外伤害——地震、火灾、车祸、溺水、触电等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而灾害发生时,如何有效的在第一时间对伤者进行紧急救护,从而提高伤者的生存几率正是应急救护工作所要解决的问题。

打个比方,人在心脏停止跳动的4分钟之内进行心肺复苏,其成活率在50%(溺水、触电的心肺复苏成活率已达到70%以上),6分钟后降低到4%,8分钟之后几乎失去了救援意义。

成都市救护车到达的时间,一般为12分钟,因此当有人员伤亡情况发生时,在最佳的急救时间内,现场主要的处理人即“第一目击者”也就是能够第一时间对伤者提供现场救护的人,这种现场
救护称为院前救护又叫院外救护。

再比如,意外伤害中,骨折,尤其时颈椎、腰椎骨折后若搬运不当,将造成终身瘫痪;人体出血量超过800—1600毫升时,生命就有危险,同样的,利用“第一目击者”在事发现场对伤病员提供紧急救护是挽救生命的最佳途径。

据权威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每年有近3000万人次的危重急症和意外伤害需要现场救护和转送,如果只依靠医院和医生,当救护车到来时,往往会使处在生死边缘的伤病员在等待中错失挽救生命的最佳时机。

因此,现代救护理论认为,在事发现场,利用广泛的经过专业培训的“第一目击者”对伤病员实施及时有效的初步救护,可以有效的减轻伤残,挽救生命。

而事实上,学习救护技能,学会自救互救,只需要16学时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部分基本知识普及仅需要120—150分钟)。

学会和掌握现代救护技能,可以为您和您的家人、朋友、单位和企业撑起一把生命的保护伞。

请,关爱健康,敬仰生命。

教学内容
项目一:了解红十字会的宗旨、理念
项目二:心肺复苏
目标:
1.掌握现场救护原则
2.会判断伤情及紧急呼救
3.熟练掌握打开气道及人工呼吸方法
4.熟练掌握徒手胸外心脏按压法
5.学会判断气道异物梗塞
6.掌握气道异物排出方法
内容:
1.现场救护原则
2.判断意识、呼吸、脉搏、检查瞳孔,紧急呼救
3.打开气道法,口对口吹气,婴儿口对鼻吹气,胸外心脏按压,
婴儿及儿童胸外心脏按压
4.气道梗塞的表现与判断
5.立位腹部冲击法
6.仰卧位腹部冲击法、胸部冲击法(立位与仰卧位)、儿童立位
腹部冲击法、婴儿背部叩击法、婴儿胸部冲击法
教学方式:
讲课示范+操作训练
项目三:创伤救护
目标:
1.创伤救护的基本原则
2.学会现场对伤病员进行检查
3.掌握简单的止血方法
4.能对一些特殊伤口进行基本处理包扎
5.学会对骨折部位的紧急固定
内容:
1.检查伤员方法、救护程序
2.创伤止血方法:指压止血、压迫包扎止血、常见开放伤包扎方
法;现场骨折固定方法:上肢、下肢、脊柱、骨盆、开放性骨折的固定
3.创伤的搬运方法:徒手现场搬运
教学方式:
讲授示范操作训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