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1.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与所管辖设备相关人员的责任和要求、对设备缺陷的监督管理及设备缺陷的消除,检查与考核。

1.2.本标准适用于运行、检修的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

2.职责2.1.运行人员的责任和要求2.1.1.运行人员发现缺陷后,首先确认缺陷的部位、明确缺陷的性质、认清缺陷的严重程度,然后迅速报告班长,同时通知车间主任、专工或班长到场确认。

2.1.2.运行人员在通知检修人员的同时,应及时在缺陷记录中详细填写、描述缺陷情况。

2.1.3.检修人员到场后,运行人员有责任向检修人员解释缺陷发生情况并陪同检修人员一同到现场确认;如果情况允许,运行人员有责任通过重复操作、模拟演示等方式向检修人员介绍缺陷发生状况。

2.1.4.运行人员向检修人员通报缺陷时,应尽可能的描述缺陷现象,以便检修人员到场前做好工具、物资准备。

同时,运行人员有权利询问检修人员姓名并记录在帐。

2.1.5.运行人员在消缺中执行两票制度,积极配合检修人员做好系统隔离措施和安全措施。

对于检修人员反映的措施不完善、系统不能彻底隔离等问题,运行人员应马上复查、操作,直至达到检修条件要求,不得推诿、有意延时。

2.1.6.检修人员消缺后,运行人员在接到返回的工作票后,应在当值进行静态验收,确认缺陷消除后封工作票,进行相应的调试、试运、送电等工作,不得拖延。

当值不能验收的,应在日志中记录原因并向下一值交待清楚。

2.1.7.运行人员验收缺陷时按照文明生产工作标准进行核对,如达不到要求,可不验收缺陷,直至检修所有工作达到合格标准。

2.1.8.确认缺陷验收合格后,运行人员必须在当值作出验收意见,如发现缺陷消除不合格,并将不合格的原因告知检修。

2.1.9.运行人员在电话通知检修缺陷时,应首先通报姓名,使用文明用语,对态度恶劣者检修人员有权上报各级领导。

2.2.维护人员的责任和要求2.2.1.检修人员接到运行通知电话后,必须积极、礼貌通告本人姓名,必须现场确认,不得推脱、蛮横,否则运行人员有权上报各级领导。

2.2.2.检修处理缺陷执行工作票制度,缺陷处理后联系运行人员一起验收,验收内容包括文明卫生(保温是否齐全,是否工完料净场地清)、标示牌、手轮等。

2.2.3.计划停运的机组,各班组应事先做好消缺的准备工作(如缺陷统计、备品、备件、人员的安排、消缺方案等),停机后抓紧消缺,不得推诿、拖延,保证在期限内完成。

各单位消缺完毕后必须严格执行三级验收制度。

2.2.4.每一个检修人员都有接收缺陷的责任,接到运行通知后上报班长并及时消缺。

2.2.5.检修人员处理完缺陷并封工作票后,必须在当值联系运行人员验收、试运;运行人员验收合格后,检修在缺陷记录上填写“已处理”,并在当值联系运行人员验收。

如无当值运行人员交待,下一值人员有权拒绝验收缺陷。

2.2.6.对运行人员在缺陷记录的缺陷必须在当值提出反馈意见。

不能及时完成的缺陷填写“等配件”、“延时处理”、“停机处理”等意见报告车间,再由车间主任确认后在24小时内汇报到生产部。

2.3.生产部专工的责任与要求2.3.1.生产部各专业随时检查、监督检修、运行的消缺情况,对违反本标准的单位不定期进行考核。

2.3.2.每周生产部各专业核对运行缺陷处理情况并统计消缺率,按下列考核标准提出周缺陷考核表(见附表)。

3.管理原则与方法3.1.设备缺陷3.1.1.凡设备在运行或备用中发生威协设备安全、影响设备出力或经济运行、文明生产的异常现象称为设备缺陷。

3.1.2.发现设备缺陷应及时消除。

因系统原因不能及时消除且威协安全,影响运行的缺陷,分场应制定出相应的监督措施及事故予想并真正落到实处。

3.1.3.明显危及设备及人身安全的紧急缺陷,应按事故处理规定处置,绝不能冒险胡拼造成人身事故及重大设备损坏事故,客观允许时应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

3.1.4.在带电、带压、有着火或爆炸危险的场合处理缺陷,必须遵守安全工作规程及有关规程制度规定,做好安全技术措施。

3.1.5.设备缺陷经检修人员处理后,必须经运行人员验收合格方可确认缺陷消除。

3.1.6.设备检修和日常巡视检查,应结合设备专责分工进行,班组、分场、生产部、检修副主任负责设备缺陷的管理工作。

3.1.7.为便于缺陷统计和分级管理,设备缺陷可分为三类3.1.7.1.第一类称为重大缺陷,是指重大的历史性或带有频发性的缺陷,班组不能及时解决的,需分场、生产部、公司组织研究制定技术措施,报总工程师批准,列入大修或更改工程计划解决的项目,这类缺陷属技术复杂或设备材料长期不能解决的重大缺陷。

3.1.7.2.第二类称为一般缺陷,是指需要配合停机、停炉或系统停电等才能解决的,直接或间接威协安全运行和影响出力的缺陷,并可以临时申请调度停止设备运行或纳入检修计划解决。

3.1.7.3.第三类称为零星缺陷,包括生产类缺陷和非生产类缺陷3.1.7.4.生产类缺陷:指不需要停用主设备或降低出力就可以消除的设备缺陷;或消除时不影响机组出力或负荷曲线,可随时消除的缺陷;或者虽然在运行中无法消除,但不影响主设备正常运行及不影响机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缺陷。

3.1.7.5.非生产类缺陷:主要指主辅设备及其系统以外,对机组、设备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不会构成直接影响的建、构筑物等非生产设施缺陷,包括建、构筑物等。

3.2.设备缺陷管理原则3.2.1.所有生产系统人员在缺陷管理中必须严格执行公司《设备缺陷管理制度》及公司《设备巡回检查制度》等其它涉及缺陷管理的制度。

3.2.2.设备缺陷坚持“随时发生随时消除”原则,必须尽快消除。

3.2.3.接到运行人员通知后,检修人员正常上班期间白天10分钟,节假日及夜间50分钟到现场,检修人员到场后积极组织消缺工作。

如检修人员到场延误,值长记录到达现场时间进行考核。

3.2.4.一类、二类缺陷由班长迅速报告值长,三类缺陷一般可不报告值长。

但当三类缺陷不能及时消除、无法控制以致危害设备安全经济运行,三类缺陷可能升级为二类缺陷时,要立即报告值长。

3.2.5.对于二类缺陷,值长应立即通知相关车间主任、专工或班长,并可根据严重程度、发展情况确定是立即通知还是可以延时通知生产部专业以上人员。

3.2.6.对于一、二类缺陷,值长应组织做好防止缺陷扩大的措施。

3.2.7.需要紧急处理的缺陷,值长有权利批准检修人员暂不办理工作票,安排做好隔离措施后立即消缺,由运行人员做好记录。

但如果消缺时间超过四个小时,检修人员应补办工作票。

3.2.8.对于一类缺陷,公司应指派副总以上领导作为消缺负责人,进行现场指挥、协调。

相关车间主任、专工应立即组织检修人员进行连续不间断消缺。

3.2.9.对于二类缺陷,相关车间主任、专工作为消缺负责人,进行现场指挥、协调,并制定消缺时间、方案,生产部专业人员协调配合,按计划及时进行缺陷处理。

3.2.10.对于三类缺陷,如果是夜间发生,运行人员可在确认缺陷不会扩大、对现场文明生产影响不严重、不影响机组运行参数和方式的情况下,在当天22:00之前或第二天早上8点上班后通知车间主任、专工或班长。

3.2.11.三类缺陷,本着随时发生随时消除的原则,由运行人员验收确认。

3.2.12.对需停机处理、24小时内处理不完、等备件等缺陷,车间应及时汇报到生产部确认,由生产部专工认可并签署意见,同时生产部专工应向主任及副总汇报,并会同值长组选择、安排合适的消缺时间。

3.2.13.影响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重大缺陷,暂处理不了,需坚持运行的,车间应向生产部专工汇报,生产部专工向生产副总经理请示,争得领导同意后,汇报生产部主任,并落实防止缺陷扩大的安全技术措施,制订消缺计划。

3.2.14.对于暂时不能确认归属单位、协商解决不了的缺陷上报生产部,由生产部专工负责协调解决,通知车间主任安排处理,直至问题解决。

3.2.15.检修、运行人员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原则上不奖励,重要缺陷可填写“嘉奖报告”申请奖励。

3.2.16.消缺率重点考核三类缺陷,对于能够及时消除而未能消除的缺陷,可适当加大考核力度。

3.2.17.非生产类缺陷原则上不记入缺陷记录,需外协配合处理时,车间填写《生产临时用工单》经审批,递交到生产部,由生产部专工存档并复印、下发相关部门处理。

同时,运行人员应在班长日志中做好记录。

3.2.18.机组停备期间消除并需启机后确认是否合格的缺陷,可先由运行人员验收,若启机后确认不合格,再由运行人员记录遗留缺陷。

3.2.19.由于某一单位设备缺陷而影响到其它单位设备运行、文明卫生、工作环境等问题,由设备缺陷单位负责处理造成的后果和文明卫生,直到恢复之前正常状况。

4.检查与考核4.1.对于本专业缺陷,不积极查找原因,消缺不主动、不积极、不及时,按缺陷严重程度考核相关车间100-300元,可由值长和生产部专工考核;对于积极查找设备缺陷的检修、运行部门,可视缺陷严重程度奖励100-500元。

4.2.检修人员处理缺陷每迟到一次考核20元,超过一小时不到考核50元,到现场不积极主动处理缺陷(指能处理的缺陷),每延长一小时考核50元。

由值长以通知单形式下发,生产部执行考核程序。

4.3.管理人员到现场巡视检查,应发现的设备缺陷而运行人员没有发现,每项考核运行20元,重要缺陷(或造成后果的、缺陷扩大的)考核50-100元。

生产部主任及以上人员发现缺陷,运行缺陷记录没有记录的加倍考核车间主任。

4.4.检修人员未按时消缺或消缺不合格,运行人员验收,每项考核运行与检修人员各50元。

消缺后设备文明生产和场地清洁卫生不合格,未及时整改的,考核检修负责人20-100元。

4.5.检修后的设备应保证质量,如修后七日内出现重复性检修,视情况每次考核100-200元。

若经过调查确属设备质量问题而非检修质量问题的,免予处罚。

4.6.由于运行人员调整不当,引起的跑、冒、滴、漏、设备偏离正常运行参数,每次考核50-200元。

4.7.由于运行人员操作不当或检修、运行缺陷发现不及时或没做好防止缺陷扩大的安全措施,造成设备损坏的,考核100-500元。

4.8.检修人员提出工作票后,运行人员应积极做好安全技术措施,由于措施不及时而影响工期,按每小时50元考核运行。

4.9.涉及两个专业及以上的缺陷,车间之间应积极配合,协商解决。

不沟通、不配合、推诿扯皮者,每次考核50元。

情节严重影响生产的加重考核100-500元。

不服从生产部专业处理意见或不服从工作安排的车间,考核200元。

生产部有权利最终裁定缺陷的责任单位,并利用考核责任单位的资金奖励积极消缺的单位。

4.10.生产部专工对缺陷消除情况监督不力、不及时考核车间的,考核个人100-200元。

4.11.重大设备缺陷处理没有技术方案的考核车间消缺工作的管理人员和生产部相关专业专工各50-100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