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文言文二则》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文言文二则》是两篇文言文。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的思想家列子创作的散文,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出决断的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
本单元的关键字是“科学、机遇、思考”,阅读要求是“体会文章是如何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
本课的两个故事一个说明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另一个说明要善于思考实事求是,都是发现科学不可或缺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会写“援、俱”等4个字,读准字音,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难点: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二、说教法: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法这篇课文是文言文,要求背诵,需要充分朗读、熟读成诵。
文言文中常常会出现较长或教难的句子,因此我采用学生跟随范读去读,在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进行断句朗读,分角色朗读等。
更多内容请搜索微信公众号:xxyw1002.讲解点拔教学法文中虽然有部分句子不好理解,但这两个故事学生早已知晓,六年级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因此我采取互动讲解学习,约束学生结合注释逐字逐句讲解,点拨发现古今异义的字,和蕴藏其中的道理,培养学生学习理解文言文的思维和方式。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孔子、孟子等任务简介,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更生动。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画出古今异义的字,对不理解的字词做出标记并互相交流。
课内主要是朗读课文,划分长句子停顿,学习生字和课文内容,结合课后习题,进行适当练习,从而掌握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两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1.通读两则文言文,把不认识的字词注音并搞清楚字义。
2.画出古今异义字,划分文中长句子停顿。
3.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说到我国古代有名的老师,你们会想到谁?孔子、孟子,很棒,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关于他们的文言文。
二、学习生字1.学生自由文言文,读准字音,读通文句,画出不懂的字句,互相交流。
2.课件出示生字。
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重点交流几个字的读音:弗,辩。
三、学习《学弈》1.课件出示孟子简介,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孟子故事。
2.理解题目,指名读,相机正音,指导断句。
(通国之/善弈者也思/援弓缴/而射之为(wèi)是/其智/弗若与?)3.范读,学生跟读,引导发现朗读文言文的方法。
(朗读速度比较慢,句中停顿多。
)4.小组合作交流,结合注释,逐字逐句把握,理解文章内容。
弈秋是谁?两人是怎么学的?结果怎么样?为什么会“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更多内容请搜索微信公众号:xxyw100理解“为是其智弗若与”的意思。
5.学习“之”的不同。
6.齐读课文,联系生活,深化认识,引导总结:学习时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7.巩固背诵。
学生一起复述故事内容,根据译文完成课文挖空。
尝试背诵。
8.板书设计:学弈一人→专心致志学习要专心致志一人→开小差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明白了学习时要专心致志。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关于孔子的故事,大家能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什么呢?二、学习《两小儿辩日》1.理解课题,出示列子、孔子简介。
(《列子》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等)2.学生用文言文朗读方法朗读课文,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3.指名读,相机正音,指导断句。
(“斗”dòu,“沧”cāng)4.范读,跟读。
指名读。
5.学习课文出示注释,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引导讲述故事内容。
6.逐句学习,理解字意,学习课文。
(把握古今异义字,课件展示条理)人物、起因、各自观点、各自依据7.体会“孔子不能决也”,理解孔子实事求是态度。
孔子被尊称圣人,是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形象何其高大,可是面对两个小孩子关于太阳远近的辩论,却说自己无法判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自由发言,说说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道理。
9.归纳总结:课文采用答问式的对话来表现人物并阐明道理。
两小儿说话有理有据,表现出他们善于观察、天真可爱的特点,而孔子的态度表明了他实事求是的谨慎科学态度,也说明了学无止境要不断探索。
10.科学拓展:早晨的太阳看上去大是因为大气层折射,放大了太阳的像。
中午热是因为中午太阳光直射地面,受热最强。
11.板书设计:日始日中一儿:近→如车盖远→如盘盂(远小近大)善于思考一儿:远→沧沧凉凉近→如探汤(近热远凉)实事求是孔子不能决也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当代作家叶永烈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主要是用多个事例论证并告诫人们只有不断的探索与发现,才能获得真理,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解决问题。
全文条理清晰,通俗易懂,字里行间闪烁着知性之美、智慧之美,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很好的启发。
(二)教学目标1.认识“惯、圃”等11个生字,理解并积累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
明确作者用了哪些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探究精神。
难点: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默读法本课语句优美富有哲理,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细读品味,整体采用默读方式,以便把握文章结构,感受列举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2.发现点拔教学法本课说理性强,结构清晰,逻辑明确,学生不难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我采用由学生讲述发现、点拨启发学生对文章的思考,发现文章逻辑,理解列举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更多内容请搜索微信公众号:xxyw100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文中人物相关资料,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更生动。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查找课文中人物的相关资料。
课内主要是默读,划出印象深刻的句段,学习生字和课文内容,结合课后习题,进行适当练习,从而掌握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划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3.搜集一些科学发现与机遇的故事。
(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你们指导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伟大的成就吗?(自由发言)板书课题。
请你们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学习生字词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件展示作者简介。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印象深刻的地方和不理解的词句,交流理解。
3.出示生字,教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重点交流的几个字:惯,溅,搜,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通课文。
边读边思考。
(课件展示问题)写了几件事?每件事讲了什么?文章想说明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2.检查朗读(抽读、举手读),指导把人名、地名读正确。
理清脉络。
(总分总)更多内容请搜索微信公众号:xxyw100第一段(1)提出论点;第二段(2—5)事例论证;第三段(6—7)总结全文3.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三件事:紫罗兰与酸碱试纸、地图和蚯蚓分布推论大陆海洋的形成、眼珠快速转动时最容易做梦。
都是围绕“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开展的,这也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4.学习第一段: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怎么提出来的?开门见山,明确指出。
“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肯定其正确性、普遍性。
第二课时一、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学习第二部分:三个事例课件展示表格,同桌合作完成。
(人物、发现问题、不断发问、反复实验、找到的真理)2.交流三个事例的相同点。
(科学家发现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问题,得到结论。
(第二自然段))3.研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标点符号表述的好处。
(课件展示文段)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司空见惯。
“?”代表发现问题,不断追问;“!”代表发现真理。
把“?”拉直成“!”,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总结课文,感悟精神1.齐读6、7自然段,画出关键词,说说他们找到真理凭借的是什么?见微知著(结合事例具体说明)要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独立思考、锲而不舍(发现问题后是怎么做的?)课文运用例证法,引用华罗庚的话进行收尾2.总结课文,回顾内容。
(他们的反复实验就体现了他们那不断探索、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精神,正因为他们的这种科学精神,才找到了真理,这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3.领悟“?”“!”所蕴涵的情感。
(含义、情感)三、拓展延伸1.学到的词语。
积累有启发的句子2.仿写,运用具体事例来写一篇短文。
(明确事例,紧扣观点,突出重点)四、课文小结这篇课文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再用三个确凿的事例具体说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引用名言重申论点,使人信服。
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锲而不舍,才能将偶然的机遇变成切切实实的真理。
五、板书设计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司空见惯?!发现真理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独立思考锲而不舍16 《表里的生物》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表里的生物》是一篇叙事文,叙述了“我”小时候因为坚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物这一观点,因此笃信父亲的表里有一只活的蝎子的事,表现出童年的“我”善于思考,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