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社会保障学课件》第4章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社会保障学课件》第4章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4. 待遇支付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总额÷计发月数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 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 限)×1%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职工本人的平均缴费工资指 数×职工退休时上一年度当地职工社会月平均工资
实现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并逐步从制度全覆盖走向 人群全覆盖。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4.1 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4.1.1 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 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可划
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这两大阶段。 改革开放前,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是在借
社会保障学
第4章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本章学习要点
1. 掌握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构成; 2. 掌握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 险制度、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及 现状; 3.把握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 保险改革的动向。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改革开放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尝
试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1.改革开放前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改革开放前,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发展,基
本经历了初建、修订以及停滞三个阶段。
1)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初建(1949—1952年)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1.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初创阶段(1949—1956年)
1955年政务院颁布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 退职处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机关事业单位 的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建立,该法规定保险费用由 国家机关行政经费和事业单位的事业经费直接支 付。
建立是以1951年2月由政务院颁布的《劳动保险 条例》为标志,该条例养老保险费的征收、支付 标准、管理和监督等内容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2)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修订(1953—1965年)
(1) 1953年的修订。使适用范围扩大,支付标准 也有所提高,还将原来规定的本企业工龄的10年 降低到5年。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本人的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a1/A1+a2/A2+…+an/An)×N 式中a1,a2,…,an为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2年,…,n 年本人缴费工资额;A1,A2,…,An为参保人员退休前 1年,2年…,n年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N为参保企业 和职工实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2.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 1) 隐性债务的含义
一般情况下,随着在职职工缴费记录的增加,他们所积累 的养老金权益也在逐渐增加。这部分养老金权益就是养老 保险制度对他们的负债。由于其不存在任何可见的借贷行 为,而仅由国家的规定和强制力来保证实行,故称之为隐 性债务。
2005年,国务院在总结东北三省试点改革经验的基础上 ,颁布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将缩小个人账户规模,改变个人账户资金来源,逐步做 实个人账户,调整了养老金的计发办法,强调与缴费挂钩 ,同时扩大了保险范围,将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开 始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企业缴费不再 划入个人账户,即企业缴纳工资总额的20%完全划入社 会统筹账户,个人缴纳工资的8%,完全计入个人账户。
2.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调整阶段(1957—1966年)
1958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工人、职员退休、 退职处理的暂行规定》中,将城镇企业职工和政 府公务员的退休办法合并。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3.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倒退阶段(1966—1977年) 文化大革命期间,整个养老保险制度受到严重的干扰和破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2.缴费
城镇各类企业及其职工的缴费方法与个体工商户及灵活就 业人员不同。
城镇各类企业及其职工的缴费办法规定为:缴费基数为参 保人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资;企业按照本企业职工上年度 工资总额的20%计入统筹账户;职工个人按照本人上年 度缴费基数的8%计入个人账户,即企业与职工个人的合 计缴费率为职工工资总额的28%。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4.2.2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内容 1.资金筹集
养老保障的事务完全由政府和单位包办,个人不 缴纳保险费,也不承担任何责任。机关事业单位 养老保险制度采用的是典型的财政预算支付制, 资金来源于国家税收,每年根据支付退休费的实 际需要直接由各级财政预算安排。
坏,这使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陷入停滞甚至是倒 退时期。
4.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恢复阶段(1978—1992年) 1978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
决定》和《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将1958 年统一的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制度又重新 分立,并对企业职工退休退职条件、对劳动模范和特殊贡 献人员的退休问题做了明确规定。
(2) 1958年的修订。1958年国务院颁布了《关 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将职工养 老保险与公务员养老保险进行了统一,并调整了 养老金的支付标准。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3)停滞阶段(1966—1977年)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已经平稳运行 十几年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因政治冲击而陷入了 崩溃状态,可以说这一时期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步 入了非正常的停滞阶段。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6.事业单位独立改革阶段(2005年至今)
2009年国家人资和社保部下发了全国《事业单位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要求山西、上海 、浙江、广东、重庆5个试点省市开始试点。
这一改革实行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相同的社会统 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缴费基数、缴费比 例、计发办法等都与企业养老保险相同。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3)2000年以后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明确了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比例,调整了 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的比例,企业缴 费全部进入统筹账户,不再支援个人账户 ,调整了养老金计发办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3.2005年后的试点经验总结
4.保险基金保值增值问题
影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 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养老金保值增值的正常机制。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4.2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4.2.1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事业发展的重要转折为 分界点,将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演 变过程划分为6个阶段。
2《社会保障法》的诞生
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危机背景下, 1935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 关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而且也是真正具有综合性质的 社会保障法律。此法中首次提出了社会保障的概念,并设 立了老年社会保险、失业保险、盲人救济、老年救济以及 未成年人救济等5项内容,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障体 系。美国以此为反危机的有效措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 的复苏和繁荣。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2.改革开放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1)改革开放初期养老保险制度的恢复和重建
1978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 行办法》,提高了养老金支付标准,降低了养老金的领取 门槛,标志着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开始恢复。
1984年,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机制开始推行试点。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4.1.3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1.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问题
虽然从近十年的变化趋势来看,全国越来越多的 省份摆脱了收不抵支的困境,亏损的省份从2002 年的29个减少到2011年的14个,但亏损的总额 却逐年扩大。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办法规定为:以当地上 一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缴费比例为20% ,全部由个人缴费,其中8%计入个人账户,其余12%计 入社会统筹。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3.领取资格 (1) 退休年龄:男60周岁,女55周岁。 (2) 缴费年限:缴费满15年以上。
1986年,,规定养老金由企业按照工人工资总额的15% 左右缴纳养老保险费,合同工按照不超过本人标准工资的 3%缴纳养老保险。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2)20世纪90年代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1991年,国家、企业、个人三方缴费机制的确立。 统账结合模式的确立。1995年,第一次确立了社会统筹
社会保障学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5.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起步阶段(1993—2004年)
随着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颁布,上 海、辽宁、海南等地率先开展了公务员养老保险 制度改革。
截至1997年,全国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 革下达文件的省级政府有19个,推行试点的省市 为27个,县市区达1700余个。
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规模从1997年到2033年,我国 政府需要支付的职工养老费用总额为8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