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册国学经典主题诵读

第九册国学经典主题诵读

第九册国学经典主题诵读一、亲近自然1.披绣闼(tà),俯雕甍(mãng),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xù)其骇瞩。

闾阎(lǘ yán)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gě)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通:轴zhú)。

云销雨霁(jì),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wù)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唐王勃《滕王阁序》2.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3.桃之夭夭,灼(zhuï)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ãn)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国风·周南》4.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南朝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二、爱国情怀1.曰:“使之虽病也,任之虽重也,君子不能为谋也,士弗能死也,不可!我则既言矣。

”与其邻重汪?往,皆死焉。

鲁人欲勿殇(shānɡ)重汪?,问于仲尼。

仲尼曰:“能执干戈以卫社稷(jì),虽欲勿殇也,不亦可乎!”——《礼记》2. 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

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

——于谦《立春日感怀》3.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tì)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康诰(ɡào)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

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大学》4.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páo)。

王于兴师,修我戈(ɡã)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jǐ),与子偕(xiã)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秦风·无衣》三、语言艺术1. 憍(jiāo)泄者,人之殃(yānɡ)也;恭俭者,偋(bǐnɡ)五兵也。

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

故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故薄薄之地,不得履(lǚ)之,非地不安也,危足无所履者,凡在言也。

巨涂则让,小涂则殆(dài),虽欲不谨,若云不使。

——荀况《荀子·荣辱》2.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後(hîu)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後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

此皆进学之道也。

——《学记》3.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

不言,谁知其志。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4. 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

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

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孟子·梁惠王下》四、走进名著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qiáo)江渚(zhǔ)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明·杨慎(shân)《说秦汉》3.广施恩惠,人生何处不相逢;多结冤仇,路窄狭时难回避。

——《水浒传》4.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zhānɡ)鹿为友,猕(mí)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西游记》五、信息技术1、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pēnɡ)鲤鱼。

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汉乐府》六、领袖风采1.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yú)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子兵法》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大学》3.以家为乡,乡不可为也;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也;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也。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毋(wú)曰不同生,远者不听;毋曰不同乡,远者不行;毋曰不同国,远者不从。

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唯君之节!——《管子牧民》4.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孟子·公孙丑下》七、异域风情1、关关雎(jū)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cēn cī)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wù)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xìng杏)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冒)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周南·关雎》2、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ã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诗经·秦风·蒹葭》3、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sì)?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佻(tiǎo)兮达兮,在城阙(quâ)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诗经•郑风•子衿》4.扬之水,不流束楚。

终鲜兄弟,维予与女。

无信人之言,人实诳(kuánɡ)女。

扬之水,不流束薪。

终鲜兄弟,维予二人。

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

——《诗经•国风•扬之水》八、感受真情1.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增广贤文》2.太史公曰:始翟(zhái)公为廷尉,宾客阗(tián)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人署(shǔ)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史记》3.葛(ɡě)之覃(tán)兮,施(yì)于中谷,维叶萋(qī)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jiē)。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yì)是濩(hu î),为絺(chī)为綌(xì),服之无斁(yì)。

——《诗经•国风•葛覃》4.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ěr);辟如登高,必自卑。

《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xī),和乐且耽(dān)。

宜尔室家,乐尔妻孥(n ú)。

”子曰:“父母其顺矣乎!”——《中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