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外科工作流程
为切实保障患者权益,减轻患者负担,理顺诊疗环节,减轻病房压力,保持医疗秩序稳定,特制定以下科室工作流程。
一、急诊与病房流程规范
1、急诊科首诊医师在接诊患者后,经初步诊断,认为可在观察室接受治疗的,不应收入病房,但观察时间一般不能超过3天;对于需要住院的患者,应按照“专病专治”原则收入相应专业病房,如患者病情复杂,接诊医师一时难以界定收治,须立刻请示急诊科主任或相应专业主任指定收治病房。
对于危重患者,应待病情平稳后再转入病房治疗。
对于患有高危疾病或立刻手术的患者,应迅速启动“绿色通道”,直接送入相应病房或手术室进行治疗或手术,以尽最大可能抢救患者生命,各有关部门应密切配合,协同工作。
2、门诊和病房流程规范门诊医师接诊患者后,经诊断认为属本科专业疾病,留本专业继续诊治,若发现患者为非本专业患者,应及时转有关专业,并与患者交待有关注意事项。
需要住院的,按照“专病专治”原则,将患者收到相应专业病房,若有必要可与门诊办公室或医务处联系,组织有关专业进行门诊疑难病会诊。
3、临床科室与医技科室流程规范医技科室和临床科室要加强临床和科研协作,密切配合,对需要进行CT 及X线、化验等各项检查的患者,医技科室应优先安排危重患者、住院患者进行检查,并尽快出具检查报告,做到早检查、早报告;病房经治医师及时追踪检查报告,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医技科室对诊断或报告有疑问者,应及时与临床医师进行沟通并加强临床随访,必要时可请临床医师会诊,协助检查及诊断。
4、患者专科流程规范患者住院期间出现他科病情或确诊为其他专业疾病或合并其他专业疾病且比本专业疾病更为紧急时,经转入科医师会诊并同意接收后,由转出科护理人员通知住院处办理转科手续(危重患者优先办理),经治医师写好转科记录,按联系时间转科。
转出科需派人陪同到转入科,并向值班医师交待病情;转入科医师及时检查处理患者,书写转入记录。
患者及其家属要求转科时,要全面权衡并尽量满足其要求,如确因病情危重不能转科,要向家属详细解释并取得同意和签字。
如家属坚持转科,应向上级医师或主任报告,并在病历记录中及时记载,经家属签字后再转出,不得以任何理由强留或收治非本专业范围的患者。
二、科室普通患者工作流程:
1、对普痛入院患者24小时内指定主管住院医师,并由住院医师24小时内完成住院记录,制定诊疗方案,如常规检查,常规治疗,每天2次查房;
2、主治医师24小时内对新入院患者查房,并确定诊断和进一部诊治方案,对重要检查、特殊药物治疗、手术方案等。
主管住院医师有责任做好病历记录。
主治医师每日查房1次,手术患者术前必须有主治医师以上医师查房。
3、急诊入院患者2天内(急危重患者入院后须立即请示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门诊患者3天内有副主任医师查房,进一部确认、补充、修改诊治方案。
副主任医师每周查房1-2次。
4、住院期间小手术可由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决定实施,大中型手术必须经过术前讨论(急诊、抢救手术除外)最终确认手术方案,病历中应详细记录,须有副主任以上医师参加,术者必须参加讨论。
三、住院患者诊疗方案临时改变时决定程序
1、诊疗方案包括:治疗方案、手术、术前检查、术后处理、重要会诊、转入转出患者等,当诊治方案临时改变时应按照一定的程序请示上级医师,并经集体讨论后决定。
2、治疗方案的改变:一些重要治疗方案的确定和改变,如:化疗方案、抗生素的变更、是否进行肠道准备、吻合器的应用等,经本组上级医师或本病区主任或副主任同意后方能进行。
3、手术中临时改变术式:
若手术探查中发现与术前讨论的术式有明显改变,由手术主持医师即刻向上级医师报告,若上级医师不能决定时,则逐级上报至科主任、分管院长;经讨论决定新的手术方案后,由术者或上级医师向患者和(或)家属交待病情,得到患者和(或)家属的书面同意后,方能继续手术。
4、重要检查的改变:改变一些重要检查项目,如:CT及血管造影等均需请示上级医师,经本组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同意后方能进行。
5、诊疗过程的改变:患者诊疗过程发生改变,如:需要其他科室会诊或院外会诊、患者须转入其他科室治疗、其他科室患者须转入我科手术等,均须向上级医师汇报,经科主任同意后方能进行。
6、其他:对于危重、疑难患者的重要诊疗方案改变或重要患者(干部、外宾等)诊疗方案的改变,必须报告科主任,上报医务处备案及分管院长。
改变诊疗方案时,应及时向患者及家属交待,并将改变情况及讨论结果记录在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