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望岳》中考题汇总(含答案)

《望岳》中考题汇总(含答案)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简析】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全诗通篇以“望”字统摄,描写了诗人眼中泰山的巍峨壮丽,抒发了诗人不甘平庸、奋力攀登人生高峰的雄心壮志和傲视一切的英雄气概。

【注释】①岳:此指东岳泰山。

岱宗:对泰山的尊称。

②夫如何:怎么样③齐、鲁:山东地区。

青:指山色。

④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未了:不尽,不断。

⑤造化:这里指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

⑥阴阳:阴指山之北,阳指山之南。

⑦割:分。

夸张的说法。

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⑧昏晓:黄昏和早晨。

⑨荡胸:使心胸激荡。

⑩决:裂开。

眦:眼眶。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⑾会当:应当,定要。

凌:登上。

⑿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赏析】前六句写尽泰山景色,突出了泰山的气势,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后两联写泰山景物,主要表达诗人的感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写了诗人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

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

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写出了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逼真的描写出了“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

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绝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该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

全文没有“望”,却句句写“望”。

空间由远而近,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凝望,尾联俯望。

【试题】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诗中“造化”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7.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精神。

(2分)8.下面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用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

B.“造化钟神秀”中,“钟”字写出泰山将天地间一切秀丽的景色聚集在一起的神奇作用。

C.“会当凌绝顶”中,”会当”的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D.作者用“岱宗夫”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6.大自然7.不甘平庸、奋力攀登人生高峰的雄心壮志和傲视一切的英雄气概。

8.D1.“岱宗”是指___________。

(2分)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2分)A.“齐鲁青未了”是指齐鲁大地虽不是一片绿色,山色却是无边无际的。

B.“阴阳割昏晓”描写了山中黄昏时明暗交替的景色。

C.“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了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D.“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登临山巅所产生的无往不胜的傲气。

1.泰山(2分)2.C(2分)1.诗中“齐鲁”是指现在的地区。

(2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岱宗夫如何”句,写出了作者乍一望见泰山时对自然造化神奇的疑惑之情。

B.“造化钟神秀”句,“钟”是“聚集”的意思,“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给人泰山如刀的感觉,突出了泰山险峻崎岖的形象。

D.“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句写出了黄昏时山中云气层出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1.山东 2.A7.这是首五言古诗,表现泰山、的特点。

(2分)[8.下列对着首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泰山别名“岱”,因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B.首句以设问的方式体现了诗人乍见泰山的惊叹。

C.末句描写诗人登上山顶后所看到的景象,极富哲理。

D.全诗由远望到近望、细望,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热爱。

7.高大险峻神奇秀丽8.C。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1.(1)全诗是围绕着“”字来写的。

(1分)(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明了诗人什么决心?(2分)11.(1)望(或:看、观、岳、山)(1分)(2)示例:①表明了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也要攀登人生顶峰的决心。

②表明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决心。

(2分。

意对即可。

)崇明: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6——7题(4分)。

(甲)观沧海(乙)望岳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两首是分别以总领全篇。

(2分)7、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都描写了雄伟壮丽的景色。

C、都具体描绘了事物的景象。

和字)(2分)B、都融入了作者浪漫的想象。

D、都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6、观望(每格1分,共2分)7、B(2分)C. 绝句宝山区 2018 一模:(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望岳杜 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 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 —7 题(4 分)6 .本诗作者是7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人名)( 2 分)(2 分)A .作者运用比较,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B .作者运用描写,写出了泰山的耸立险峻。

C .作者运用设问,表达了自己的好奇疑惑。

D .作者登临山顶,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6 .( 2 分)杜甫 7 .( 2 分) B徐汇, 2018 二模:6. 从体裁看 , 本诗属于 (望 岳 杜 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 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 分)A. 古体诗B. 律诗 D. 七言诗7. 诗中“凌”的含义是 (2 分 )6 .(2 分)B 7 .( 2 分) 登上其他试题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全诗没有一个 “望” 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而 ,时间是从至 ,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答案:远、近 朝、暮2 、“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用“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的特点。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描写,表达了写,。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之情。

答案:巍峨(高大);神奇秀丽;巍峨(高大);实,细节,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3、“造化”句写泰山的写泰山的,是答案:秀美、虚;高大、实,是写;"阴阳"句写。

4、《望岳》中每一联都有首联是"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颔联是,颈联是,尾联是。

答案:远望、近望、细望、俯视5、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

答案:整体形象、诗人的感受6、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A、"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此句写近望所见,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秀美,用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有哲理,表达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7、对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拓展】2015年河北省: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6—7题。

(7分)望岳春望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

(4分)(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了的景象。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的景象。

7、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临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B.“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

此句写出了离乱中人共有的一种感受,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吟哦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忧愁难解的情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与五、六两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予以凝练,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6.(1)泰山神奇秀丽、高大雄伟(2)国都残破,乱草丛生。

7.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