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

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

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改革课堂教学,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把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进取的“我要学”,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主地,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为了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促进其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我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从几个方面训练学生: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生参与学习,要从观察入手。

例如,学习生宇,要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和形近或同音字进行比较;学习课文,要引导学生看图,并联系课文所写的人和事,学习观察。

在这个思路的导向下,老师要渐渐改变了过去一味灌输知识的教法。

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人和主体。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出多媒体动画片、投影片,收集实物,让学生表演课本剧,等等,使学生从中学习观察,培养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读书无疑。

是不善于思考的表现。

质疑问题是语文教学特别是阅
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

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教会学生思考问题,培养他们大胆质疑的习惯。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通常运用“初读问疑”,“读中导疑”,“读后说疑”等形式,让学生在疑问中读书,在析疑中思考,从中明白事理,达到真正理解。

3、巧妙的创设情境,在兴趣中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

有了兴趣。

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爱交朋友。

根据这点,教学时,可将生字形象称为“生字宝贝”“生字朋友”让学生有种亲切感。

使之乐意学习生字。

结合每一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巧妙地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

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重视个性的技能发展
素质教育作为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我们抓住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因材施教,以不同层次知识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

因此,语文教学过程的设计、教法的安排,要适应于受教育者的不同层次、不同情况。

让有能力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知识,从而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语文活动课可以有以下形式:
1、游戏课。

通过游戏,把所学的知识再现,加深理解和记忆。

如一年级的拼音巩固,可以通过找朋友的游戏,把字母成音节。

2、表演课。

就是以课文为改成课本剧让学生表演。

通过表演,不但可以体会人物的感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提高朗读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3、课外阅读和交流各自学到的语文知识,能培养自学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

4、知识竞赛课。

通过语文知识、技能技巧的竞赛,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促进语文水平的提高。

三、在语文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语文教学和德育的关系
语文教学是塑造人的教育,我们的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不是空泛的文章,教学生学课文,也不是只让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几个生字、一些语文知识和写作方法,而是通过课文,把人类在社会生产的经验,科学文化知识,思想观念及行为规范等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受到启发教育。

我们注意到,语文教学往往受到外界思想的影响,怕别人说“语文课上成思品课”。

我们要求老师在授课时尽量挖掘课文的知识点和德育点,并考虑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

1、语言文字训练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

教师要善于从语言入手,引导学生抓住表现思想感情的重点词语句子,以读导悟,让学生思想上受到感染。

2、阅读训练发展学生的思想品质。

“让学生充分的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创设情景发展学生的人格品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习借鉴特级教师李吉林创立的情景教学,以“行”为手段,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智慧源泉,促使儿童合理地使用大脑,且又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证,儿童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研究的乐趣、审美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是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自我需求的活动。

儿童的道德、思想、审美教育就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着。

这样,语文教学就不仅是工具的掌握,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人格素质。

4.注重教学过程发展学生的心理品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是语文课堂教育的又一重要内容。

学生人格发展的原动力深藏于学科知识及其教学之中。

健康人格发展是文化的最后的沉淀。

语文课堂教学要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一个平等、和谐、热烈的语文课堂气氛,建立起友好、宽容、理解的心理关系,形成良好的语文教学活动的心理环境。

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让每一个学生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是每一个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教会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不断获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又要教会学生做人,培养良好的个性,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开发潜能,发展健全的个性。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我们民族振兴的关键,也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
的重大课题。

因此。

作为实现基础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的语文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我们只有齐心协力,坚持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大胆摸索教学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使学生具备社会发展需要的优良素质,提高适应社会需要的素质,为培养21世纪的建设者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