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黄梅戏《家》的改编 正文

论黄梅戏《家》的改编 正文

一、黄梅戏《家》的简述黄梅戏《家》是由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和安庆市黄梅戏二团共同排演,由安徽电视台于1996年拍摄的八集音乐电视连续剧,其主要演员是候长荣、周再生、周源源、左丹等,这批优秀的黄梅戏演员将小说《家》中的矛盾以及剧情用黄梅戏的形式完整的展现在观众面前。

此片一播出无论是在音乐戏曲界还是在电视界均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仅1996年就获得全国第十六届电视剧《飞天奖》二等奖,第十四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戏曲片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全国戏曲二等奖,中国戏曲音乐优秀作曲奖等殊荣。

○1黄梅戏《家》是根据巴金的同名小说《家》改编而来,真实地反映了“五四”时期一个封建大家族的腐朽衰败和年轻一代的不幸与觉醒。

主要讲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没落的故事,当中展现了五四新思潮与封建礼教之间的思想冲突、晚辈与长辈之间思想矛盾的冲突,通过一个封建大家庭的没落表现了封建社会在社会发展大变革中摇摇欲坠的状态。

故事以觉新的婚事开始,高老爷通过抓阄的方式包办觉新的婚事,完全不顾及觉新与其亲梅竹马的梅芬之间的恋情,觉新作为高家大房的长子,没有违背高老爷的意愿,忍着跟梅分离的痛苦娶了李家小姐瑞珏。

故事由梅芬、觉新和瑞珏三人命运为主线而展开的,在他们被礼教束缚的封建社会残害事实中,觉民、觉新以及追求新女性的琴不顾封建势利的顽固,大胆追求新思想,创作文明戏《傀儡家庭》并创作起了新报刊《黎明》,但遭到封建势力代表冯乐山的百般破坏、封杀。

觉民与琴、觉慧与鸣凤的两对恋情都被封建势力强行拆开,高老爷同样要为觉民包办婚姻,把鸣凤送给冯乐山做小妾,使得觉民离家出走,鸣凤跳湖自杀。

军阀混战,守旧的封建大家庭日益没落,高老爷的去世让大家庭开始分裂,长辈的“免使高老太爷亡灵遭血光之灾”的无稽之谈,逼迫觉新将快临产的瑞珏送到城外,使瑞珏死于难产。

觉民在觉慧的支持下,大胆地自由恋爱,为反对家庭包办婚姻,他出逃相抗,最终获得胜利。

觉慧离家寻找属于他的新思想。

最后大家庭的长子觉新守着残缺不全的家。

黄梅戏《家》拥有小说一样的叙事结构,同样穿插了很多黄梅戏唱段,运用安庆方言演唱,从而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配合着戏剧矛盾的展开、渲染了戏剧的环境、制造出戏剧气氛、协调着戏剧的节奏,将抒情性唱腔、叙事性唱腔、戏剧性唱腔集于一体。

剧中的唱腔主要运用主腔、花腔和三腔。

唱词多采用二、二、三结构的七字句和三、三、四结构的十字句式。

通篇感情由黄梅戏烘托出来,做到叙事与抒情的完美合一。

○2黄梅戏表演有着永无定型的动态表演特点,在黄梅戏《家》中就有这样的例子。

在第一集觉新迎亲的那段戏,梅芬在自己的房间内唱到:“远处迎亲鼓乐鸣,怕听,不停,又开窗门。

”她唱这段词的时候把安庆普通话演唱改成安庆话演唱,把“鼓乐鸣”唱成“鼓乐(“哟”的音)鸣”,使韵白、念白既有京剧的韵律,又有安庆方言的特色,做到了韵白、念白、唱段三者的和谐统一。

在唱念中,她还根据内容,运用了甩袖、回看等表演程式,俨然是在思索、烦躁,不知所措。

她看着窗户想了想,然后转过身,却没有转过来停顿了一会,又转了回去推开窗户,右手做圆弧形转动之势,一个被封建包办婚宴残害的女子被她表演的活灵活现。

虚拟化的表演手法在黄梅戏《家》的表演中占有相当的比重。

虽说是虚拟化的动作,但是它是建立在真是的感情之上的,它是以虚拟的动作表达出真实的情感。

比如在黄梅戏《家》第六集描述鸣凤投湖自尽那段,它在唱到“是去,是留,是留,是去”的时候就一会儿有朝着湖走的趋势一会儿又转过身来,虽然说鸣凤的动作只有一个趋势是一个虚拟的动作,但是她的感情是真实的,她不想死但是她不得不去死。

黄梅戏《家》中这种虚拟性的动作很多,在演员表演时经常出现这种虚拟的动作来表达真实的情感,做到黄梅戏写实的特点。

黄梅戏《家》里面的经典唱段很多,如梅园中觉新和梅芬的唱段、鸣凤投湖自尽的唱段等等。

这些唱段不仅仅得益于有优美的唱词更重要的是演员的演唱。

在黄梅戏《家》中演员主要运用了主调、花腔和阴司腔来演唱,在交代背景和过渡的唱段中均运用主调和花腔演唱,曲调优美大方,严肃庄重,擅长叙述,它独成一段。

比如梅芬死的消息传到了觉新那里,觉新去梅芬家路途上的那段演唱就是用花腔演唱。

在表达个人情感的演唱中演员运用阴司腔演唱,适合抒情。

黄梅戏《家》记述的是发生在五四时期的故事,正处于封建旧社会和新思想萌发的交替期,在演员的服饰上,代表封建社会的高老爷、冯乐山、张太太等都是穿着代表封建社会的清满族服装,而代表新思想的觉民、觉慧则是穿着质朴的中山装,琴穿着五四学生装。

二从小说到黄梅戏(一)黄梅戏《家》与小说《家》的不同点1、情节上的不同小说《家》与黄梅戏《家》由于媒介传播形式的不同,由文字占主体的小说到说唱为主的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在其改编上也因为媒介的不同而在原著上做了适当的改编。

小说重叙事、重表述,而黄梅戏重说唱,于是在《家》的情节上,黄梅戏《家》对原著有了些删改,具体有一下三方面。

第一,增加部分。

黄梅戏《家》第一集就增加了觉新结婚的情节,高老爷给觉新定了婚事,觉新心里一直有着梅芬,但觉新不敢反抗,于是只有和李家小姐瑞珏结婚,但是在洞房里面,觉新一直盼着梅芬来解围,但梅芬被母亲锁在家里不能出门,梅芬退还了觉新送去了七棵莲子和定情扇子,觉新看后晕倒卧床,瑞珏毫不知情,静静的守候在床头。

关于觉新的婚事在小说《家》中只是在第六节第六段对话中有所提及,“你现在中学毕业了。

我已经给你看定了一门亲事。

李家的亲事我已经准备好了,下个月十三是个好日子,就在那一天下定。

今年年内就结婚”。

○3小说《家》对觉新的婚事一笔带过,而后就开始了他们的生活,整个篇幅只占小说《家》四十小节中的半个小节。

在黄梅戏中,觉新婚事占了八集中的一集,可见分量不相同,而且突出的重点不同,从第一集对觉新的性格刻画上可以看出黄梅戏《家》突出表现了觉新的不抵抗主义。

第二,减少部分。

小说《家》的第七节在黄梅戏《家》的改编过程中被删除。

这部分主要讲述的是觉新在西蜀实业公司上班,觉民觉慧还有剑云在这里买新书,恰好张太太和琴来买布料,觉新陪张太太去看布料,于是琴留下来和他们三个谈论新青年。

三人谈论着觉新的婚事。

第八小节中以觉民、觉慧为代表的学生请愿没有被表现出来。

小说《家》和黄梅戏《家》都描述了觉民、觉慧等学生在茶楼演文明戏的情节,但是黄梅戏《家》对于后来的学生请愿和官兵打学生没有过多提及,只是在高老大爷的话中提到,“参加情愿,哼!”。

○4第十八小节主要讲述正月初九高家请龙灯放鞭炮欢欢喜喜过大年的情形,在黄梅戏《家》里面没有表现。

第三,修改部分。

小说《家》与黄梅戏《家》在主体情节上是一致的,但是针对一些小的情节做了修改,比如人物,出现了礼拜一这个人物,她是一个里外通吃的妓女,在小说中没有这个人物形象出现。

黄梅戏《家》里面瑞珏的死是因为避高老爷灵堂的讳,而被安置在郊外的一个小屋里面生孩子,由于医疗设施跟不上,瑞珏难产而死。

这些情节跟小说中的有些出入,小说里面小说中瑞珏的死是在第三十七小节,其中讲述的是瑞珏死的经过,但是在第十三小节已经交代了瑞珏已经有了第一个孩子海臣,所以小说《家》中的生孩子是第二个孩子,而黄梅戏《家》中生孩子是第一个孩子,两者区别甚大。

黄梅戏《家》通过八集的音乐电视剧形式浓缩了四十小节的小说《家》,删改了其中的若干情节,使得黄梅戏《家》在有限的集数内展现了长篇小说《家》的全貌。

2.情感表达上的不同小说通过抒情的文字、详尽的描写来表达个人情感,黄梅戏通过演唱来表达情感。

鸣凤的情感表达在小说和电视剧中都有很大的分量。

小说第二十六小节通篇描述鸣凤由接受嫁给冯乐山的事实到后来的投湖自尽,小说花了很多的篇幅来描写鸣凤的心里活动和内心复杂的情感。

鸣凤向周太太求情,希望能够继续留在高家侍奉太太,但高老爷做的决定谁都不能改,周太太也很替鸣凤惋惜,鸣凤想到了觉慧,几次来到觉慧的窗前,见到觉慧在赶稿件,不忍心打扰,最后终于有了勇气跟觉慧说话,不料到忙于自己的稿件没有理鸣凤,让鸣凤第二天再来找他。

鸣凤处于绝望的边缘,来到了湖边。

小说细腻的描述鸣凤在死之前的各种心理活动,鸣凤想到侍奉觉慧时的幸福快乐的日子,想到了苦命的母亲,想到了她卑微的一生,还想到了对她很好但是早逝的大小姐,想到了她的爱情,奢望不属于她的爱情。

小说描述的细腻生动,把鸣凤投湖自尽前的心理活动完完全全的展现在读者心理。

黄梅戏《家》在表现这段心理活动采用的是唱的方法,觉慧在觉民那里得知鸣凤第二天要嫁给冯乐山之后马上出门寻找鸣凤,鸣凤于是有这么一段唱词,“隐约约,有人在呼唤,蒙胧胧,灯火在漂游,是留,是走,是走,是留。

纵然是救我命,也难逃虎口,反落个终生羞辱愁共愁。

亲人啊,你是那天上明月把我心照透,我是这湖中月影把你情意留,你明明亮亮照人世,我清清白白藏水流。

三少爷,觉慧,我去了。

”○5鸣凤通过这段黄梅戏演唱,将她的个人情感表达了出来,“是去,是留?”这个时候鸣凤还在犹豫,“纵然是救我命,也难逃虎口,反落个终生羞辱愁共愁。

”鸣凤唱到这里时候,已经觉得就算觉慧救了她的命,也抵抗不过这封建社会,必受到羞辱。

鸣凤唱到“你明明亮亮照人世,我清清白白藏水流”的时候,她想到了自己清清白白一生,没有做羞辱的事情,决定一死了去,最后呼唤了她心爱人的名字而跳湖自尽。

(二)部分改编段落详细比较黄梅戏《家》在遵从原著的基础上对于适合黄梅戏演出的片段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删改,下面以高老爷的死和开端为例,具体阐述。

小说中讲述高老爷的死是从第三十四节高老爷生病开始的,几个神医过来医治并没有见效,于是三个子克明、克安、克定为高老爷求神祭天,高老爷依然卧床不起,三个儿子弄出新招在高公馆里面抓鬼,高老爷生病搅乱了整个高公馆的安宁。

在第三十五节里面高老爷找觉新去谈话,在这个时候高老爷死了,是久治不愈而死。

在黄梅戏《家》中,第八集后半部分讲述克安、克定在找克明分财产的同时,高老爷听到儿子们为争夺财产而刀枪相向的状态下气死的。

小说和黄梅戏在高老爷的死上面侧重点不同,小说侧重他的久治不愈、生病而死,黄梅戏强调高老爷生气而死,有如下原因,第一,在黄梅戏《家》里面,没有提及到老太爷生病,而是一直强调家庭内部矛盾重重,克定和克安在外面私养小妾,两人合伙争夺家庭财产,在外欠债、在内掠夺,儿子的不孝不争气让高老爷生了很大的气。

军阀混战,高老爷找了觉新在房间里面埋家产,希望能够使家业永固,克定、克安和高家的媳妇们却想趁火打劫,抢夺财产,高老爷第二次大生气。

高老爷找觉新谈论二少爷觉民去向的时候,克定、克安用枪逼克明交代出家产,并马上分割,于是吵了起来,高老爷听到了大生气,他唱到:“苍天哪,世辈含辛茹苦,才撑起这一座老屋舒庐。

一生祷念祁祝,才赢得这一帧‘全家福’。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眼看大厦将倾没法阻,眼看梦里吟哦难成赋,苍天已漏无法补,家道已落悔当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