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0概述 (1)§1.1工程概况. (1)§1.2 工程地质条件 (1)§ 1.3工程施工特点 (3)§ 2.0土方开挖 (4)§ 2.1 坑内降水 (5)§ 2.2土方挖运.............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0基坑支护设计及土坡稳定性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 3.1 总体概述............ 错误! 未定义书签。
§ 3 .2基坑突破的稳定性计算错误! 未定义书签。
§ 3.3坑内排水............. 错误! 未定义书签。
§ 3 .4基坑监测............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0施工工期 (9)§ 4.1 工期计划 (9)§ 4 .2工期保证措施 (11)5.0质量保证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0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 0§ 6.1 安全生产措施 (1)§ 6.2 文明施工管理 (2)§ 1.0概述§ 1.1工程概况广州市芳村坑口地铁站西侧地块华福苑商住楼基坑支护工程位于芳村区龙溪大道以北,花地大道以西,浣花路以南,由华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兴建,广州省轻纺建筑设计院负责施工图纸设计。
该地块占地面积8299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34695平方米,其中住宅26106平方米,商业及公共建筑8589平方米;地下总建筑面积4725平方米。
本工程有一层地下室,平面尺寸为170X29m,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8.500m,现场地土方开挖范围标高5.64〜6.04m,地下室底板面标高:地下自行车库为-4.30m,其他为-5.30m,水池及泵房为-6.90m,考虑地下室底板厚400 mm,地下室基坑底板标高为.80〜3.80m, 土方开挖深度余额为.2〜2.9m,在场地南部已回填杂填土范围内,局部开挖深度达4.0〜4.2m。
§ 1.2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广东有色工程勘查设计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查报告》,本场区的地层由上而下分为:耕土层、淤泥、粉质粘土层、强风化带、中风化岩带、微风化岩带。
现分述如下:1、土层部分①、耕土层(Q)分布于全场地,层厚0.4〜0.6m,层顶标高5.63~6.04m, 层底标高5.64~5.11mo灰黄色,为可塑粉质粘土。
②、淤泥层(c a1)除局部缺失外,其余各孔均见。
灰黑色,饱和,流塑。
层厚0.5~3.6m,层顶标咼5.64~5.11m,层底标咼5.04~2.04m。
③、粉质粘土(c e1)层厚变化较大,局部地段由于受水流长期冲刷剥蚀,该层缺失。
本层为棕色,硬塑,局部为可塑,为粉沙岩风化残积土。
层厚0.3~5.0m,层顶标咼5.04~2.04m,层底标咼4.00~0.27m。
2、岩层部分场区基岩为白垩系上统(K2)粉砂岩,局部夹泥岩,风化程度规律性较差,强、中、微风化反复出现。
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未发现有断裂构造层等不良地质现象。
④-1 强风化岩带(K2)分布全场地,层厚0.70~19.70m,层顶标咼4.00~0.27m,层底标咼3.14~-14.19m。
强风化岩为棕色,岩芯呈碎块状或半岩半土状,局部孔段夹中、微风化岩。
④-2 中风化岩带(K2)层厚不稳定,局部缺失。
层厚1.10~10.60,层顶标高3.14~~-14.19m,层底标高1.63~-17.76m。
中风化岩为棕色,岩质较硬,岩芯呈短柱~块状,局部孔段夹含微风化岩。
④-3 微风化岩带(K2)分布全场区,揭露层厚2.50~13.70m,层顶标高1.63~-17.76m,层底标高-9.83~-22.76m。
微风化岩为棕色,岩质坚硬,岩芯呈长柱状,岩体完整。
另外,在场内南端,因开设临时停车场,已进行了部分杂填土回填,回填标高约为7.00m。
§1.3 工程施工特点1. 本工程基坑开挖不太深,约为3m左右,场区地下水位埋深浅,水量不丰富,对基坑支护较为有利。
2. 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安排, 地下结构施工期间估计绵雨天气较多, 会给施工增加一定的影响。
要加强对基坑的排水和监测工作,做好防雨、防滑坡措施。
3. 本工程施工场地狭长,较为狭小,要充分合理地做好施工平面布置。
4.本工程施工正值春天雨季来临,基坑完成之后,必须紧密进行工程桩的施工安排,尽量减小边坡支护的风险,使基坑土方开挖工程不影响附近交通道路和建筑物和安全。
2.0 土方开挖§2.1 坑内降水根据地质资料,本场区地下水位较低,水量不丰富,但本工程施工未阴雨季节,考虑到大气降雨及坑底少量的渗水,可在坑底设置排水沟,坑内设集水井,利用集水井收集积水,水泵将基坑中的水抽排至基坑外排水沟。
可基本将地下水降到坑底下;坑顶设置的排水沟,防止地面积水流入基坑内。
§2.2 土方挖运本工程由于场内标高偏低,后期施工需要大量的回填土,所有土方不考虑外运,土方堆放场拟设在工地西侧区域内,与基坑边坡上边缘的距离不小于5mtu 土方开挖以机械大开挖为主,局部人工修理、清底、清坡。
开挖机械选用2 台反铲式挖掘机,4〜6台自卸汽车配合土方运输。
基坑开挖前,应探明地下线管和管网的布置,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现场情况,除场地难辨,变电房北侧 1.5〜2m内存在管外,其他区域均无其他线管。
本工程南面地下室外边缘线距变电房约20m基坑开挖对其他管线不造成影响。
土方开挖时,先放好坡顶线、坡底线,经复测及验收合格后再开始开挖。
当机械挖至距设计处10〜20 cm时,边坡表面机械土斗背反向压实,再用人工修整、清理,随即在表面铺设30 厚1:2 水泥砂浆,每隔6〜8m 留一道伸缩缝,缝宽&=20,并设置0 40竹管排水,间距@150区1500.在修整过程中,应将边坡土体充分分层拍实,以保证土体的稳定性。
该场区南高北低,现场地面标高落差约1〜2m但最大开挖审读月4.7m,机械开挖可由北向南推进,一次开挖至设计标高上10〜20 cm,余下的土方采用人工清底,以免扰动基地土层。
在场地中部水池和泵房处,基底版面标高为-6.90m 。
因考虑本工程土方开挖后,不会立即进行基础施工,若现在挖至基底处,则在下雨时可能形成集水井而使基底土层泡软,故本次开挖只将该部分挖至-5.70 标高处,其余在基础工程施工时,人工挖至基底。
场内由约5000m3坚硬岩层。
当土方开挖至强风化、中风化岩层后,我司拟采用炮机进行施工,即先在挖掘机上安装液压炮击头(俗称金手指) ,将岩面大功率挖掘机进行挖掘开挖§3.0 基坑支护设计及土坡稳定性计算§ 3.1 总体概述根据广东有色工程勘察设计院提供的勘察报告,结合我司的现场勘查情况,我司拟采用放坡形式进行基坑维护,面30 厚1:2 水泥砂浆。
根据工程地质情况,将整个边坡分为四个支护区段(具体划分界限见基坑支护平面图)。
第一支护区段上为杂填土和淤泥质土下层为强风化岩,开挖深度约为2.2m 在西北角小部分范围内,开挖深度范围内全为淤泥质土,该支护区段坡比为1:1.5 ;第二支护区段基坑开挖深度大部分约为2.2m,部分地段因土方回填,开挖深度达4m 左右。
该区段因土质比较好,主要为中风化岩层,按1:0.75 放坡;第三支护区段绝大部分基坑开挖深度约为4.0 ~4.2m,上层主要为灰填土和淤泥质土,坡比为1:1.5,下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坡比为1:1.25 ;第四支护区段土层开挖深度约为4.2m 以粉质粘土和杂填土为主,按1:1.25 放坡。
(详见基坑支护剖面大样图)§3.2 基坑土坡的稳定性计算1、土坡稳定性分析,基本的方法有条方法和稳定数法。
由于本工程土质较简单,采用比较快捷的稳定数法确定各种不同土质的边坡角度和安全系数。
基坑土方开挖后,因土方堆放在场地西侧坡顶5m外区域,故本工程可忽略其荷载对基坑边坡的影响。
现场实际占突高度.7m, 安全系数k=20.6/4.7=4.4, 可行。
c、中风化类土坡,按1: 0.75放坡,偏安全,计算从略。
d、局部分层的土坡按土质情况,按a、b 土坡的计算原则及确定的坡度竖向布置。
详见基坑剖面大样图。
§3.3、坑内排水在基坑底周边设排水沟,每隔40米左右设一集水井(1000x 1000X 1200), 集水井内的水用水泵抽出到坑外排水沟。
后浇带部位应向两侧坑边泛水,并在坑边设一集水井( 1000X 1000X 1200),以便上部结构施工时随时抽水,并便于后浇带施工前清理。
§3.4、基坑监测本工程的基坑监测主要是位移和沉陷监测。
1 、监测的主要目的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采取工程措施来控制地表下沉,确保地面正常使用和交通安全。
掌握与预测支护结构的动态,确保施工期间基坑的安全与稳定,降低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及时反馈信息,调整相应的开挖,支护参数,组织信息化施工。
积累资料,对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为后续工程提供技术类比依据。
2、监测反馈系列当取得监测数据后,要及时进行整理,绘制位移的时态变化曲线、数据分布状况,选择合适的函数;对监测结构进行回归分析,以预测该测点可能出现的最大位移值,从而预测结构和建筑物的安全状况。
监测结果3、监测的管理⑴建立完善监测小组我司将建立专业监测小组,由具备有丰富施工经验、监测经验及有结构受力计算、分析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
本工程监测组直接向项目经理负责,监测组每两天向项目经理作一次书面报告,每周作一次总结汇报,遇特殊情况须立即向项目经理报告,以便及时分析情况,研究解决方案,监测结果并按期向监理、设计单位汇报。
基坑开挖完成后,交监理公司另行安排有关单位继续观测至地下室完成。
⑵监测工作要求如下①施工前,根据现场实际及施工进行,所有监测的原始数据应在土方开挖前记录。
②成立专业监测小组,按施工组织设计的监测方案既定日期,方法、路线对各项内容进行认真监测,严禁少测、漏测及缓测现象发生,现场数据要求准确真实,并符合精度要求,记录要清晰规范。
监测日志里要对当时的施工情况和天气情况进行详细述。
③对监测结果要去伪存真,舍粗取精,及时整理分析。
各项目之间要进行对照分析,并结合对结构、围护结构受力、变形的分析、正确判断、准确表达,同时经常对实测值和设计允许值(警戒值)进行比较,将监测分析结果及时汇报质量、技术负责人及驻地监理,以便指导施工。
监测点设在可靠、稳定且易长久保留的地方,并设置醒目标志,施工中教育施工人员采取切实措施,防止一切观察设备,观测桩点和电缆受到机械和人为的损坏。
④专业监测小组应始终在监理工程师直接监督下进行全部监测工作的实施工作;监测人员应与监理工程师密切配合工作,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情况和问题,并提供有关切实的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