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学基础》课程说明

《护理学基础》课程说明

《护理学基础》课程说明护理学基础是电大护理学专业一门必修课,6学分。

护理学基础课程特为从事护理专业的学员提供专业理论课及相关理论、执行专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及技能、运用护理程序科学化管理病人,以满足整体化护理的需要。

护理学基础分为两大部分:第1~6章,主要介绍护理学作为一门专业的发展趋势,护理实践中常用的相关理论与概念,护理学独特的理论与模式,并重点描述作为护理实践框架结构的护理程序。

包括:护理学概论;护理实践的中相关理论与概念;护患关系与沟通;护理理论与模式;护理程序;病人的心理社会反应;第7~18章,为基础护理内容,包括:医院环境;人体力学在护理学中的应用;病人舒适的需要;病人清洁卫生的需要;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病人饮食与营养的需要;胃肠及排尿活动的观察与护理;消毒、灭菌、无菌技术;给药;输液与输血;一般急救技术;临终病人的护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护理人员应能做到:描述护理作为一个专业的发展趋势;运用所学理论、概念和技巧评估各年龄阶段个体的各层次需要;在护理实践中有效地应用护理程序;解释各项护理基本技能的原理;按规程独立完成常用的技术操作;运用所学知识为病人及其家庭提供维持身心健康所需要的基本护理活动。

护理学基础前期课为医学基础课,包括: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等。

后期课为护理学专业课。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师介绍主讲教师: 赵秀萍电话:67247564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一门必修课,是中央电大护理专业的统设必修课。

本课内容特为从事护理专业的学员提供专业理论课及相关理论、执行专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及技能、运用护理程序科学化管理病人,以满足整体化护理的需要。

本课程6学分,108学时,电视课18学时,复习课2学时。

二、课程简介护理学基础包括两大部分:第1~6章主要介绍护理学作为一门专业的发展趋势,护理实践中常用的相关理论与概念,护理学独特的理论与模式,并重点描述作为护理实践框架结构的护理程序。

第7~18章为基础护理内容,包括帮助满足病人生理和心理需要,维持病人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从而获得健康状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三、课程目标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内容的学习后,将能够:1、描述护理作为一个专业的发展趋势。

2、运用所学理论、概念和技巧评估各年龄阶段个体的各层次需要。

3、在护理实践中有效地应用护理程序。

4、解释各项护理基本技能的原理。

5、按规程独立完成常用的技术操作。

6、运用所学知识为病人及其家庭提供维持身心健康所需要的基本护理活动。

本课程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使学生明确教学的具体要求,本课程以行为目标的形式明确教学大纲的要求,目标以外的内容不做考核要求。

四、课程衔接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前期课为医学基础课(包括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等)及人文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后期课为护理学专业课。

五、媒体的选择与配合本课程的主媒体是《护理学基础》及《护理学基础学习指导》,辅助媒体是18学时电视课,网上教学辅导;考试辅导资料有考核说明、期末复习提要。

六、教学方法多种媒体教学,学生以自学为主,结合学习指导教材、音像教材及辅导课、实习进行学习。

本课程的主教材《护理学基础》郑修霞主编,辅导教材《护理学学习指导》郑修霞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课外参考书:《护理程序入门……现代护理新概念》(第二版)邹恂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现代护理诊断手册》邹恂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年版。

《护理学基础》殷磊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版。

第二部分大纲本文第一章护理学概论(7学时)教学内容一、护理学发展概况(一)中国护理学发展简史(二)世界护理发展概况(三)影响护理专业发展的因素(四)护理学各领域的发展趋势二、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一)护理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二)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三)整体护理的概念三、护理学的范围与护士的专业角色(一)护理的专业特征(二)护理学的任务和研究范围(三)护士的专业角色(四)临床护理服务方式目标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将能:1、陈述护理和整体护理的概念。

2、描述影响我国护理专业发展的因素。

3、描述专业的特征。

4、列出专业护士的多种角色。

5、描述人、环境、健康和护理的概念。

6、阐述护理四个基本概念的相互联系。

7、说明护理四个基本概念在护理实践中的意义。

第二章护理实践中的相关理论与概念(7学时)教学内容一、一般系统理论(一)概述(二)一般系统理论(三)一般系统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二、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一)概述(二)Maslow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三)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在护理中的应用三、成长与发展的理论(一)概述(二)成长与发展的规律(三)影响成长发展的因素(四)爱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四、应激与适应的概念和理论(一)应激及其相关内容(二)Selye的应激学说(三)适应与应对目标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将能:1、描述一般系统理论的要点。

2、按照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列出各发展时期个体的各种需求。

3、描述成长与发展两个概念的区别及其影响因素。

4、陈述心理社会发展的六个规律。

5、列举Erikson心理社会发展学说的八个发展阶段。

6、举例说明应激原、应激、适应和应对概念。

7、叙述Selye的应激学说的主要内容。

8、举例说明一般系统理论、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成长与发展理论以及应激与适应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第三章护患关系与沟通(4学时)教学内容一、护患关系(一)护患关系的性质(二)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目的与条件(三)护患关系的分期二、沟通的概念与技巧(一)沟通的概念(二)沟通的形式(三)有效的沟通及沟通(四)治疗性沟通目标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应能够:1、复述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意义。

2、陈述沟通的概念和理论。

3、举例说明影响沟通的因素。

4、陈述治疗性沟通的特点。

5、在护理实践中应用沟通技巧。

第四章护理理论与模式(5学时)教学内容一、概述(一)基本概念(二)护理学理论与模式的发展史(三)护理理论和模式的重要意义二、Orem的自理模式(一)概述(二)自理模式中的护理学基本概念(三)自理模式的三个理论结构(四)Orem的自理模式与护理程序(五)自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三、Roy的适应模式(一)Roy适应模式中的主要概念(二)Roy适应模式中的主要观点(三)Roy适应模式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目标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能够:1、复述Orem和Roy对人、环境、健康、护理四个基本概念的定义。

2、叙述Orem自理模式的主要内容。

3、叙述Roy适应模式的主要内容。

4、举例说明自理模式和适应模式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第五章护理程序(7学时)教学内容一、概述(一)护理程序的概念(二)护理程序与护理理论(三)护理程序的特性(四)护理程序的发展史二、评估(一)资料的收集(二)资料的组织(三)资料的记录三、护理诊断(一)概述(二)护理诊断的发展历史(三)统一护理诊断名称的意义(四)护理诊断的组成部分(五)护理诊断的分类方法(六)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七)合作性问题-潜在并发症四、计划(一)排列优先顺序(二)制定目标(三)制定护理措施(四)护理计划成文五、实施(一)实施前的准备(二)实施(三)实施后记录六、评价(一)收集资料(二)比较资料与目标并作出判断(三)修定护理计划七、护理程序对护理实践的影响(一)从护理专业角度看护理程序的意义(二)从病人的角度看护理程序的意义(三)从护士的角度看护理程序的意义目标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将能:1、描述护理程序的概念及步骤。

2、复述护理诊断的定义及分型方法。

3、按正确格式书写护理诊断。

4、用正确的陈述方式制定护理目标。

5、为具体病人制定护理计划。

第六章病人的心理社会反应(6学时)教学内容一、病人对疾病的反应(一)病人对疾病的心理反应(二)病人对疾病的行为反应(三)病人对疾病的心理适应过程二、影响病人心理社会反应的相关因素(一)疾病的性质(二)病人的因素(三)社会因素三、焦虑(一)焦虑的定义(二)焦虑的诊断依据及分级(三)焦虑病人的护理四、疼痛(一)概述(二)疼痛的发生机理(三)病人对疼痛的反应(四)疼痛病人的评估(五)疼痛病人的护理措施五、病人的心理社会评估(一)心理社会评估的目的和特点(二)心理社会评估的方法(三)心理社会评估的主要内容目标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应能够:1、描述病人对疾病的心理、行为反应及心理适应过程。

2、陈述影响病人心理社会反应的有关因素。

3、描述焦虑的定义、诊断依据及分级。

4、描述疼痛的定义及护理诊断标准。

5、举例说明疼痛病人的生理、心理反应。

6、在护理实践中应用疼痛的评估方法。

7、在护理实践中为焦虑病人和疼痛病人制定护理计划。

8、在护理实践中对病人进行心理社会评估。

第七章医院环境(5学时)教学内容一、环境与健康(一)概述(二)影响健康的一般环境因素二、医院环境(一)医院的物理环境(二)医院的社会文化环境(三)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及控制三、出入院病人的护理目标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将能:1、复述以下定义:环境、生物环境、物理环境。

2、描述环境中影响健康的一般因素。

3、叙述护士与环境关系的内容。

4、举例说明住院期间人际关系对病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5、复述医院适宜的物理环境标准及调节法。

6、复述院内感染的预防及控制原则。

7、描述隔离的概念、意义、目的及隔离种类。

8、能正确执行各项隔离技术操作。

9、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出入院病人的护理。

第八章人体力学在护理学中的应用(5学时)教学内容一、概述(一)杠杆作用(二)平衡和移动原理二、正确姿势及身体平衡的方法(一)正确的站立姿势(二)移动中保持身体平衡的原则(三)不正确使用力学原理可能造成的问题三、介绍各种体位(一)仰卧位(二)侧卧位(三)半坐卧位(四)端坐位(五)俯卧位(六)头低脚高位(七)头高脚低位(八)胸膝卧位(九)截石位目标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应能:1、复述下列定义:重力、重心、支撑面、重力线。

2、举例说明力学原理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3、正确运用力学原理站立、行走、蹲下、起立、持物、拾物。

4、陈述体位种类、适用范围。

5、协助病人保持配合检查、治疗的各种体位。

6、复述移动及搬运病人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九章病人舒适的需要(5学时)教学内容一、舒适(一)舒适的概念(二)影响舒适的因素(三)不舒适病人的护理二、休息与睡眠(一)休息(二)睡眠三、活动(一)活动(二)运动障碍病人的活动目标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将能:1、复述舒适、休息、睡眠的定义。

2、列举影响舒适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3、陈述睡眠的周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