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藏语网络语言使用现状及其特征分析

藏语网络语言使用现状及其特征分析

藏语网络语言使用现状及其特征分析[摘要] 藏语网络语言已经融入藏族网民的生活,成为藏族网民信息交流的辅助手段。

本文以西藏、四川、甘肃等地的藏族网民为研究样本,对藏语网络语言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通过藏语网络语言的调查,对藏语网络语言的使用现状及特征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网络语言;藏语;藏族;现状分析“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和思维工具,它还是维系民族的纽带,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民族心理认同的表征、民族情感的依托等功能”[1]作为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藏族,有着自己独立的语言文字体系,藏族的语言源远流长,藏族的文字也记载了藏族人民上千年的文明史,为中国文化宝库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而网络语言这样一种新时代的语言现象,其形成的原因以及迅速被广泛传播与时代背景、社会、网络文化等均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些新的时代语言的现象也影响和改变着藏族语言文字的发展。

分析和研究藏语网络语言的产生原因和使用认知情况,有助于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现代藏语发展的一些趋势和现象,深入了解语言文字发展背后所体现的现代藏族地区在民族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内容与发展进程。

为了深入了解藏语网络语言的发展现状和使用情况,西藏民族学院图书馆“藏语网络语言生活调查”课题组一行5人,分别于2011年11月~2012年12月先后数次赴藏族聚居区——西藏的拉萨和林芝地区、四川的甘孜和阿坝地区,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田野调查。

一、藏语网络语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一)课题研究的背景“语言使用国情的调查研究,既有语言学理论价值,更重要的是具有应用价值。

国家语文方针、政策的制定,都必须建立在语言使用国情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

没有科学的、微观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语言使用国情调查,就难以对语言使用情况有个宏观的、整体的估量和把握,也不可能制定正确的、有效的对策”。

[2]藏语是我国藏族聚居地区使用的主要语言,虽然各方言区有着不同的发音系统,但是在文字和基本语法方面有着共同的体系,在我国也有着众多的使用人群,因此对于其各种语言现象的调查分析也就成为制定推动民族语言发展政策方针的基础。

1.藏语使用概况。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中国境内有人口约640万人,以从事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

西藏自治区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区,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

藏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大约在公元七世纪,藏族人民创制了藏文,藏文从创制初期就广泛应用于宗教、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藏族文化的发展和文献的保存起了重大作用。

“随着西藏社会发生的巨大变迁,西藏的语言文字以及西藏城乡居民的语言使用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双语现象的出现和发展,对西藏本民族的文化发展以及藏汉文化的交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3]。

藏语隶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是藏族人民的主要交际工具,与汉族和其他民族杂居或相邻的藏族人民,也兼通汉语或其他民族语言。

藏语在其1300多年的漫长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以成熟的语法、丰富的词汇、生动的表现力和对社会的较强渗透力,成为藏族地区大众传播媒介的通用语言之一,在西藏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得到广泛使用,为记载和传播藏民族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藏语网络语言研究现状。

随着网络的普及,他的衍生物——网络语言也在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言语交流。

20世纪90年代中期,“网络语言”作为一个专业名词开始在文献中出现,即支持网络信息传播的计算机编程语言。

据我们的文献研究,1998年《语文建设》第1期的《谈谈网络语言的健康问题》,是国内第一篇在专业杂志刊载、从自然语言角度分析这一新兴语言现象的文章。

时至今日,网络语言研究已成为语言学新的增长点,特别是2002年以后,随着网络语言已经演变成一种社会文化,社会对其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自2006年开始,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连续5年发布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公布年度语言生活的状况,向社会报告语言文字生活中出现的新特点、新热点和新变化,预测语言发展变化的新趋势。

这些研究都表明了国家对于网络语言生活调查工作的重视。

但关于藏语网络语言的研究基本尚未开展,更没有有关藏语网络语言的研究文献,藏语网络语言的基础资源方面更是尚未成型。

(二)藏语网络语言研究的意义藏语是藏民族通用的语言,是藏族人民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革,藏语中出现了大量表达新事物、新现象和新观念的网络新词语。

通过藏语网络语言生活状况的调查研究可以生动地反映出藏族文化发展在社会结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深刻变化;调查和分析藏族网络语言的衍生、流行和演变,联系当前时代的社会背景,可以帮助语言学家研究一个民族社会文化体系的深层结构和发展脉络。

正如马戎所言:“从一个社会里人们使用的语言和文字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个社会科技和生产力的水平、社会组织的复杂程度、抽象思维的发展水平以及各类知识的积累。

”[4] “50年来,西藏的语言文字的发展和使用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然而西方一些政府利用‘西藏问题’等在外交和其他场合对我国施加压力,攻击我们在西藏实行文化灭绝政策,攻击我们在西藏消灭藏族的语言和文字,以上这些因素都使得西藏的语言问题在我国的少数民族语言问题中具有相当的特殊性,使得西藏和其他藏族地区的语言文字的发展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特殊的位置,也因此使得西藏研究中有关语言使用问题的研究在国内和国际学术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5](一)藏语网络语言的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西藏社会在经济文化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的闭塞已经被打破,不仅有越来越多的人走出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地域,而且不断有现代化的东西涌进了他们的生活。

语言也在这种进程中开始发生一些连普通人都能感知的明显变化。

”[2]近年来,一些藏语电台、报纸等媒体中也出现了网络语言的身影,藏语网络语言正日益贴近和影响着藏族群众的文化生活。

藏语网络语言不同于藏语的正式书面语和口语,它是一种特殊用语,也是藏语时代发展环境下的产物,它比藏语的普通词语更能直接和敏锐地反映当代藏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体现着藏族文化的发展、变化和创新。

藏语网络语言萌芽于藏文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其使用和传播是以各类藏文网络平台搭建为前提的。

藏文信息化建设步伐相比于我国其他少数民族发展来看,步伐较快,并取得了可喜成绩。

1997年藏文编码国际标准ISO/IEC10646获得通过,藏文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字中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文字;2000年西北民族大学于洪志教授的科研团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藏文网站;2007年微软公司发布的Windows Vista提供了国际标准的藏文系统;2011年移动藏文运营平台投入使用。

目前藏文已经能够在QQ、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各类平台上使用,藏语网络语言在以上交际平台出现。

藏语网络语言已经融入藏族网民的生活,成为藏族网民信息交流的辅助手段。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 年12 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 亿,其中,西藏自治区网民人数已达101万人。

如此庞大的网民群体,使得藏语网络语言日益成为一种新的语言运用形态。

网络语言的勃勃兴起和迅猛发展,必然会对语言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对社会生活,乃至于文化形态带来影响。

当我们对藏语网络语言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时,就是想要进一步去追究藏语网络语言是怎样形成的?网络与语言的结合对西藏社会和语言的发展将带来怎样的影响?藏语网络语言使用语言环境又是什么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调查与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三、藏语网络语言使用特征分析本次问卷主要包括用户基本情况调查、用户对藏语网络语言的认知、用户的藏语网络使用情况统计等方面内容。

调查共发放问卷30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50份,回收率高达95%;其中有效问卷2786份,有效率约为92.6%。

关于藏语网络语言的使用特征,通过对回收问卷的分析归纳形成以下特点:(一)藏族网民网络语言使用性别特征调查数据显示,藏族网民男女比例趋于均衡。

目前藏族男女网民比例大致为14:11,藏族女网民的比例有明显上升,男女网民比例有均衡的发展趋势。

这一方面反映了藏族女性受教育程度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藏族女性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有明显提升。

(二)藏族网民的整体素质日趋成熟调查数据显示,藏族网民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8~30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网民占所有网民的57%,18岁以下的网民仅占14.6%,充分说明了藏族网民从年龄上趋于成熟化。

同时,藏族网民大学本专科以上学历占到所有网民的63.3%,初中和高中学历的比例分别为9.4%和21%,说明藏族网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

(三)藏语网络语言的创作力量来源于社会各行业的藏族网民根据社会学的知识我们知道,职业、收入水平和教育程度是划分社会阶层的决定因素。

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群是语言传播的推动力量。

从受访人员的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来看,文化程度较低或较高的网民所占比例很少,小学以下学历的网民比例为 6.3%,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比例为10.9%,低收入(学生除外)或高收入的网民所占比例也很少,收入在6000元以上的网民比例为6.9%。

学生网民虽占比例较大,但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上都没有完全成熟,他们使用网络语言仅仅是出于娱乐性和私密性,因此,学生创作网络语言可能性很小。

真正创作和主导藏语网络语言的是分布在社会各行业的藏族网民,因为这些各行业的藏族网民,他们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多层次的知识结构和成熟的心理承受能力。

(四)藏语网络语言的推动力量来自藏族学生群体藏族学生虽不是藏语网络语言的创作力量,但藏族学生网民所占整个网民的比例不容小视。

调查数据显示,藏族学生网民占总网民的比例达到31.2%,对藏族学生来说,他们有着强烈的从众心理,崇拜和迷恋偶像,他们会学习和模仿自己心目中网络名人或偶像的言谈举止。

加之学生接收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他们会模仿使用认为有威信、有说服力、有感染力、有幽默感的网络词语,同时他们也会很快发现社会上不断涌现的新的网络词汇,逐渐调整自己网络用语的使用习惯,并在网络交流中迅速推广使用,致使一些网络词汇迅速流行,所以藏族学生是网络语言主要的传播者和推动力量。

(五)藏语网络语言已深入藏族网民的生活,成为信息交流的辅助手段调查数据显示,从受访者上网时间数据可以看出,上网时间日均2~3小时的占35.18%,4~5小时的占16.69%,5~8小时的占17.26%。

由此可见,上网在线已经成为藏族网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对藏语网络语言的认知数据来看,98.2%的藏族网民知道藏语网络词语;结合藏语网络语言使用频率数据,有时使用和经常使用网络语言的网民达80.73%;藏语网络语言在网络交际中的作用调查显示,认为网络语言是表达信息辅助手段的网民达79.2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