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生励志文章随笔导读:本文是关于关于人生励志文章随笔,希望能帮助到您!人生励志文章随笔:所谓的迷茫,都源于想太多作者:李思圆有一个朋友,最近说她很迷茫。
在公司工作了几年,工作成绩是有的,但不是很明显。
周围朋友很多,但又没有一个人真正好到心底去。
日子也是过起走的,但总觉得过得没多少热情和憧憬。
于是总在独处的时候,想着这些困惑,她就开始怀疑自己的人生,觉得自己无所适从,很像一只在海上航行,却没有掌舵者的帆船。
这样的状态,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都经历过。
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在哪里,想要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但又不知道怎么起步。
想要努力挣脱现实的束缚,可又感觉像做了一场噩梦,找不到梦醒来的出口。
其实那位朋友,工作成绩之所以不明显,那是因为她本来就没工作几年,自己的积累和能力还不够。
朋友虽很多,但很多都是刚认识不久,还没有深入了解。
日子虽过得平淡无奇,但她每天都有在进步啊。
其实生活的坑,都是自己给自己挖的,迷茫也是。
我们总是还在刚起步时,就想着终点在哪里。
总是在刚学习一项技能时,就力求攻克技术难题,总是在与人初次见面,就想推心置腹。
总是在今天都没过好时,就想着明天该怎么办。
其实所谓的迷茫,很多时候,都是源于我们想的太多了。
只要你在前进的路上,只管默默无闻的付出和耕耘。
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想太多,真的就会让人迷茫和焦虑。
这是一个兵营里的读者跟我分享的故事。
小丁年龄很小,读书成绩不好,家境也不宽裕,于是被家里人逼着去当了兵。
入伍后他仍旧死活不愿意当兵,觉得部队的生活单调枯燥,天天学习、训练。
他思前想后,感到自己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在哪里,或者说不知道在这里当兵究竟有何用,每天就这样想着想着,越想越觉得人活着没意思。
期间多次想要逃跑,但都没成功,于是在一天夜里就把红花油喝了,被发现后送往医院洗胃。
后来通过干部骨干的谈心帮带,使这名同志渐渐转变了态度。
他不再没日没夜的想着当兵能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价值这类连活了100岁的老人,也无法给出标准答案的问题。
他首先在笔记本上给自己设立了每一个小目标,然后就盯着这些目标一个一个完成。
期间也会反复出现迷茫期,但他不允许自己想太多,想多久能退伍,想怎么才能逃出去,而是一边努力,一边享受学习的乐趣。
并尝试着去逼着自己不断向前进。
同时,他根据团里所需的人才标准,不断调整自己的目标和计划。
空闲时间,他会逼着自己去读书,去跑步,去游泳,但就是不允许自己想太多。
慢慢的这样过了大概1年左右,由于他敢挑担子,敢打敢拼,加上自己身体素质基础好,又努力学习专业技能,爱刻苦钻研,取得了焊工认证等级证书,并在团军事训练尖子比武中夺得单杠,射击和5公里越野等几项第一。
所谓的迷茫,大多数时候都是因为你想的太多。
如果你在迷茫期,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路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继续走下去,那你真应该在每个阶段,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走一步,算一步,过一天,算一天。
这句话是很多老年人常爱说的,这其实不是消极的人生观,也不是让你对生活有所懈怠,而是让你不要对生活抱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甚至是想入非非,想的太多太重,反而或拖住你前行的脚步。
你只有过好了当下,才有资格谈未来,你也只有放下你那些想太多的执念,才能真正走出迷茫期。
前几天有个读者给我留言,她是一个大二的学生,她很想毕业以后开个咖啡馆,可是父母不同意,认为开个咖啡馆容易嫁不出去,因为他们总认为那里有很多不正当的男女关系,硬逼着她考公务员,然后毕业就结婚生子。
可这个妹妹说,她不想一辈子留个操心命,做个打工妹,她就要开一个咖啡馆,然后写文读书,认识很多精神上志同道合的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她很迷茫,很痛苦。
她每天都在反复想着2个互相矛盾的问题:如果本着自己的一片初心,很可能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甚至是决裂。
如果顺着父母的意思,毕业就回家乖乖考公务员,这又不是她的性格和梦想。
人总是会陷入这样两难的境地,不能自拔,然后越想越不对劲,感觉怎么做都是错的,怎么做都找不到真正正确的那条路在哪里。
可她并没有一直陷入这个漩涡,她说,我的问题不是迷茫,就是想太多,我要立刻行动起来。
于是她准备放下一切纠结和不安,要用行动向父母证明,她就是要开咖啡馆,而且要在他们的支持下,光明正大的开馆。
她开始在寒暑假加紧一切时间,勤工俭学,是为了能给将来开咖啡馆筹措第一笔资金,周末她会到城里各类咖啡馆实习打工,是为了学习开咖啡馆的经验,他还会将咖啡馆里很多温馨感人的故事写下来,并且开办了一个自己的主播平台,与更多的人分享这份温暖和感动。
她告诉我,当她行动起来后,发现自己的迷茫其实已经在不知不觉的在身体力行中,逐渐消失了,虽然前路依然坎坷,但是她坚信自己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所谓的迷茫,就是想的太多,让我们失去了行动的勇气。
成功不是靠想就能想出来的,同时迷茫也不是靠想就能走出来的。
你必须的行动啊,只有动起来,在实际的战场上,根据实况,实战,你才能高度集中的冲着梦想直奔而去。
第一:走出迷茫,你需行动起来其实想象中的困难,远比行动中产生的困难更让人痛苦。
当你感到前途未卜时,你试着去应聘自己喜欢的工作,试着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去见自己想见的人,你会发现其实迷茫不过就是你想太多而不动起来的缘故。
第二:立足当下,你需安于寂寞其实很多人,并不是迷茫,而是刚开始努力一段时间,没看到成效,于是就开始想太多。
想那么多干什么,成功真不是立竿见影就能看到效果的,你要安于寂寞,懂得等待。
第三:你必须懂得迷茫是人生常态每个年龄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迷茫。
迷茫不可怕,因为它本来就是人生的常态,你当下最要紧的就是,承认迷茫,然后克服迷茫,最后与迷茫和平共处。
也许所谓的迷茫,真的是你想太多的缘故。
放下你的浮想联翩,放下你的畏首畏尾,也许清空你的大脑,丢掉你的思想包袱,你又会重整旗鼓,整装待发!人生励志文章随笔:你才是自己的贵人作者:苏心下班的路上,手机响,传来小周兴奋的声音:姐,我升职了,海外事业部经理,我终于也挣年薪了!小周是我的一个前同事,他学的是国际贸易,由于在我们这专业不对口,他辞职去了一家贸易公司。
记得两年前那个三十一号的下午。
已经过了下班时间,我正要关电脑回家,小周发来当天的工作日志。
这是公司规定,每位员工都要在每天早上一上班,把前一天的工作日志发给我们部门。
现在发,是因为他明天就不来上班了。
我打开小周的日志,在他在岗的最后一天,工作依然安排得一丝不苟。
本来他白天已经把所有的离职手续都办完了,完全可以不必再写日志。
那一刻,我心里怦然一动——这个不言不语的小伙子,他做事的态度,认真得让人感动。
记得当初小周来应聘时,虽说专业不对口,但他的表现非常出色,初试复试成绩都排在前面,属于破格录用。
小周给安排到了技术部,那些高难度的软件他之前基本没有接触过。
不知道他付出了多少辛苦,竟用一个月时间,全部学会了。
那段时间,他整个人瘦了一圈。
正想着,小周和我来道别了,我们互相加了微信。
他临出门时,我说了一句:你会很快实现自己的梦想。
他有点吃惊:姐,你为什么这么说?我没有正面回答,反问他:你有什么梦想呢?小周想了想:姐,我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太好,我的梦想就是希望有一天和咱们公司的高管们一样,挣到年薪,让我的父母过上好日子。
我微笑:你没有问题的,到时候别忘了告诉我,让我替你高兴高兴。
小周用力点头,必须的,姐,保持联系。
这两年,小周每有开心或者烦恼的事时,时常和我聊聊。
他说自己很幸运,总是遇到贵人的提携。
在新公司,刚去不久就做了主管,两年几个台阶,事业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小周的话让我想起我的朋友张总。
前段时间我去张总的公司,正值那里大动工程,职工公寓、游泳馆、体育场、健身馆,简直就是一个现代化大型企业的模样。
十年前,张总的公司才只有二十多亩地。
在一次博览会上,他认识了广东的一个大老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张总向这位老板推荐了自己的公司。
看他态度那么认真诚恳,广东老板就带着集团几位高管来考察张总的公司了。
正值腊月,天寒地冻,广东客人穿着单薄,一下飞机就喊“冻死了”。
在机场接客人的张总,早就每人准备了一件羽绒服,一行人对他纷纷点赞。
到了张总的公司,广东客人对他精工细作的产品很满意。
但根据设备场地计算了产量,不符合采购标准,合作的事暂时就搁浅了。
但这次考察,张总给广东客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广东人有吃夜宵的习惯,他们入住的宾馆不提供这项服务,张总每天晚上十点都准时给每位客人煮一份宵夜送到房间。
没有成为合作伙伴,却成了朋友。
逢年过节,都彼此发节日问候。
早在七八年之前,张总的公司就开始了二期建设,产量翻了几倍。
那位广东老板,也成了他们最大的客户。
在经济低迷时期,张总就是靠这位大客户的支持而度过了难关。
记得前段时间看《欢乐颂》,演到关雎尔在工作中遇到了挫折,和安迪哭诉:姐姐,长大好累呀,做事好累呀。
安迪说:和你分享件愉快的事吧,我和小曲曾经讨论过,如果你哪天失业了,我们都愿意聘用你。
关雎尔惊喜地问:为什么呀?安迪回答,因为你是一个很认真而且能做好事情的人。
是啊,哪个人不喜欢做事认真又能把事情做好的人呢?把一件件小事用心做好,就像一针一线的刺绣,近看是简单的针脚,放眼望去却是一副美丽的画卷。
人生就是无数细小的积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整天想着升职加薪,却又不安心工作。
你宁可坐在办公桌前不停地刷朋友圈,刷微博,看着别人一步步抵达自己的诗和远方,却不愿用心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
连最基础的工作都做不好,谁愿意给你机会?你又何谈自己的未来?你认真读书的样子,你认真写字的样子,你认真工作的样子,真的很美。
你认真做事的态度,能吸引你的贵人,也能助你抵达美好的未来。
你,才是自己的贵人。
以上就是今日首发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人生励志文章随笔,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人生励志文章随笔:下班后的生活作者:李尚龙繁华又迷茫的都市,有多少人真正做的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又有多少人是先谋生,再谋爱?几年前,同事小方和我一样,在这座城市里当英语老师。
白天上课晚上备课,生活像上了发条,虽累,但重复着。
可是,几年后,小方依旧在上课,每天十个小时,从早到晚,连上课内容都一样,而我成功转型成了导演、作家。
我不是炫耀,只是每次小方跟我见面时,我都会受不了她跟我有以下这段对话。
她说:“你运气真好啊,赶上了我们国家文化大发展的时候,才能顺利转型。
”我说:“小方,这世界上没有毫无理由的横空出世,我还是很努力的好不好。
”小方说:“你哪里努力了,你就是聪明。
当年我们每天都被课程安排得满满的,回到家不是直接睡觉就是看看电视就睡了,你竟然能辞职后这么快就换了轨道,竟然干得还不错,不是聪明是什么?”每次说到这里,我都摇头,不知道该如何接,她的话让我觉得“聪明”是贬义词。
记得那段每天都在上课的日子,我几乎都是凌晨三点才睡觉;下班后,人确实很累,可是,同事打开电视,而我打开电脑;他们看节目,我码字;他们喝酒,我喝咖啡;他们准备睡,我准备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