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习题集
班级:
姓名:
学号:
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理论教研室
2011年10月
第一章货币概述
一、单项选择
1.货币“质”的规定性是解决()。
A.“货币是什么”的问题 B.“货币起源”的问题
C.“什么是货币”的问题确 D.“货币产生”的问题
2.货币“量”的规定性是解决()。
A.“什么是货币”的问题 B.“货币数量规模”的问题
C.“货币数量界限”的问题 D.“货币是什么”的问题
3.货币起源于()。
A.商品 B.商品交换 C.商品生产 D.商品与商品交换
4.用一般等价物表示所有商品的价值,即为()。
A.货币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的价值形式 D.筒单的价值形式5.中国最早的货币是()。
A.贝 B.朋 C.铜 D.银
6.代用货币实质上是()。
A.纸币 B.银行券 C.金、银铸币 D.可兑换的银行券
7.信用货币与实物货币、金属货币最主要的区别是()。
A.是否为物权凭证 B.是否足值
C.否反映债权、债务关系 D.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是否相等
8.在价值形式发展史上,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价值形式是()。
A.扩大的价值形式 B.一般价值形式 C.简单的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9.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其特点是()。
A.观念货币 B.现实货币C.金属货币 D.价值实体
10.积累和储存价值的典型形态是()。
A.贮藏商品 B.贮藏金银 C.贮藏纸币 D.贮藏珠宝
11.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是处在流通中的()。
A.价值实体 B.现实货币 C.金属货币 D.商品
12.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
A.观念货币 B.商品 C.现实货币 D.金属货币
13.货币与商品相交换,是基于商品是()。
A.私人劳动的产物 B.一般人类劳动的产物
C.社会劳动的产物 D.具体劳动的产物
14.在货币层次的划分中,我国与西方国家最明显的差别是()。
A.单列了M1 B.单列了M0 C.单列了M2 D.单列了M3
15.纸币能否贮藏的关键在于()。
A.是否足值 B.是否可以兑换
C.是否可以兑现 D.是否能稳定地代表一定的价值量16.马克思关于货币起源的论述是建立在()基础之上的。
A.货币价值论 B.货币数量论 C.国家政权决定论 D.劳动价值论17.流通中的货币是指()。
A.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之和 B.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之和
C.价值尺度与支付手段之和 D.支付手段与贮藏手段之和
18.价格标准是作为货币发挥()职能而作出的技术规定。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19.货币层次划分的基本原则是()。
A.安全性 B.流动性 C.收益性 D.风险性
20.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B.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
C.支付手段与贮藏手段 D.价值尺度与支付手段
21.货币制度真正形成的时期是在()。
A.封建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22.货币制度的基础是()。
A.货币材料 B.本位币 C.货币金属 D.本位制
23.我国最早实行的货币制度是()。
A.银本位制 B.银币本位制 C.银两本位制 D.金银复本位制24.金银复本位制的主要形式是()。
A.双本位制 B.平行本位制 C.跋行本位制 D.平衡本位制25.由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过渡时期的货币制度是()。
A.平行本位制 B.平衡本位制 C.踱行本位制 D.双本位制
26.金汇兑本位制也称为()。
A.金块本位制 B.金币本位制 C.生金本位制 D.虚金本位制27.最早从金银复本位制过渡到金币本位制的国家是()。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28.按我国目前外汇管理规定,港币是我国的()。
A.外币 B.外汇 C.本位币 D.辅币
29.香港货币制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联系汇率制度 B.商业银行掌握港币发行权
C.商业银行拥有代发港币的权力
D.港币的发行权由中国人民银行掌管30.人民币在香港被视为()。
A.外汇 B.外币 C.本位币 D.辅币
二、多项选择
1.货币在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哪几个形态()?
A.实物货币 B.纸币 C.信用货币 D.金属货币 E.电子货币2.货币“量”的规定性主要解决()。
A.“什么是货币”的问题 B.货币的内涵问题 C.货币的范围问题D.“货币是什么”的问题 E.货币的外延问题
3.信用货币包括()。
A.可兑换的银行券 B.纸币 C.银行存款
D.不可兑换的银行券 E.可签发支票存款
4.货币“质”的规定性主要解决()。
A.“什么是货币”的问题 B.货币的内涵问题 C.货币的范围问题
D.“货币是什么”的问题 E.货币的外延问题
5.从货币职能角度,确定货币量的依据是()。
A.流通手段职能 B.支付手段职能 C.世界货币
D.价值尺度职能 E.贮藏手段职能
6.我国货币量的层次是由以下()组成的。
A.M0 B.M1 C.M2 D. M3 E.M4
7.M1由哪儿项内容构成?()。
A.现金 B.企业结算户存款 C.部队活期存款
D.机关团体活期存款 E.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8.马克思关于货币起源于商品与商品交换的理论,是从哪几个方面阐述的?()
A.具体的历史分析 B.抽象的逻辑分析 C.演绎分析
D.综合分析 E.归纳推断分析
9.商品价值形式包括()。
A.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 B.信用形式 C.货币形式
D.一般价值形式 E.扩大的、总和的价值形式
10.扩大的价值形式不同于简单的价值形式,表现在()。
A.其价值表现不充分 B.其等价物的作用不同
C.其价值表现具有偶然性 D.其反映商品间的价值量比较一致
E.其等价物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
11.一般价值形式不同于扩大的价值形式,其表现为()。
A.商品的价值由一系列商品表现 B.商品的价值由一种商品表现
C.商品与商品之间的价值转换 D.商品与等价物的交换
E.等价物是特殊商品
12.货币价值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相比二者的区别是()。
A.存在本质的区别 B.无本质区别
C.等价物为特殊的商品 D.等价物固定为黄金、白银
E.等价物的作用相同
13.马克思从具体的和历史的及抽象的和逻辑的方面分析了货币是()。
A.商品交换的产物 B.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产物
C.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D.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E.独立于商品世界的一种特殊商品
14.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世界就分裂为对立的两级,即()。
A.一般商品和特殊商品 B.商品和货币
C.等价物和一般等价物 D. 具有相对价值和等价形式的商品
E.具有相对价值和一般等价形式的商品
15.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与其它商品充当等价物的区别是()。
A.是否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工具 B.是否是金属货币
C.是否具有直接同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D.是否是足值货币
E.是否拥有一般等价物的独占权
16.不同社会形态的货币,最终都是反映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的()。
A.统一关系 B.商品生产 C.商品交换 D.商品分配 E.社会关系17.世界货币具有()。
A.价值尺度职能 B.流通手段职能 C.支付手段职能
D.贮藏手段职能 E.国际货币职能
18.目前在国际结算、支付中使用最多的国际货币有()。
A.美元 B.英镑 C.德国马克 D.日元 E.欧元
19.货币的出现可以解决商品内在的矛盾,即()。
A.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B.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矛盾 D.产品与商品之间的矛盾
E.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之间的矛盾
20.等价物曾经历了()的表现。
A.某一种商品 B.特殊商品 C.一系列商品 D.固定商品 E.非固定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