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GLP实验室建设的若干问题

GLP实验室建设的若干问题

GLP实验室建设的若干问题陈飞虎教授、博导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GLP(GoodLaboratoryPractice)即优良实验室的质量管理规范。

应用于药品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的实验室,其目的作用是为了提高药品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即毒理学研究)的质量,确保实验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最大程度排除由于偶然的误差带来的影响,尽早发现和改正这类错误,并在事后纠正和追究其原因。

GLP的基本精神在于怎样减少人为误差,以得到可信性高的实验数据,以保障人民用药安全。

GLP的由来和发展最早提出GLP是缘于20世纪全世界出现了许多严重的药物中毒事件。

如上世纪30-70年代,就有美国的二硝基酚事件,死亡了177人,美国二甘醇磺胺事件,死亡107人,欧美沙利度胺(反应停)事件,上万名婴儿短肢畸形,日本氯碘喹啉事件,上千人失明或下肢瘫痪。

表120世纪国外发生的重大药害事件年代地区药物用途毒性表现受害人数1890-1950 欧美亚甘汞通便、驱虫、牙粉汞中毒死亡儿童>585人1900-1949 欧美蛋白银消毒、抗炎银质沉着症>l00人1930-1960 各国醋酸铊头癣(脱发用) 铊中毒半数死亡(>1万人) 1922-1970 各国氨基比林退热、止痛粒细胞缺乏死亡>2082人1940- 各国硫代硫酸金钠治类风湿、哮喘肝、肾、骨髓损害约1/3用药者1935-1937 欧美二硝基酚减肥白内障近万人失明,死亡9人1937 美国磺胺酌(二甘醇)抗菌消炎二甘醇致肝、肾损害358人中毒,107人死亡1953欧美加非那西丁止痛退热肾损害、溶血肾病>2000人,死500人1954法国二磺二乙基锡治疗疥、粉刺神经毒性、脑炎、失明中毒270人,死110人1956美国三苯乙醇治高血脂症白内障、阳萎、脱发>1000人,占1%1956-1961欧美、日本反应停治妊娠反应海豹样畸胎>1万人,死5千1967 欧洲氨苯恶唑啉减肥肺动脉高压70%用药者1960 英美澳异丙肾气雾剂止喘严重心率失常、心衰死亡3500人1963-1972 日本氯碘喹啉治肠炎脊髓变性、失明中毒>7856人,死5% 1933-1972 美国己烯雌酚保胎(先兆流产) 阴道腺癌(女) >300人1968-1979 美国心得宁抗心律失常角膜、心包、腹膜损害>2257人累计(1890 -1980)16种死亡2.2万人伤残1.1万人海豹样畸形反应停白内障二硝基酚阴道腺癌乙烯雌酚耳聋过氨基甙类抗生素1975年美国FDA检查了美国二家最大的新药安全性评价实验室(工业生物实验室IBT和生物检测公司实验室BIT)的资料,发现有很多的问题。

主要有实验设施条件差,原始记录不全面、不准确、无签名和日期、保管不当,报告与原始记录不一致,试验方案不合理及不按照方案实施,实验动物无恰当的编号,致使不同组的动物放错,工作人员未进行培训,管理者缺乏对工作人员的有效监督,对濒死动物未做病理检查,不重视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

随后又对好几个实验室进行了检查,其问题相似。

检查结果震惊了国会和政府部门。

于是由FDA的官员和有关专家联合组成一个起草委员会,制定提高安全性研究质量的管理法规,即GLP。

明确了新药安全性研究的质量必须依靠法规管理。

1976年11月公布了初稿并试行,1978年作为联邦法规正式颁布于1979年6月生效。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先后实施了GLP。

如日(81)、英(82)、法、德(83)、西班牙、瑞典(85)、意大利、荷兰、韩(86)瑞士、比利时(88)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我国也发现了许多药物中毒事件。

如:野金针菇致白内障,双黄连注射液致死,清开灵注射液过敏,强痛定和二氢挨托啡的药物依赖等。

我国1993年12月国家科委发布了《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定》(试行),1999年9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颁布了《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为规范《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工作,2007年4月国家局对《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检查办法(试行)》进行了修订,并更名为《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关于印发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的通知.doc。

GLP与药品技术审评GLP有利于增进药品技术审评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药品技术审评主要通过对药品研究资料的技术评价来综合分析药品最基本特性---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其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

GLP的实施旨在规范药品安全性研究的全过程,包括试验设计、给药、观察、检测、记录、报告等,以确保试验结果能够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药品的安全性特征。

在缺乏科学性与规范性的基础上所产生的试验资料,将会直接影响审评员的分析、判断与综合评价。

1.实验动物实验动物是安全性研究的主要试验系统,通过实验动物反映药品的毒性强度与性质、毒性作用靶器官等重要信息。

为了减少动物个体差异对毒性试验检测指标的影响,应使用标准化、符合等级要求的实验动物,例如SPF级大、小鼠,Beagle犬等。

1.若试验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动物,如杂种犬,普通级大、小鼠等。

由于这些动物生物个体间差异较大,造成有关指标的检测结果波动大,统计分析时由于标准差过大而使得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导致药物的潜在毒性没有检验出来,造成假阴性结果。

当实验动物质量对试验结果影响的范围与程度难以判定时,会影响对药品的合理评价与科学决策。

而按照GLP要求使用符合等级要求的实验动物,有利于作出更合理的科学评价。

2.实验动物饲养环境条件的规范化动物饲养环境能够影响实验动物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与机体代谢,如体重、免疫功能、应激状态、代谢能力等,从而影响其对受试药品的毒性反应。

例如,动物饲养室温度差别2~3℃,可以使某些药品LD50差异几倍;饲养室内氨气浓度也影响动物的毒性反应;光照与噪音可以影响动物交配、生理或妊娠周期,因此,生殖毒性试验结果容易受到光照、噪音等因素影响。

实验动物设施环境条件是GLP的一项重要内容,各项环境参数都有明确规定,以保障实验动物能客观地反映药品毒性。

在不符合GLP动物设施条件下完成试验研究,这些都会给药物技术审评带来非技术性干扰因素。

3.研究技术病理组织学病理组织学检查对于判定药物毒性的性质与强度非常重要,在安全性试验中具有重要地位。

我国毒性病理学起步晚,实验动物组织学标准化、病理诊断水平与国际存在较大差距。

例如,正常的实验动物往往存在一些自发性病变,不同种属、不同等级动物的自发病变率也有所不同。

在药物技术审评中发现,相当一部分试验资料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是“对照组、药物组所有各脏器组织学检查均未见异常”。

如果连自发病变组织都不能加以识别,那如何发现并诊断药品所致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在药物技术审评中发现一些类似问题,如病理诊断人员是某试验人员或某医院医生,而不是具有丰富经验的毒性病理学专业人员;提供的组织学显微照片不符合要求,图像不清晰、放大倍数不一、选取的组织观察面不具有代表性或差别太大;病理诊断不科学、用词不当、含糊不清、诊断结论不清等。

上述问题的存在,干扰了对注册药品的科学评价,也是补充实验资料的常见原因。

而GLP对组织病理学的要求,从解剖、脏器观察、组织切片制作、诊断标准建立到病理诊断等都有一整套规范程序,以保证病理诊断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缺乏GLP管理规范的毒性病理学,就会缺乏病理诊断的科学性。

动物的观察与处置试验过程要求密切观察动物的症状及其发展变化与转归,这对毒性的判定与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些试验资料对动物中毒症状轻描淡写、一笔代过;对于濒死动物没有科学的处置措施,包括观察、采血检测、系统解剖等;对试验中途的死亡动物没有进行解剖、病理组织学检查等。

上述信息的疏漏都会对药品的科学评价产生影响,也是申报资料中常见的缺陷。

而GLP对上述研究内容作了明确指导,按照GLP要求进行规范管理,将避免许多关键信息的遗漏,从而保证药物毒性的科学评价。

4.质量监督与保障为了保证药物安全性研究的信赖性,GLP要求新药临床前安全性研究须设立质量保障部门(QualityAssuranceUnit,QAU),对研究工作开展独立的监督与检查,并在申报的试验资料中同时提交QAU陈述书,证明试验研究及其结果的真实性与可信性。

审评人员在药品的技术审评时,如果对研究资料中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产生质疑,加之资料中缺乏QAU陈述书的佐证,会干扰对试验资料自身的技术评价,导致将关注重点转移到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及其相关问题上。

换而言之,技术审评人员只有面对规范、真实、完整的研究资料,才能在审评过程中排除诸多的干扰因素或不确定因素,集中精力关注主要问题或更深层次的问题,从而对审评对象作出更科学、合理的评价,最终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性。

此外,GLP条件下试验资料的补充实验机会减少,不仅减少申报单位的时间和精力耗费,而且有助于缩减审评机构的工作时限,提高药品技术审评的质量与效率。

GLP的趋势由于GLP的原则和内容各国基本一致,这就为国际交流和使用创造了条件。

目前,美国FDA已经和英国、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日本、瑞典及荷兰等国相继建立了两国间的GLP协议,互通情况,共同检查,相互承认,其实验结果可在双方国家登记,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实验。

1989年在美国召开了专门会议,对GLP进行了评估和肯定,会议一致认为GLP是安全评价的生命线,事实上已成为国际通用的实施法规。

GLP法规最初只是用于毒性测试,由于它们适用于所有的分析仪器和分析方法,使得它的应用范围也拓展到了其它科学领域。

现在已扩大到动物用药品、饲料添加剂、农药、化学物品、将来有可能扩大到食品、药效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领域。

GLP实验室建设的实施与监督GLP主要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其核心是确保研究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新药安全评价中心机构设置与管理模式.doc。

硬件要求:完整配套的实验设施和自动化仪器设备是毒性评价工作顺利进行和高质量完成的重要保障。

硬件与软件设施1.大小合适,分布合理的动物室和配套设施并能调控温度等。

(1)不同种属动物或不同实验系统的饲养和管理设施。

小动物:屏障系统(万级),适用于SPF级动物;大、小动物:亚屏障系统(十万级),适用于清洁级动物;大、小动物:开放系统,适用于普通级动物。

(2)动物的检疫和患病动物的隔离治疗设施。

(3)收集和处理试验废弃物的设施。

(4)清洗消毒设施。

(5)供试品和对照品含有挥发性、放射性和生物危害性等物质时应设置相应饲养和管理设施。

2.严格控制符合GLP的环境条件实验室应人物分流运行,防止互相污染,温度控制在20±3℃,相对湿度30%~70%,空气流通并经过滤,光照12h,控制噪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