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州区社区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东市街道办事处)
目前,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中,高中及中专学历的还占相当比例,缺乏基本的计算机知识;社区用户的信息化知识也达不到社区信息化普及的要求;在区级层面整体上也缺乏一套适应社区信息化需要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培训机制,这些都阻碍了社区信息化的发展。
社区信息化不是居委会电子化,也不是基层政府工作电子化,社区信息化主要着重于解决政府与居民、企业与居民之间的关系。
所以,社区信息化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和服务,贴近老百姓的需求,从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提高主动服务的能力。
根据上述分析,对于我区社区信息化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阶层对社区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社区信息化是近年来兴起的新事物,不只社会各界对其了解不够,就连从事社区服务的有关部门和人员对社区信息化也是知之不多。
因此只有加强宣传教育,才能使社区信息化建设深入人心。
政府开展社区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广泛宣传它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广大干部和社区服务人员对这项工作的认识程度,增强认同感。
居民是社区信息化的直接受益者,政府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比如可以结合企业的产品,与企业联手进行宣传,使居民对社区信息化内容有较全面的认知,扩大社区信息化的影响,激发居民的参与和需求热情。
2、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协调和统一规划。
首先,社区信息化建设要从全局出发,打破部门、单位之间的界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联合行动,在规划布局与建设上必须符合我区社区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和要求;在具体实施中要加强统一领导,强化涉及社区信息化建设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参与,明确各自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具体职责
和任务,搞好部门协作。
其次,社区信息化建设要有统一规划,防止和克服一哄而上、重复投资、盲目建设和互不兼容的现象。
规划既要有超前意识,又要考虑实际情况,要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吸收IT行业的技术专家以及基层工作者和居民代表的建议,精心组织和策划,开发出符合我区社区信息化发展要求的,符合居民意愿的服务平台。
另外,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可以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支持和信贷保障等手段给予扶持,并从管理体制、组织协调、奖惩考核、经费划拨以及技术力量配备等多方面给予保证,确保社区信息化的顺利推进。
3、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社区信息化建设必须遵循国家有关社区信息化的规范,符合我区的信息化总体规划,在区政府统一组织推动下,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由政府和企业共同进行投资建设和营运。
社区信息化体系自身就具备了很高的价值,它是良好的增值服务提供渠道,良好的厂家内部信息传达渠道,良好的用户信息反馈渠道,良好的业务扩展渠道和良好的广告渠道。
不少企业家早己看到商机,如果通过市场机制去运作,可以形成可观的经济效益。
不仅如此,社区信息化体系还可以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比如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劳动就业问题。
由此可见,社区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是要建立一套有活力的市场运行机制,即在充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情况下,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形成“共同投资、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机制,把社区信息化网络的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的价值。
4、制定政策法规,推动社区信息化建设和规范市场运作。
为了使我区社区信息化建设能够进入良性运作的轨道,区政府应及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
一方面政策法规的制定可以明确地反映出政府在社区信息化建设中所持的态度,对政府各部门、企业以及百姓可以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引导大家共同投身于社区信息化的建设;另一方面可以明确各部门在社区信息化建设中的具体职责以及规范市场运作,使社区信息化建设形成自己的“游戏规则”。
政策法规可以包括社区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的资金筹集与使用办法;社区布线的产权归属问题;社区信息化建设评比考核标准;各职能部门对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支持政策;对提供信息服务的单位与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收费方面的法规等。
5、加大培训和引进力度,全面提高社区管理队伍和居民的整体素质。
社区信息化建设在客观上要求有一批经过专业培训、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才队伍。
目前社区一般没有直接的经济收入,经费多是行政划拨,社区信息化建设投资捉襟见肘。
区有关部门和街道要增加对社区的经济投入,经常性地培训社区管理服务人员,从宣传社区培训的重要性做起,并拟定培训效果考核办法,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并结合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社区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发掘社区有基础、有潜力的人员,予以资金支持,让其参加专业的信息化培训班,在学成后回馈社区。
同时,社区还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寻求与社会其他组织和团体的合作。
在合作方式上,学校、企业等可以利用富余的人才资源代为指导、培训社区人员,社区为教育部门和培训机构提供实习的场所和机会。
另外,还应广泛开展对社区居民的信息化培训,可以利用社区报亭、宣传栏、辅导讲座或竞赛等社区活动来宣传和提高居民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使他们能享用社区的信息服务。
只有居民的信息化意识加强了,素质提高了,社区信息化才能更顺利地推进,产生更旺盛的信息服务需求,促进信息经济的发展。
6、因地制宜,分层推进,根据居民的需求提供适宜的信息服务方式和内容。
由于各社区人口结构、经济条件、文化氛围、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决定了社区信息化建设不能搞一刀切,要分阶段、分层次进行。
首先,同时采用不同的方式为居民提供信息服务。
(1)、开通社区服务热线电话,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辅助热线电话服务,
开通“一键通”及时呼救服务,使其提供的服务更快捷、更有效。
(2)、提供公共的信息查询设施,比如建设社区服务电脑亭,在每个街道或每个
服务机构配臵联网电脑或电脑触摸屏供居民进行信息查询等。
(3)、打造覆盖城区多种生活缴费、交通违章罚款、城市公交等上饶城区一卡通。
(4)、社区老年人医疗信息服务系统,可视化远程专家门诊及医疗指导;通过老年健康圈App互动,探讨交流老年健康保健方法;帮助社区老人养老结对
互助、提供家政服务、跑腿代购服务。
(5)、会同公安部门及中高档小区物业管理在本小区全覆盖式安装布置可视探
头,建设智能安保社区。
(6)、建造城区地下隐蔽工程可视化线路布置图,及时高效的处理发现的断线、
爆管事故;把事故危害和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7)、\利用社区临街及具有安装商业广告价值的电子广告屏幕的位置,通过城市
规划招商,可附带条款:有规律性的发布城区天气、空气指标、智慧城市信
息化建设、上饶周边旅游圣地简介等宣传。
其次,采用试点先行,分阶段推进的方式建设小区信息化。
(1)、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某些政策法规来统一新建小区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并有重点地选择其中的一部分作为试点。
(2)、选择一些软硬件配套设施较好的,居民整体素质较高且经济条件不错的小区作为信息化改造的试点。
(3)、根据试点的效果,确定小区信息化建设和改造的方式和进度。
与此同时,开发信息服务网络,丰富信息服务内容。
每\个小区独立开发服务网络是非常不经济的举措,比较可行的方法是由某个网络运营商为多个小区进行整体开发,再根据各小区的个别要求作个性化设计。
而且信息资源开发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可以先开发居民最感兴趣、需求最大、最愿意花钱的信息服务(根据问卷统计,居民把娱乐、医疗保健和教育列在了所感兴趣的网络增值服务的前三项),以此来激发居民对社区信息化建设及信息消费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