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总人口及年龄组成变化趋势图(不考虑国际人口迁移),2021年我国总人口达到峰值。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年份,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大的是A.2007年B.2017年C.2021年D.2032年2.从2013年起,我国放宽了计划生育政策,到目前为止,下列人口数量变动受其影响的是①总人口②老年人口③劳动力人口④少儿人口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与其他年份相比,2021年我国人口特点表现为A.劳动力入口多,就业压力大B.总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C.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较接近D.老年人口与少儿人口数量较接近下图是某区域能源利用结构图,图中单位GDP能耗是指单位GDP所消耗的能量(一般以“标准煤”作单位)。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图中序号代表新能源开发的是A.①B.②C.③D.④5.下列举措,可能降低单位GDP能耗,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是A.扩大能源开发规模B.延长制造业产业链C.降低煤炭消费比重D.限制能源跨区调配地质工作者对某河流的一个断面开展科学考察,并借助现代技术推测出该断面河流水位及地层(沉积岩)的上升过程。
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地层上升过程中河流水位保持相对稳定。
下图是根据推测结果绘制的坐标图,其中实线表示河流水位的时间变化,虚线表示甲、乙、丙三个地层上表面高度的时间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造成该断面附近地层上升的主要作用是A.岩浆活动B.地壳运动C.堆积作用D.变质作用7.该断面上,甲地层比乙地层A.形成早,厚度小B.形成旱,厚度大C.形成晚,厚度小D.形成晚,厚度大8.当前,该断面地貌类型是A.V型谷B.河漫滩C.冲积扇D.三角洲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受天气影响,图中东阳河河水时清时黄,当该河流量偏大、流水色泛黄时,图中所示区域可观测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独特景象。
某中学地理野外实践社团,通过研究卫星云图发现9月23日傍晚是观测上述独特景象的最佳时机。
社团成员9月23日来到图示区域开展研学活动,并选择好观测点进行观测。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该社团有四名成员分别位于甲、乙、丙、丁四处,受地形影响,在观测点只能看到其中一处的成员,该处是A.甲B.乙C.丙D.丁10.卫星云图显示9月23日傍晚,图示区域经历A.冷锋过境前天气B.冷锋过境后天气C.低压过境时天气D.高压过境时天气11.在图中观测点观测到“白日依山尽”时,落日位于图中A.①B.②C.③D.④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蔗糖业包括甘蔗种植、甘蔗制糖厦相关产业。
蔗糖业曾是广东珠江三角洲的优势产业,改革开放以来,蔗糖业由珠江三角洲向粤西、广西等地转移。
广西地方政府抓住机遇,积极引进蔗糖业,使广西成为了蔗糖业主要承接区。
随着蔗糖业的转移,珠江三角洲传统甘蔗种植区大多演变成了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主要生产蔬菜、乳肉、禽蛋等。
经过多年的努力,广西成为全国最大的蔗糖业生产基地。
(1)简述广西成为珠江三角洲甘蔗种植产业主要承接区的原因。
(2)指出引起珠江三角洲甘蔗制糖业向广西转移的主导因素并说明理由。
(3)分析珠江三角洲传统甘蔗种植区演变成农副产品生产基地的原因。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右图是R湖区住略图。
R湖是一个堰塞湖,发源于高山地区的L河被冰川沉积物所阻断,在幽深的峡谷中汇水成湖。
湖面海拔300多米,面积近6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50米。
注入湖泊的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其中L河是吐纳湖水的主要河流,L河流量丰富,水流湍急,R湖湖水随L河西流不止,湖面湖水却是平静如镜,水不扬波。
R湖水温稳定,在世界众多湖泊中年温差和日温差明显偏小,终年不冻。
夏季午后,湖泊周边地区云雨天气多见,令人称奇的是,周边云雨越盛湖泊上空越是云雨少见。
(1)推测R湖在世界众多湖泊中年温差偏小的原因。
(2)分析R湖日温差小于周边地区的原因。
(3)R湖夏季午后云雨少见,结合R湖水温稳定的特点归纳其原因。
(4)说明R湖湖面平静的原因。
14.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强烈海啸,日本福岛核电站建筑物发生爆炸,引发了高温核燃料泄漏,核污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快速扩散。
下图示意核燃料泄漏后30天内的扩散范围,随着时间推移,此次核污染的影响几乎覆盖全球。
列举造成此次核污染扩散的自然因素。
参考答案1.A2.D3.C【来源】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总人口数量,2007年最少。
我国65岁以上人口分年龄数量呈下降趋势,2007年数量最多,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大的是2007年,A对。
其它年份占比重较小,B、C、D错。
2.从2013年起,我国放宽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增加,到目前为止,人口数量变动受其影响的是总人口,①对。
老年人口数量不受影响,②错。
新生人口不能转变为劳动力,劳动力人口数量不受影响,③错。
少儿人口数量增加,④对。
D对,A、B、C错。
3.与其他年份相比,2021年我国人口特点表现为总人口最多,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较接近,约相等,C 对。
根据曲线,劳动力人口缓慢减少,就业压力不会增大,A错。
总人口多,劳动力资源没有增加,B 错。
老年人口多于少儿人口数量,D错。
点睛:总人口数量,2007年最少。
我国65岁以上人口分年龄数量呈下降趋势,2007年数量最多,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大的是2007年。
人口出生率增加,总人口数量,少儿人口数量增加。
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较接近或相等,总人口达最大值。
4.D5.B【来源】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4.图示两个图根本不相关,图中序号①、②能够降低单位能耗,应是代表生产技术或焕然技术创新,A、B错。
③减少废弃物排放,应代表清洁生产或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C错。
④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应代表新能源的开发,能源充足,D对。
5.可能降低单位GDP能耗,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措施是延长制造业产业链,进行深加工,B对。
扩大能源开发规模,能源总量增加,不能降低单位能耗,A错。
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排放污染减少,不能表示单位能源降低,C错。
限制能源跨区调配不能降低能耗,D错。
6.B7.C8.A【来源】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6.根据材料,地层上升过程中河流水位保持相对稳定。
根据流水侵蚀的痕迹,该处的岩层不断稳定上升,造成该断面附近地层上升的主要作用是地壳运动,B对。
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该地岩层是沉积岩,A错。
堆积作用发生在低洼处,C错。
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D错。
7.沉积岩层中,下面的沉积层形成的早,上面的形成的晚。
该断面上,甲地层在上面,形成的比乙地层晚,根据水流侵蚀线宽度,比乙地层厚度小,C对。
A、B、D错。
8.当前,该断面岩层持续上升,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地貌类型是V型谷,A对。
河漫滩、冲积扇、三角洲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B、C、D错。
9.C10.B11.D【来源】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9.该社团有四名成员分别位于甲、乙、丙、丁四处,受地形影响,在观测点只能看到其中一处的成员,该处是丙,在观测点所在山谷对面,没有地形阻挡,C对。
甲与观测点间有山脊阻挡,A错。
乙与观测点间有一凸坡阻挡,B错。
丁与观测点位于同一等高线上,等高线弯曲,表示有突出部分山体阻挡,D错。
10.图示中没有卫星云图,9月23日是秋分,根据纬度,该地位于北方,当该河流量偏大、流水色泛黄时,傍晚可观测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独特景象。
即在雨后天晴时,更易观测到材料中景观。
图示区域经历的天气系统应是冷锋过境后天气,河流水量大,天气晴朗,B对。
冷锋过境前天气晴,河流水量少,看不到日落观景,A错。
低压过境时天气阴雨,多云,看不到日落景观,C错。
高压过境时天气晴天,河流水量小,D错。
11.9月23日是秋分,在平原地区或海面上,日落正西方向。
在图中观测点观测到“白日依山尽”时,受山脉阻挡,落日不能到达图中正西方向,位于西南方向④点,D对。
A、B、C错。
点睛:根据等高线判断,丙在观测点所在山谷对面,没有地形阻挡,可以看到。
山脊、凸坡、山体形态,都会阻挡视线。
当该河流量偏大、流水色泛黄时,傍晚可观测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独特景象。
即在雨后天晴时,更易观测到材料中景观。
秋分日在平原地区或海面上,日落正西方向。
12.(1)水热(气候)适宜,土地丰富(廉价),劳动力廉价,政策支持(靠近珠江三角洲)(2)原料(甘蔗)。
甘蔗制糖业原料运输成本高,向广西转移(靠近原料)可减少花费(提高利润)(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农副产品需求量增大,农副产品运成本高(宜就近供应,土地资源有限,引起甘蔗种植产业向外转移)【来源】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1)区域承接种植业的条件,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影响。
甘蔗是热带经济作用,广西的气候适宜,水热充足,土地丰富、廉价。
从社会经济因素分析,广西经济发展水平低,劳动力廉价,有政策支持,距离珠江三角洲近,便于承接产业转移。
(2)甘蔗制糖业向广西转移的主导因素原料。
甘蔗制糖业原料运输成本高,且损耗多。
种植业向广西转移,甘蔗制糖业向广西转移,是靠近原料产地,可减少费用,提高利润。
(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农副产品需求量增大。
农副产品运成本高,宜就近供应。
珠江三角洲土地资源有限,农副产品生产利润高,导致甘蔗种植产业向外转移。
13.(1)水量大,对气温的调节作用较强;高山阻挡冷空气,冬季温暖(地处谷地,与周边热量交换少;靠近海洋,气温受海洋调节);夏季冰川融水注入,水温偏低(2)湖泊比热容大,气温变化比周边陆地慢;地处谷地,气温变化比周边山地慢(3)夏季午后周边区域气温高,R湖(因湖水稳定)气温偏低,形成热力环流,湖面区域受下沉气流影响(4)(受沉积物阻挡,)落差小,流速慢;水量大,河流吐纳对湖水运动影响小(缓冲作用强);山地环抱,风浪小【来源】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整体分析:水量大,对气温的调节作用较强。
与周边热量交换少,气温日较差小。
高山阻挡冷空气,冬季温暖。
夏季冰川融水注入,水温偏低。
所以气温年较差小。
夏季湖面区域受下沉气流影响,多晴天。
湖水流速慢、水量大、风浪小,湖面平静。
(1)R湖水量大,对气温的调节作用较强。
地处谷地,与周边热量交换少,气温日较差小。
高山阻挡冷空气,冬季温暖。
靠近海洋,气温受海洋调节。
夏季冰川融水注入,水温偏低。
所以气温年较差小。
(2)湖泊比热容大,气温变化比周边陆地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