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实录范例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学实录范例《杨氏之子》教学实录师:同学们看于老师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做表情:笑容满面)生:于老师很高兴。
师:看到同学们,我高兴了。
再看于老师(做表情),现在是什么表情?生:于老师好像很紧张。
师:对,有点紧张,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如果不积极发言.于老师就会紧张,希望同学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行吗?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读读题目。
(生读课题)仔细读一读这篇课文,和平时读的课文感觉有什么不同吗?生:这篇课文非常短。
师:对.很短小.只有53个字。
还有吗?生:它里面还有很多曰。
生:这是篇文言文。
师:真好。
那我们平时学习的课文是什么文?生:白话文。
师:文言文和白话文有好多不同,最大的不同是文言文生:难理解。
师:文言文语言很简练,有时候一句话只有一个字.但包含的意思很多。
读文言文的时候要善于想象.把一个字变成好多好多字,把一句话变成好多好多话,这样你就能读懂。
下面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会不会读文言文。
(一女生读课文)师:(朗读不是很好,老师给予指导)听你读这篇课文就像一辆车子走在不平整的路上,磕磕绊绊、一顿一顿的。
谁再来读一读?(生读)师:握手!读得非常好,听你读这篇课文,就像一辆车行驶在平坦的路上,很顺畅。
能不能告诉我这篇短文讲了什么故事?生:讲的是孔君平到梁国杨氏家里去,去找他家主人师:他家主人?杨先生吧!杨先生不在生:杨先生不在.他的儿子在,孑L君平就把杨先生的儿子叫出来。
师:往下说!生:杨氏小儿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说:它是你家的果子吗?他的儿子说:不知道孔雀还是您家的家禽。
师:最后一句理解错了,仔细想想是什么意思?生:没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
师:很好!甚聪惠是什么意思?生:很聪明。
、师:很聪明。
惠是什么意思?对,惠同慧。
再往下看,诣什么意思?生:诣是拜见的意思。
师:好.意思读懂了。
孔君平诣其父,这个诣是拜见没错,但它不是拜见一般的人,这个诣专门指拜见他尊敬的人或他的长辈。
师:我有个小问题,孔君平说:此为君家果。
是逗着小孩玩呢,还是讽刺挖苦呢?大家听老师读一遍,注意看老师的表情刚上课时我就让大家观察表情,表情也是会说话的。
(师范读《杨氏之子》,面容和蔼,表情幽默,动作风趣,学生为之热烈鼓掌。
)师:怎么样?是讽刺还是逗着玩、开玩笑?生:是逗着玩,是大人跟小朋友开玩笑。
师:你看,表情朗读就有这么大的作用。
下面请大家一起像于老师这样读一下课文,如果你的动作、表情能配合一下那就太好了。
(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好!谁愿意朗读一遍?(以下大约有十多分钟时间,于老师反复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最后学生读得非常流利。
) 师:大家读得真好。
能背下来吗?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下来。
(生自由背诵课文)师:好,于老师先给大家背一遍(师范背课文,然后几个学生轮流背诵课文,最后全体学生齐背《杨氏之子》,于老师在前面配合加动作。
)咬文嚼字文本细读师:你们会背了,于老师要提问题了,课文的最后说杨氏之子甚聪惠,意思是非常聪明。
那么,你从哪儿看出来这个小朋友非常聪明呢?生:孔君平抓住杨梅的杨和杨氏的杨都是同一个字来开玩笑此是君家果,小孩马上抓住孔君平和孔雀都有一个孔字来反驳:没听说过孔雀是你家的家禽。
师:从这里看出小孩的\'确很聪明!还有吗?生:儿应声答日师:说明什么?生:说明他反应很快。
师:好!反应快,思维敏捷,也说明很聪明。
(板书:反应快)还聪明在哪里?生:孔君平并没有说你姓杨.杨梅也有一个杨.只说了一句话此是君家果.小孩马上就听出来了,这说明他很会听。
师:是啊,小孩确实聪明,他听出了孔君平的话中话,听出了弦外之音。
(板书:会听)再品课文,还能从哪里看出他聪明?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回答得很巧妙,说明他聪明。
师:的确回答得巧妙。
他的回答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
叫做生:天衣无缝。
师:对,无懈可击,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生:以牙还牙。
-师:有点意思,但是好像形容得有些过了。
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师:掌声送给他!这个成语用得妙,真是太聪明了!这是会说。
(板书:会说)师:大家看,杨氏之子,第一,会听,能够听出话中话;第二,反应快,思维敏捷;第三,会说,回答得十分巧妙。
我还有个问题,甚聪惠的惠书上说是通假字,跟智慧的慧是一个意思,但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智慧的慧呢?这个惠跟智慧的慧有何区别呢?我上课前查了《辞海》,发现惠主要有这么几层意思,第一是仁慈;第二是柔顺;第三,跟慧相通,意思是聪明。
仁慈、柔顺什么意思?就是有教养、有礼貌。
和蔼慈善。
刚才我们讨论了这个小孩的聪明。
那么,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孩不但聪明.而且很有教养、有礼貌呢?请你们轻声地读、细细地读,每一个字都要注意思考。
(生声细读)生:为设果,果有杨梅,从这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非常有礼貌,给孔君平准备了水果。
师:嗯!客人来了,赶紧端出水果,懂得待客之道啊。
端出多少水果?就一种吗?生:端出了多种水果。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生:果有杨梅.果子中有杨梅,证明不止有杨梅!师:说得好。
这句话中还有哪个字能说明生:设果,就是摆水果:如果只有一种水果是称不上摆的,师:说得太好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个小孩不仅有礼貌.而且非常热情好客,端出好多水果招待客人。
再往下看,还从哪里能看出他是一个非常懂事、有礼貌的孩子?生:我还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的夫子两个字里看出来。
师:对,夫子是尊称,说话很得体,真的很有教养。
还可以从哪个词看出来?生:我觉得从未闻这个词看出来他很有礼貌。
因为他没有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用了否定句进行回答!师:解释得非常好,掌声送给她。
如果这个小孩直接这样回答:那么孔雀就是你家的鸟了!这样回答就不得体.因为孔君平毕竟是来拜见他父亲的,这样会让客人尴尬!前面加一个未闻,看注释,未闻是什么意思?生:没有听说。
师:是啊,孔先生,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你们家的鸟啊。
这样既不动声色地反驳了对方,又不让对方难堪。
是不是很有教养啊?(生点头) .师:读书就要逐字逐句地体会,就要细细地品赏。
就要咬文嚼字,这样才能把话中话都读出来。
分组练笔丰满文本师:这个杨氏之子究竟是谁呢?三国时候,曹操手下有一个谋士叫杨修,有人猜测,杨氏之子写的可能就是杨修的故事。
那么,我们暂且把杨氏之子就假定为是杨修吧,这样称呼起来比较方便。
这篇短文只有53个字,但是含义却很丰富。
下面我们用自己的笔,通过自己的想象,把文章来补充得丰满一些。
第一句话,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非常简练,根据这句话,请你想象一下杨氏小儿长什么模样?注意,相貌描写一定要体现出他的聪明。
第一排同学写就扩写这句话。
师: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注意是谁?去干什么?主人不在,是哪个人把小儿叫出来的?这里面蕴含着很多动作和对话。
请第二排同学来写。
师: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日:未闻孑L雀是夫子家禽。
他们难道就说了两句话吗?肯定不是的!往下肯定还有好多话呢!展开想象,一定要通过对话描写把杨修的聪慧表现出来。
请第三排同学写这一段!(学生分组写作)师:(10分钟之后)请第一组同学,请你到前面来读自己的习作,其他同学专心听。
生:古时候有个姓杨的人家,有一个叫杨修的小孩儿, (师: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中有一个小男孩儿叫)古时候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中有一个小男孩叫杨修,刚刚9岁。
他长了一双丹凤三角眼。
两弯柳叶吊梢眉,(师:三角眼要注意了,这三角眼一般是指刁钻、狡猾,这要改一改。
)长得非常机灵。
一张小嘴能说会道,非常聪明。
师:很有文采啊。
可惜有些语言不是很准确,用词要恰当,下课后好好改改。
生:梁国有一户人家,他家有个孩子叫杨修。
虽然才九岁,但是非常聪明。
胖乎乎的脸上,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嘴唇很薄,能说会道。
凡是见过他的人,都说他是个聪明有教养的孩子。
师:通顺,流畅,也非常合情理。
现在请同学读第二部分。
生:一日,杨氏的好友(师:我最欣赏一日,他不用有一天,用一日,有文言味道。
)孔君平前来拜访,家人为其开了门,并告知杨氏不在(师:应该是杨老爷不在)并告知杨老爷不在.他的儿子杨修在书房读书。
孔君平想与杨修见面.看看多日不见,小杨修又学了些什么。
管家告诉杨修孔君平来了,杨修赶忙出来迎接,并亲自为其摆上了水果,其中就有孔君平最爱吃的杨梅。
师:掌声! 其中就有孔君平最爱吃的杨梅,这句话就更加说明他们两家经常来往,更说明杨修了解孔君平,更说明杨修有教养。
师:接着请同学往下读第三部分。
生:孔君平看着果子,一眼看到了杨梅。
他左思右想。
该怎样考考杨修呢?哟!杨梅,杨修,你是杨他也是杨,这杨梅是你家的水果吧!(掌声)(师:杨梅,杨修,联系起来了!多有意思呀!)杨修眼睛一转.灵机一动:孔叔叔,我可从没听说过这和您同有孔字的孔雀是您家的鸟啊!孔君平摸着杨修的头说:杨修你这个小机灵鬼儿啊!杨修说:嘿嘿!孔叔叔过奖了!,孔君平笑着说:哈哈哈!真是个聪明孩子,聪明孩子!(掌声)师:你真是个聪明孩子,聪明孩子啊!谁再读?生:孔君平指着杨梅说:你姓杨,杨梅也姓杨。
你们不是一家人吗?杨修不假思索地说:孔叔叔.我可没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啊!即便是您姓孔,孔雀也姓孔。
孑L君平说:我今天算是领教了杨修的聪慧了!我自愧不如。
杨修说:哪里.哪里,我只是无名小辈,刚才说的话多有得罪.请孑L叔叔多多原谅!孔君平说:你真是好孩子.我下次请你去看孔雀。
杨修笑着说:下次我一定再请您吃杨梅!(掌声)师:继续开玩笑,他请你看孔雀,你请他吃杨梅.更有意思了,掌声送给他!师:大家看看,三段话联起来是不是一篇好作文?这就叫故事新编。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