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语文古诗文练习题

七年级语文古诗文练习题

七年级语文古诗文练习题
出题人:冀莹
(一)古代诗歌四首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ǒng zhì()jié( )石澹澹( )
萧瑟( )( ) 枯téng( ) 天yá( )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寄愁心/与明月B.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D.断肠/人在天涯
3.填空。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诗中最能反映诗人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诗句是:。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4)《天净沙秋思》中表现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观沧海》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关怀、寄以慰藉的名作。

C.《次北固山下》的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D.《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其词牌名,秋思是其题目,作者马致远,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5.为增强同学们对诗歌的兴趣,感知诗歌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实践活动。

请你积极参与其中吧。

(1)在这次综合性实践学习中,你准备建议开展哪些活动?(至少举出三个)
(2)搜集、整理诗歌:同学们在整理搜集到的诗歌时,需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请你按照示例,再设想两个分类的标准。

示例:①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②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童谣……
③按______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按______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你的建议下,班级决定举行“诗歌朗诵会”,请简要介绍一下朗诵会的程序。

二、课内精读
(一)阅读曹操的《观沧海》,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诗眼是诗歌中最具表现力的关键词句。

请找出本诗的诗眼,并说明理由。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说说作者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开头。

2.请对本诗后两句做简要赏析。

(三)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的题目。

1.人们常说“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你说说妙在哪里。

2.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3.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简要赏析。

(四)阅读《天净沙•秋思》。

完成下面的题目。

1.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名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3.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小桥流水人家”。

(2分)
(一)阅读《咏雪》,完成题目。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
(2)俄而雪骤________
(3)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4)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理解性默写
(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

(2)咏雪的直接原因:。

(3)两个比喻句:。

(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

(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
赏):。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
“____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5.“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6、为什么“公大笑乐”?
7、“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8、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
9、你学过的古诗词中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

(二)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题目。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太丘舍去(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之( )
13.翻译下列句子。

(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2)元方入门不顾。

14.“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15.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
16.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17、陈太丘之友和元方各是怎样的人?从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