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生物知识总复习资料 班级: 姓名:第一章、生命的世界1、生物圈:生物圈是由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它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和整个水圈。
2、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是基础,是核心)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3、生物的特征:应激性、生长、繁殖、新陈代谢等。
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根据以上特征可以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4、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温度、湿度、生存空间等。
(2)生物因素:生物对生物的影响。
形成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互助关系、共生关系。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既可以适应环境,也可以影响和改变环境。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如:保护色(如:蜥蜴的体色)、警戒色(如:毒箭蛙、拟态(如:竹节虫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环境。
第二章、探索生命1、生物学的发展历程:(1)描述性生物学阶段:如:林奈“分类学之父”与生物分类;(2)进化性生物学阶段:如: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3)实验生物学阶段:如: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4)分子生物学阶段:美国的沃森与英国的克里克发现了DNA 双螺旋结构。
2、研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实验法、比较法、文献法等3、实验法的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发现并提出问题;(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 (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
第三章、细胞除病毒外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显微镜的结构:注意看书P34目镜:放大物像;镜筒:连接目镜和物镜;粗准焦螺旋:调焦距(调节范围大);细准焦螺旋:调焦距(调节范围小);转换器:调换物镜;物镜:放大物像;镜臂:提握镜身;压片夹:固定玻片;载物台:放玻片;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通光孔:光线通过;反光镜:使光线射入镜筒(调节光线强弱);镜柱:支持镜身;镜座:稳定镜身。
2、使用显微镜的步骤:①取镜安放—②对光—③放置玻片标本—④观察—⑤收放[练习使用显微镜注意看书:P34-35]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个数就越少,细胞个体越大;视野越暗。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个数就越多,细胞个体越小;视野越亮。
光线强时,用 小光圈或 平面镜(反光镜) 光线弱时,用 大光圈或 凹面镜(反光镜)5、在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物像与实际物体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
显微镜下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 。
6.分析视野中的污点:转动目镜,若污点动,说明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若污点动,说明污点在 玻片标本 上;若不动,说明污点在 物镜上, 注意:污点决不会在反光镜上。
7、高倍镜的使用:先在低倍镜下把要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再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若视野暗就用较大的光圈,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先低倍镜后高倍镜,高倍镜下不准使用粗准焦螺旋)8、临时装片制作的一般步骤:①擦片→②滴水(动物:生理盐水;植物:清水)→③放标本材料→⑥盖片→⑦染色(一般用碘液)[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注意看书P36—P40。
]注意事项:材料要薄而透明;盖盖玻片时要一边先接触水滴,再缓慢放下,避免出现气泡(区别:气泡圆边厚黑,中间亮白,轻压变形,大小不一,细胞中间不透明,形状不规则,大小差不多)。
9、防止细胞重叠的方法:①将材料展平;②将材料涂抹均匀。
7、细胞的结构:动物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植物细胞: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叶绿体、液泡、线粒体。
(加粗的为植物所特有) 8、细胞结构各自的功能:细胞膜:①保护,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壁:①保护作用和②支持作用。
细胞需要的物质有无机物和有机物。
它们分别是:无机物:水和无机盐;有机物: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细胞质:内有能量转换器。
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是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除了线粒体外,还有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核:①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②储存遗传物质。
液泡:含有细胞液,含有不同的味道和色素,储存营养。
9、细胞分裂:(1)较大细胞的表面积相对较小,较小细胞的表面积则相对较大,更易于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从而保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2)分裂规律:一个细胞经过n 次分裂以后,产生的细胞个数为2n个。
(3)分裂的特点: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经过复制而数量倍增,并且平均分到两个新细胞中,这样保证了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动物:核裂→细胞膜凹陷→质裂→两个新细胞(4)比较: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分裂 植物:核裂→新细胞膜→质裂→新细胞壁→两个新细胞相同点:都是先核裂,后质裂。
不同点:动物细胞形成了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形成了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5)细胞分裂的意义:繁殖新个体、使个体长大、更新衰老死亡的细胞。
第四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细胞分化:细胞形态、结构、功能发生改变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
2、人体的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1)上皮组织:分布在体表、呼吸道和消化道内壁,血管壁等;具有保护和分泌功能;(2)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
分布在骨骼、心脏、胃、肠、血管等处;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 (3)结缔组织:细胞间质发达;分布广泛;具有支持、连接、营养和保护等功能;(分布最广泛的组织) (4)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分布在脑、脊髓以及神经中; 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
4、植物体的主要组织:(1)分生组织:具有分强的分生能力。
分布:嫩芽和根尖。
(2)营养组织:营养组织细胞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
如:番茄果肉;叶肉。
(3)保护组织:能减少植物失去水分,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侵入。
如:洋葱表皮、叶表皮 (4)输导组织: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运输有机物的筛管都属于输导组织。
5、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构成。
如:心脏、眼、耳、肺、肾、肝、胃等是动物体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六种是植物体的器官。
6、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7、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生态系生产者——植物 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生物成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温度、湿度、生存空间等 组织 植物体细胞 器官8、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第五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1、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步骤:黑暗处理(目的: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部分遮光(形成有光和无光的对照)→光照→酒精脱色(叶片由绿色变成黄白色,酒精变成绿色)→染色(加碘液,目的是检验淀粉)[淀粉+碘→变蓝色]实验现象:叶片见光部分呈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色。
实验结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6、叶片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7、叶的结构(叶片由表皮、叶肉、叶脉组成)表皮表皮细胞(上、下):起保护、透光和保水作用。
保卫细胞:成对存在,围成气孔,可进行气体交换。
细胞内有叶绿体。
栅栏组织:接近上表皮,细胞排列较紧密和整齐,含叶绿体较多。
海绵组织:接近下表皮,细胞排列较疏松,含叶绿体较少。
具有支持作用(网状叶脉和平行叶脉)导管:输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输送有机物注:叶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叶肉属于营养组织;叶脉属于输导组织。
8、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等和氧气;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和叶绿体。
9、光合作用的实质:一是物质转变,即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二是能量的转变,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10、光合作用意义:①为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来源;②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稳定。
11、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12、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有机物+氧气1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区别和联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区别部位含有叶绿体的细胞所有的活细胞场所叶绿体线粒体条件光照有光无光均可原料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产物有机物(淀粉)、氧二氧化碳、水能量转变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14、呼吸作用的意义:生物的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了动力。
15、呼吸作用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例1:堆放蔬菜的地方一定要保持通风散热,才能防止蔬菜腐烂。
例2:栽花或种植庄稼都需要经常松土,松土可使氧气进入土壤中,从而利于根的呼吸。
例3:在低温、低氧、高浓度二氧化碳的环境中有利于水果和蔬菜的储存,目的是抑制其呼吸作用。
16、吸收作用:根尖(成熟区)是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最主要的部位。
根毛的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水;若土壤溶液浓度>根毛细胞液浓度时,根毛细胞失水。
(一次施肥过多,容易造成“烧苗”。
)植物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不同植物以及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时期,所需要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17、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的气孔来完成的。
蒸腾作用是植物散失体内水分的主要方式。
蒸腾作用的意义:1.促进根吸收水分;2.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运输和利用);3.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避免灼伤。
4. 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
18、运输作用:由导管和筛管来完成。
导管:由下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位于茎的木质部;筛管:由上向下运输有机物,位于茎的韧皮部,第六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1、种子萌发的条件: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且是活的。
外在条件: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2、种子的萌发过程:(种子的萌发总是胚根首先突破种皮)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叶的部分;子叶或胚乳提供营养3、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区别:常见植物子叶胚乳营养储存双子叶植物大豆、菜豆、蚕豆、花生2片无子叶单子叶植物水稻、小麦、高梁1片有胚乳4、根的类型:直根系和须根系。
5、根生长的原因:分生区增加细胞数目、伸长区使细胞体积增大。
7、和花的结构7、花的结构:叶绿体光照6、根尖的结构与功能成熟区: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伸长区:细胞体积增大,是根生长最快的部位分生区: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根冠:保护作用。
叶肉具有输导作用叶脉进行光合作用线粒体二氧化碳+水+能量12、花、果实和种子是植物体的生殖器官,开花和结实标志..着植物体进入一生的成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