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潍坊市育才学校育校政发〔2018〕25号潍坊市育才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2018年修订)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初中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为保证综合素质评价的客观公正,体现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的统一,引导和促进学生关注发展过程,培育个性特色,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1综合素质评价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让学生成为他自己,努力实现标准化和个性化评价的有机统一,也是对每个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创新与实践”五个维度的整体、全面、协调发展的立体性评价。

“自主性”综合素质评价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对学生的成长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自己、成为自己,努力实现标准化和个性化评价的有机统一。

二、评价原则1.服务育人原则。

即服务于学生成长需要,服务于人才选拔的需要。

2.简约易行原则。

整个评价活动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融为一体,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成为学校全面育人的重要机制。

3.民主公开原则。

严格规范评价程序,强化有效监督,确保评价过程公开透明。

4.诚实守信原则。

推动诚信机制建设,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5.自主发展原则。

搭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探索学生实现自我的途径和方式。

26.持续发展原则。

通过设置递进目标评价,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持续发展。

7.整体发展原则。

激发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创新与实践五个维度的均衡发展,整体提升的自我成长内动力。

8.个性发展原则。

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成长过程,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优势,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三、评价导向1.标准导向。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的把影响学生发展的目标整合,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问题导向。

学生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才能实事求是的对待问题,找到自我发展的路标。

3.底线导向。

即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评价体系中的最低标准。

4.目标导向。

通过学生对自我成长规划的梳理,设置不同阶段和维度的成长目标,并引导学生积极行动,达成目标。

5.项目导向。

坚持谁使用谁评价的原则,让评价形式和评价主体多元化,打破正态分布模式,从而不断激发学生潜能。

6.成果导向。

通过学生成果展示评价,逐步引导学生体验成功,分享快乐,增加学生自我认知。

3四、具体实施1.思想品德与心理素质评价,每月一次,等级呈现。

此项目是问题导向、底线导向的标准性评价,针对内化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外显的“行为习惯”进行的主客观评价。

学期初,年级和班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等,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细化正向标准,制定特色班规班纪,设立等级标准,达标实现。

班规班纪每学期一修订,经85%以上学生、家长同意,本班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认定并签字确认后,提交年级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汇总,三级评价委员会分别存档。

2.身体健康评价,采取客观评价,每学期一次评价,等级呈现。

本评价是标准导向的评价,体育老师根据国家《体质检测标准》和日常体育课、体育活动情况制定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评价标准,划分等级,具体细则见附件。

3.艺术素养评价,采取客观评价,每学期一次评价,等级呈现。

本评价是标准导向的评价,音美老师根据日常课堂、检测等,综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评价标准,划分等级,具体细则见附件。

44.创新与实践评价,采用客观评价,每学期一次,等级呈现。

此评价是本着“谁组织谁评价”的原则,以项目和目标为导向的个性化评价。

其内容主要包括优势学科的学习情况、信息技术研修情况、综合实践课程、研学以及自我拟定的创新实践项目、有代表性的关键事件和活动等。

针对各个内容,学校成立项目组,由各项目组制定赋分办法,设立基础分和奖励分(包括标志性成果,具体细则见附件)。

各学部在学期末集中进行,在校园公示并下发至各班,各班根据学分由高到低进行等级评定,参照潍坊市有关综合素质评价认定办法,A等比率设定30%,B等设定50%,其余为C等。

5.自我实现,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每学期一次。

本评价以目标导向的个性评价,学生在每学期初通过自我剖析,了解自身特点,定制属于自己的发展计划,全面剖析自我,认知自我,促发自我潜能的挖掘和实现。

撰写《自我实现规划书》,包括学业水平自我认定和个性发展两部分,提交班级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于学期末进行认定。

(1)学业水平自我认定,每学期两次评价,等级呈现。

以上次考试为基数,如上次考试低于历次考试成绩,则以历次考试成绩最高分为基数,为了便于计算和增加区分度,各学科等级赋分为:A=100分;B=80分;C=60分;D=40分;E=05分,学生根据赋分情况,计算出自己本学期的总分目标。

具体认定办法参照下表:初一、初三年级(学科数为7)说明:初二年级认定办法参照初一、初三年级,根据增减学科,适当调整相应赋分;新增学科目标分数设定参照此前学科的平均分值进行赋分。

6(2)个性发展自我选择,每学期一次,等级呈现。

学生在每学期初,通过对自己以往所获荣誉和特长发展情况的整体分析,总结确定自己接下来的发展方向,争取实现自身的优势突破,逐渐实现自身修养的升华。

6.学期及毕业评语,采用写实记录法,每学期及初中毕业各一次。

除综合素质等级外,班主任老师还要依据学期评价结果、学生表现等,每学期撰写学生表现评语和毕业评语,对学生在校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整体描述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成长导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潜能,在每学期末撰写学生发展评语,作为学生今后进行人生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

7.激励与底线评价。

①“一票肯定”,学生如果符合以下条件之一,本学期综合素质评价定为A等。

A.被评选为“潍坊好人”或者“潍坊美德少年”等市级以上综合性荣誉称号的;B.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活动并表现突出或者获奖的,包括体育、艺术、科技、实践、学科等各种活动。

C.出版专著或创新项目、调查报告、学术报告等在省级以上正规刊物进行推介的。

7②“一票否定”,按照《潍坊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底线行为清单》和《潍坊市育才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底线清单》执行。

(见附件)五、材料使用1.学期综合素质等级认定办法根据每个维度所包含的内容、与中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规律以及育人目标,设定每个维度的权重比例为思想品德与心理素质占30%,身体健康10%,艺术素养10%,创新与实践30%,自我实现20%,为了便于计算和增加区分度,每个等级的赋分A=100,B=80,C=60,D=40,学期结束,计算出该名同学的学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

如果出现有多名学生赋分结果相同,不好折合学期等级的现象,依据潍坊市中考相关政策,参照期末考试语数英等级确定。

各班在学期评价时各等级比例实行总量控制,A等20%,AB 等不超过80%,其余基本为C等,符合一票否定为D等的由各年级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负责审核。

设立A等奖励名额,由各年级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根据各班量化管理成绩在原有20%的基础上增加比率,具体分配比率为8一等班级增加15%,二等班级增加10%,三等班级增加5%,同时从该班级中扣除相应的B等数量。

2.毕业综合素质等级认定办法学生三年的综合素质评价等级,由班级评价委员会,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累计汇总,由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分配比例范围内最终确定其毕业综合素质等级。

校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需要对学生的毕业综合素质等级进行审核,并由中学德育处组织校内公示,接受监督工作。

相关毕业年级以通知单或其他形式告知学生本人和家长,无异议后将等级结果填写在《潍坊市育才学校学生发展性综合素质评价汇总表》内(见附件)。

学生、家长签字确认。

学生毕业综合素质等级的认定办法为:初一、初二、初三6个学期的综合素质等级为认定毕业等级的基本依据,根据六个学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等级赋分:A=100分,B=80分,C=60分,D=40分,根据初中学段特点,初一为适应期,初二为发展期,初三为自主发展关键期,所以设定六个学期比例为初一上10%、初一下10%、初二上15%、初二下15%、初三上25%、初三下25%,计算出毕业总分值。

依据分数高低确定等级,A等不超过30%,AB等不超过80%,其余为C 等,D等由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根据底线评价标准予以认定,并严格控制数量。

9每班根据学生所得综合素质评价的分数由高到低排列,按照规定比例确定出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等级。

如果评价总分数有多名学生重叠,参照初三年级班级综合素质评价原始分数排序,如果初三综合素质评价原始分数也相同,就结合初三第二学期一模考试语数英等级赋分进行排序。

综合素质评价A等奖励名额,参照初三上学期至认定前阶段班级评价结果,由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按照比例分配到班级,同时从B等级中扣除相应数额。

3.中途转入和休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等级情况处理办法:(1)根据学籍号查询市综合素质系统数据,并提供原就读学校综合素质评价证明给予采信认定。

(2)市综合素质系统中没有数据的规定:①初一、初二和初三少一个学期的数据,以对应年级另外一个等级为准,计算在总成绩中。

②初一和初二少一学年的数据,以有数据的学年成绩占40%,初三占60%核算最终毕业等级。

③只有初三的数据,以初三年级成绩占100%核算,计入最终毕业评价。

④初三没有数据,以最后一次数据认定为毕业等级。

10六、评价保障1. 公示、备案和档案留存为体现评价过程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同时给毕业综合素质等级认定积累第一手资料,学校给每个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即《潍坊市育才学校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每一次评定结束后都将相关结果记录在案。

每学期综合素质评价认定情况,由家长签字确认后在班级留存,同时将学期等级结果电子版发中学德育处,由中学德育处在各级平台、校园公示栏进行上传、公示,各类标志性成果证书复印件及其他实证材料等由班级留存。

毕业综合素质评价认定结果公示无误后一式三份,一份由学生、家长自行留存,一份由学校留存备案,一份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另外,参照《潍坊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量表》,在手册最后为学生提供《自我检测量表》,既可作为制定班规班纪的依据,又方便学生发现优势,查找不足,自我发展。

2.运行机制(1)班级成立班级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具体实施和落实者,由班主任、科任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不少于2人,共9人组成,具体组织本班级11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负责本班学生评价结果的合成、接受学生及家长的咨询等;每月、每学期将评定过程材料纳入档案袋交由年级统一保管。

相关主题